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与精益管理
2012-12-1 12:43: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 马冬宁
经济危机的暴发都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渊源,有的源于能源行业,有的源于地产行业,也有的源于金融行业。不论经济危机的起源怎样,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影响国家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有的甚至会严重到让一个国家面临破产的境地。纵观历史,虽然经济危机影响社会发展并让人们感受到沉重的压力,但经济危机更能够让人们注重精益化管理,注重与资源环境和谐相处,利用技术创新和精益管理倡领时代,走出低谷,步入一个繁荣发展的新时期。
大家知道,经济发展有它的周期性和地区差异性。经济繁荣时期经济活动活跃,商贸往来频繁,社会整体购买力较强,消费水平较高;经济萧条期的经济活动则较沉闷,商贸往来特别是国际贸易减少,社会购买力变差,消费水平降低。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20世纪70年代全球能源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开始的且正在经历中的全球金融危机,虽然起因不尽相同,但这几次危机都具有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主要由人为因素造成,并且都对处于上升循环末期、即将盛极而衰的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危机暴发后,产品大量积压,生产大幅度下滑,企业纷纷倒闭,失业人数剧增,民众生活水平下降,信用关系严重破坏,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
经济发展经过一段繁荣期就会有一段萧条期来临,经济萧条过后又会逐步走向繁荣。经济繁荣期和萧条期总是在不断地循环往复,危与机总是在徘徊中相互交替。这样的轮回,也使人们逐渐形成了“精益思维”的脱困模式,具体到社会活动实践,就是集约化经营和精益化管理。
从微观上看,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或经济繁荣期,一个家庭,在买房、购车、旅游、投资等方面更容易采取超前式消费,甚至不考虑财务能力透支的问题和潜在风险;一家企业,很可能会把采购与销售都放在一个极限水平运行,以规模取胜,以规模效应实现收益最大化。但遇到经济危机或经济萧条期,大多家庭则会下意识地减少各种不必要的支出,精打细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还盘算着怎么去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质量,使得勤俭持家能力明显增强。企业也大都不再谋求以规模效应降低成本,而是重新审视自身的管理体系与效率,以集约化经营和精益化管理,在研发、生产、采购、销售、人力资源配置、营销策略等各个方面都优化再优化,精细再精细,使得管理水平明显攀升。
体现在宏观上,一个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或经济繁荣期,会出台一些积极的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政策刺激经济,吸引投资,拓展需求,谋求较快的发展,最大限度充实财政,可能会忽略泡沫经济的影响和潜在威胁。但长期的过度投资机会引发经济危机或导致国家陷入经济萧条期,这时政府则会出台一些保守的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减少投资领域,缩小投资规模,最大限度地维持货币稳定和社会安定,同时会出台一系列鼓励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让企业在创新中突破瓶颈。在一个相对局限的环境里实现社会的稳步发展。
由此可见,经济危机虽然让社会面临寒冬,但经济危机也能让人们重新思考,重新定位,纠正错误,以更加合理和谐、精益有效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减负增效,摆脱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