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保护要入法“快递”
2012-11-26 11:5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王旭东
近日被媒体曝出的多家快递公司泄露并出售客户信息一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呼吁快递企业加强自律、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与道德水平、加强快递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的同时,更应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快递单号信息的大面积泄露?为何信息泄露事件屡见不鲜?又该如何减少乃至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或是意料之中——快递单号的信息正被大面积泄露,甚至衍生出多个专门交易快递单号信息的网站。并且“遵循”着市场规则,实行明码标价:售价从0.4元至2元不等,并附带“生成底单(发件联)”等配套服务。其实,在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在职业道德的约束力不够强的背景下,利益驱动就会趁“虚”而入。事实上,个人信息泄露是个老问题,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以“快递”的速度进入生活之中。
较之其他途径泄露的信息来讲,快递单号信息更详细更具体,有姓名、有地址、有联系方式等,一旦泄露,后果更严重——用来在淘宝“刷钻”,用于制造“假包裹”进行诈骗等违法行为,甚至可能引发入室抢劫等刑事案件等。加强快递行业的监管,快递企业加强自律,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与道德水准,如此等等都是“必须的”。但在笔者看来,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核心的,也不是最着急的。当务之急,是个人信息保护要“快递”入法,抓紧制定并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
现如今,实名制遍地开花——手机实名制、大额购物卡实名制、火车票实名制、微博实名制……随着实名制的普及与推广,在带来“正能量”的同时,也产生“负能量”,尤其是个人信息与隐私越来越要承担“被泄露”风险,使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更加凸显。个人信息保护缺少量身定制的“法律外衣”,就难以抵挡趋利的风雨,难以抗拒利益的盘剥。鉴于此,不能再用“立法时机不成熟”来回避,而是要督促立法机关排除困难、创造条件,早日把立法提到议事日程。
在一个法制健全的社会里,公民才更有安全感。当我们进入“网生活”与“快生活”之中,快递业成为很多人的“生活分子”。由于信息保护不够,公民平添烦恼,甚至是恐惧。这又反作用于快递业的健康发展,可能导致公民对整个快递业公信力的怀疑,“信任危机是最大的危机”,令这一新兴产业“危机四伏”。法制必须给经济生活保驾护航。《个人信息保护法》,既是对个人信息的最有力保护,又是给快递等产业强有力保驾。(安徽省巢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