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港口资讯

日照国际海洋城 产城融合的蓝色新城

2012-10-24 12:22:00 来源:齐鲁网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日照国际海洋城,是日照市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要指示、立足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提出的战略构想,作为纳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家战略的中外合作项目,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海洋特色园区。 
   日照国际海洋城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中部、山东半岛南翼,东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位于国家重点开发的沿海经济带与陆桥经济带的交汇处,是泛黄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区的结合部。规划总面积169.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6.5公里,拥有滩涂、湿地、沙滩等多种海岸环境,气候温和,生态环境优美。
  战略提升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在新一轮的国际海洋竞争中抢占先机,拓展发展空间,已成为沿海国家和地区的重大战略。
  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此后,省委、省政府从全局和战略高度部署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
  日照市委、市政府敏感认识到,这是加快发展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虽然日照抓住了改革开放第一波大潮,因港立市,但开港已二十多年的港口经济怎样转型升级?更远更蓝的“以港兴市”路在何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为日照弯道超越、转型升级打开了一扇全新大门。基于对战略机遇的充分把握和现实形势的分析研究,日照市率先提出开发建设“日照国际海洋城”的战略性构想,把目标定为建设一个蓝色经济试验区,打造全新海洋经济发展增长极。2009年11月,日照市组团赴新加坡就日照海洋城项目进行专题推介和对接。11月28日,新加坡—山东经贸理事会14次会议在济南召开,日照国际海洋城被列入经贸理事会重点推进的工作计划,引起新加坡政府和企业的关注。
  2011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日照国际海洋城作为中外合作项目列入其中,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
  国家战略具有强大号召力,随之配套出台的系列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优惠举措,将会集结、调动更多的项目、资金、人才等资源,带来更多发展机会。日照国际海洋城列入国家战略,无疑是占据了发展至高点。
  2012年6月27日,在日照国际海洋城开发建设启动大会上,国家部委有关领导对建设海洋城的意义进行了阐述:日照国际海洋城作为山东省与新加坡政府合作建设的重大战略项目,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我国经济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及深化山东—东盟合作的重要平台,在发展海洋经济、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建设产城融合新园区等方面,肩负着为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积累经验、提供示范的重要职责。日照国际海洋城的建设,有利于探索海陆统筹发展新模式,为我国沿海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有利于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完善我国沿海整体经济布局;有利于深化沿海开放战略,拓展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规划先行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日照日照市委、市政府认为,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大机遇下,只要高起点、前瞻性地作出一流的规划,就一定能迅速崛起为蓝色经济的重要集聚区。为此,把规划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几经对比,邀请了国际一流规划设计机构——新加坡盛邦国际咨询公司,编制国际海洋城的概念性总体规划。
  按照规划,日照国际海洋城选址于日照滨海地带的中部,规划总面积169.7平方公里,海岸线16.5公里,起步区控制在6.6平方公里。日照市提出了要以“国际水准、海洋特色、产城融合”为发展愿景,体现“新产业、新生活、新生态”的发展理念,努力将国际海洋城打造成为日照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新引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先导区、国家海洋新兴产业示范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滨海生态宜业宜居蓝色新区。
