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双十一快递“与时间赛跑”
2012-11-14 10:0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对商家和消费者而言,“11·11”是一场年度狂欢盛宴,对整个中国物流快递行业,则迎来一场“与时间赛跑”的重大考验。国家快递行业协会统计,今年快递行业将有80余万人服务于“购物节”,“爆仓”不要紧,这80万物流大军能否扛起“191亿”之重?
购物狂欢过后,网友们纷纷晒包裹,大赞今年“11·11”物流很给力。“‘11·11’,叫醒你的不是闹钟,也不是梦想,而是快递。”
为防“爆仓”
快递公司提前半年备战
据统计,去年“11·11”52亿元的交易金额造就了2200万个快递包裹,而今年的包裹数据超出两倍多。
11日,天猫总裁逍遥子微博表示,“11·11”过后,工作的重心迅速地转移到物流和服务保障上,“11日产生的7000多万个包裹,在11日一天内已经有约2500个通过了快递公司的中转仓。”
易讯配送中心总监胡大雷透露,11日凌晨零点至3点,易讯网累计接到超过2万个订单,11日上午7点左右,超过800名易讯快递员将所有订单发出,有6000多个订单在11日上午9点之前已经送达。
苏宁易购执行副总裁李斌表示,截至12日,9日、10日两天的订单已经消化了80%以上。记者从中通信息技术开发部得到数据,2012年11月11日,中通速递全网完成330万快件,业务量较平时翻了一倍。为了确保“11·11”期间寄递渠道的畅通无阻,中通速递在11月10至11月25日期间设置专项客户服务热线,客户可以自助查询快件最新动态。
申通快递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夏祖彬向记者透露,11日,申通快递全网操作640万票;12日,全网实际揽收及操作超过755万票,再次刷新历史记录。“我们公司提前大半年就开始备战了,加人、加车、加场地、加设备、改路由、增管理、做应急预案等等。”
此外,申通快递新增百余台派送网络用车,保证商家快件能够及时装载;圆通速递直接在卖家场地进行就地分拣、打包、装车,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快件时效;韵达快运分拨中心启动多频次分拨,商家可直接与当地网点联系,进行多频次发货。
今年“11·11”,面对增加数倍的订单,天猫不再只是温馨提醒“延期送达”,而是做出7天内送货的承诺。为提高效率,天猫包下了中国东方航空波音757型号的全货机,往返于上海浦东机场和广东白云机场,专门运送天猫网购客户的订单,这也是国内电商业内首次推出包机送快递。11日晚10点,天猫“专机”从上海浦东机场出发,一次可运25吨货物,约15000个包裹,这意味着,广州和上海共3万名消费者在11日拍下的订单,最快12日中午就能收到货品。
记者从天猫物流事业部获悉,今年天猫与EMS、顺丰、申通、韵达等9大快递企业达成合作,后台数据系统全面对接。同时,“11·11”期间天猫启动了物流“雷达预警系统”,提供拥堵线路检测页面,商家可以看到数据显示的发生拥堵的服务商及对应的线路,调整发货。
今明两天
包裹密集“轰炸”成都
“您好,您的快递到了,麻烦您下来领取。”13日上午十点,京东商城的快递员小吴在某单位楼下摆起了“地摊”,忙着一遍又一遍地给客户打电话。小吴告诉记者,“11·11”过后的这几天,快件发货量增加了近3倍。“12日当天,从早上9点送到晚上10点,连续13个小时连轴转,忙得只吃了两个包子。”小吴说,这两天,每天处理的快件接近200票,平时只有60多票。“目前送的本地货品比较多,随着明后天‘11·11’的很多货品从外地逐渐到达到成都,会形成一个高峰。”
“11·11”的疯狂购物,不仅天猫笑了,快递也笑了。业内纷纷预计,本月50%快递员月薪过万。小吴向记者透露,京东的快递员是按每件快递的公斤数提成,初步估计每天的提成收入会增加三、四百元,加上底薪,至少是五百元以上。记者初步估计,在“11·11”维持近5天的“高峰期”,不排除“腿脚”快的快递员本月收入过万。
“为了补偿快递员,将提供更高的薪水。”苏宁易购执行副总裁李斌表示,李斌预计“11·11”期间,将有50%以上的快递员月薪过万。
中国物流与供应链联盟理事黄刚表示,“191亿背后将产生8000多万快件,按照9大快递平均日处理300万件计算,预计3天能够完成中转,末端配送将延续到5—8天。”“11·11”当天,淘宝及天猫总销售额达191亿元,成都单日成交额排全国第四,注定将迎来大量包裹的密集“轰炸”。货品从外地到成都,一般在3天左右,成都多家快递公司预计,“双11”的快件高峰会在14日、15日集中爆发。成都的各家快递公司为此早在1个月前便开始“备战”。
某快递公司成都分公司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该公司于1个月前便为“11·11”购物潮“招兵买马”。“我们临时增加了三成左右的快递员。除了在各大招聘网站发布招聘信息外,还和一些高校签订就业人才输送协议,招快递员近100人。”该负责人表示,为防止“11·11”爆仓,派件车辆会临时增加50%的载货量。(本文来源:金融投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