  在规划整体架构方面,依托国际海洋城本身资源特色,整合现有山、河、海、湿地等资源,实现过去、现在到未来的联接过渡,引领从陆域经济发展向海陆一体发展的转变,形成“两心一岛十组团”的规划结构。
  在功能分区方面,依据国际海洋城生态敏感度和生态分区分析,综合考虑区域发展保护协调关系,以及国际海洋城自身的发展定位,确定了近海发展带、临海生活带、都市发展带、加工制造物流带四大功能分区。
  在交通规划布局方面,统筹对外交通和区内交通,规划形成两环五纵的城市交通性干道网络,实现交通性主干道与外围的快速道路以及铁路站货运编组、机场联接,同时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及国际海洋城内部快速公共交通系统、陆地到人工岛游览线。
  在城市设计方面,根据“三新”指标,结合新加坡“邻里单元”的理念,形成符合国际海洋城示范要求的社区模式。根据不同的规模等级设置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社区居民在不大于500米的半径内,能够满足日常医疗、文化体育、商业服务、休闲娱乐等各项需求。这样的结构既方便了居民的生活,也有效地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
  在市政基础设施方面,沿主要道路设置了综合管沟,大量采用有海洋特色的新能源、新技术,鼓励海水冲厕、海水源热泵、海水淡化等技术的使用,对于各类设施和管线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布局。
  在配套服务设施方面,按照规划,在国际海洋城,从住宅到办公场所,每300米就会有一座公交站牌、步行或单车专用道、文体娱乐及商业设施,每500米又能走到一座鸟语花香的公园,这将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生活条件。这一被新加坡实践证明的先进城建理念,将有助于国际海洋城充分利用地区资源优势,让城市与产业经济、自然生态和谐共存。
  产业支撑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血液,是积聚技术、资金、人才和管理的载体。离开了产业支撑,城市也就没有了活力。
  “产业发展,必须实行科技引领、创新发展,抄市场近路。特别不能套用传统产业转移模式。因为,起点决定终点!一旦定位‘转移’,就多是从高往低,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在这一理念之下,日照国际海洋城邀请国内最高水平的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编制产业规划,明确提出将重点发展海洋服务、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生态环保、临海高端制造等六大主导产业,打造复合产业链。
  2012年6月27日,国家海洋局有关领导亲临日照国际海洋城开发建设启动大会,并对国际海洋城产业发展提出指导意见。之后,国家海洋局及直属单位多次来日照国际海洋城现场调研。
  以“国”字号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为目标,日照国际海洋城千方百计“攀高枝”,并得到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海洋局第二、第三研究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积极回应,纷纷为日照国际海洋城开发建设出谋划策,还加入了中国海洋学会和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两个国家级最高层次海洋协会。
  目前,六大海洋产业已初显成效。
  海洋服务业,发挥滨海优势,以滨海旅游、海洋综合物流、研发服务、涉海人才培训和总部经济为战略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海洋服务业,建设特色鲜明的滨海度假目的地、物流基地、区域性海洋企业总部基地。目前,中国海洋大学将在日照建设海洋科技孵化中心,依托正在建设的晋中南至日照港的铁路通道,沿线地区的知名企业纷纷前来洽谈物流项目。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将积极挖掘和拓展海洋工程装备市场潜力,积极发展海洋工程辅助装备及配套产品,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中高级技工教育培训,成为国内重要的海洋工程辅助装备及配套产品制造基地。目前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确定在这里设立海洋环境生态监测仪器设备产业化基地,澳尔金海洋装备制造项目也正在积极洽谈。
  海洋生物产业,大力吸引国内外生物企业投资建厂,加强生物技术产业化平台建设,鼓励国内外科研机构建立分支机构或产业化基地,优先发展海洋生物功能食品、海洋生物功能材料,积极培育发展生物育种、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药物外包服务,加快培育壮大海洋生物产业。贝尔特海洋生物研发制造基地、雷力海洋生物科技产业园及阳海药业等项目纷纷落地。
  海水综合利用,将海水利用产业作为国际海洋城的标志性产业,重点发展海水淡化、海水工业冷却水、海水大生活用水、海水化学资源利用、海水农用利用,形成各种利用相互衔接的海水循环利用网络,建设海水综合利用示范区,使国际海洋城成为国家海水利用的先行示范区。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帮助编制了区域大生活用水方案,并对已投入运行的海水源泵冷热联供项目提供技术支持,碧水源膜产品基地项目正在积极洽谈。
  海洋生态环保产业,围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强海洋生态环保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积极发展海洋环保材料、装备,建设海洋生态环保基地。蓝孚电子加速器防腐辐照项目即将动工。
  临海高端制造业,发挥优越的港口集疏运条件优势,围绕建设鲁南临港产业基地,服务钢铁精品基地、海洋先进装备制造基地、汽车零部件基地和油气储运加工基地建设,积极引进发展相关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环境影响小的高端制造业。一批钢铁精深加工项目踏至而来。
  蓝图初就
  6月27日,日照国际海洋城开发建设启动大会顺利召开,省人大副主任连承敏主任、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副司长邹勇与日照市委书记杨军、市长李同道共同为国际海洋城揭牌,环球海起步区基础设施同时奠基,标志着国际海洋城开发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各项工作正紧锣密鼓地展开。
  在开发建设启动大会上,日照日照市委副书记、日照国际海洋城工委书记、管委主任侯成君提出了“三年打基础、五年具规模、十年出新城”的目标。坚持基础设施先行,总投资1.46亿元的海洋大道和开挖量295万立方的环球海水域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年内将完成综合管廊浇筑;滨海二路、四路已正式开工建设,海八路、滨海七路已完成招标工作。借鉴青岛中德生态园及周边地区拆迁安置经验,在充分征求民意的基础上,起草了《日照国际海洋城房屋征收补偿安置方案》,确定了起步区、环球海、山钢厂区内9个村居的安置区选址方案及拆迁安置方案,目前已开工建设。在起步区规划设计了海水源热泵的供热制冷、中(海)水冲厕系统和国内一流的综合管廊,部分业已开工建设。
  在基础设施上,国际海洋城舍得投入。国际海洋城起步区有“两横四纵”六条主干道,道路总长38.2公里,规划设计了国内一流的9公里综合管廊,密度达到1.36公里/平方公里。初步计划铺设通信和电力管线,未来将铺设热力、自来水等管线,现在全都预留了位置。综合管廊作业面距地面6米深,管廊内径高2.5米,宽2.6米;外径高为3.1米,宽3.2米。建成之后,一旦有新的线缆加入,只要从入口放入即可。整个新城不用再设电线杆、电缆线,有效避免了道路挖了又填、填了又挖的现象。
  在未来的发展中,国际海洋城的建设将更加突出以人为本,打造宜居宜业环境,实现产城融合、人城和谐,提升每一位身处国际海洋城的人们的幸福感。借鉴吸收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等成功经验,提出了“新产业、新生活、新生态”发展理念。
  新产业,就是围绕海洋城六大产业,从创新成果转化,高端企业培育和引进等环节切入,在孵化支撑、产业设计、资源利用等方面加强研发。
  新生活,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人本理念,改变人们的生活居住条件,倡导新的生活方式,把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等行为方式融入人们的生活习惯,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
  新生态,就是注重生态理念向产业培育、城市建设、人民生活等领域的渗透,加强污染治理、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约束,提高城区内新能源利用,达到产业、人居、环境的和谐。
  为此,日照国际海洋城立足实际,在国际化城市建设理论上进行了创新和探索,制定了30个约束指标。这个涵盖三大项30个小项的指标体系,详细规定了日照国际海洋城在新产业、新生活、新业态方面的数字指标。这个指标体系的诸多标准,皆优于甚至大大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如人均公共绿地大于25平方米/人,就超过了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绿色建筑占住宅和公共建筑比例2015年达到95%,2020年达到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达标率100%。这一组数据让我们看到了国际海洋城产城融合、人城和谐的美好未来。
  按照日照国际海洋城总体发展规划,到2020年,国际海洋城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300亿元,海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8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完成6.6平方公里起步区建设,文化、体育、卫生、家政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率达到100%,市政管网普及率达到100%;人口达到20万人,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5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
  后记:
  放眼未来,一座产城融合的蓝色新区跃然眼前。豪情绘就蓝图,号角催启征程。一个新的时代已经来临,渴望已久的日照人民接过历史与国家交予的重任,正谋划着一场城市发展模式的巨变,更将用激情演绎日照新的发展传奇……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