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豪祥:充分满足物流产业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需求
2012-12-22 10:37: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 本报记者张艳
职业教育对师资的要求有别于普通学校教师,要求职教教师既要会理论教学,又要具有实际操作技能,还能进行实践教学;因此,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物流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难点和关键所在。为了培养出符合现代物流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学校和行业一直在积极努力探索,日前在上海举行的首届全国物流中职教师信息化大赛,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任豪祥在出席大赛闭幕式时,不仅对大赛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大赛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而且还强调,目前物流职业教育面临艰巨任务,下一步全行业应该积极进取,把全国中职学校物流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上升到一个高度。“只有全国中职学校教师队伍水平总体得到提高,全国中职学校物流教学水平才能够提高,才能充分满足物流产业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任豪祥如是说。
面临艰巨任务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物流产业的快速增长,我国物流职业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国家对物流职业教育高度重视,而且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但在任豪祥看来,成绩的背后,物流职业教育在新形势下依然面临诸多艰巨任务,尤其是中职院校教育规模上不来,不能充分满足物流产业发展对一线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记者了解到,在此前召开的全国物流行业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职成司司长葛道凯宣读了鲁昕副部长的重要指示,不仅充分肯定了我国物流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等方面的新成就,更对未来物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十点建议。
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近年来物流职业教育规模持续扩张。根据教育部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进入21世纪后我国物流职业教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工作所做的专项统计显示,从2001年到2011年的十年间,全国范围内中职、高职、本科等各类院校总共为社会输送了250多万学历人才。“250多万,这是个不小的数字,它支撑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任豪祥感慨道,“只是,在这250多万的人才大军中,中职院校所占的比例却不尽如人意。”
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开办物流专业的院校中,本科院校有417所,高职院校有903所,而中职院校只有867所,这与原先想像的2000多所有很大差距。不仅如此,在十年间为社会输送的物流人才中,本科院校有50多万人,高职院校有159万人,而中职院校远远低于高职,甚至还不如本科,只有31万人。难怪任豪祥用了“甚微堪忧”来形容中职物流教育的现状。
而中职教育规模偏小,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物流教育人才培养与物流产业人才需求的矛盾和冲突。任豪祥告诉记者,目前我国物流人才需求的结构呈金字塔形,位于塔尖的是高端物流人才,即战略型物流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等,这部分数量较少;而位于金字塔底端的是占到85%的一线技能型人才。更重要的是,我国物流教育人才培养结构是呈橄榄形的,也就是两头小,中间大,这与金字塔形的人才需求正好相悖。这也导致了目前我国中职物流教育的总体规模偏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85%的一线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我国物流企业需要大量的掌握了现代物流知识,具有很好的技能素质的一线技能型人才,这正是中职物流教育所能提供的。所以,我认为中职教育承担着我国物流产业人才培养的艰巨任务,今后要大力发展中等物流职业教育。”任豪祥说。
着力师资建设
当然,中职院校开展物流职业教育,教育规模上不来,是有方方面面的原因。这其中既有政策支持方面力度不够的因素,也有学生和家长择校意识、认识方面存在的误区。而尽管困难重重,但社会对物流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要求我们高度重视中职物流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任豪祥指出,中职院校要充分认识自己肩上所承担的重任,认清物流职业教育面临的艰巨任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快中职物流教育发展步伐,着力建设师资队伍,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我一直强调,一个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不在于这个学校的校园面积的大小、硬件条件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的高低。”任豪祥认为,“职业学校的教师不同于普通教师,不仅要懂理论,有知识,掌握企业的实践运作,还要了解物流企业操作的流程和标准。”在他看来,职业学校的教师不仅仅是学校的教师,更要起到师傅的作用。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兼具理论和实际的技能操作,才能很快地进入角色,才能得到企业的认可,在企业立足,为企业运营发展贡献力量。“换句话说,这样的学生才是学校‘生产出来的合格产品’,才是符合企业要求的。”
所以,对中职院校来说,师资建设非常重要。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职院校物流师资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我国物流产业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很多学校开办了物流专业。在这个过程中,中职学校物流专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快速发展。不过,任豪祥仍表示:“很多学校在师资建设等软硬件基础条件上并没有及时跟上,还处于不断摸索和探索阶段。因此,当前师资建设依然是中职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中职院校亟待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了解物流产业对人才培养的新需要,从而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
促进技能提升
提高教师技能水平就是师资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全国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在行业的引领下,围绕提高技能水平开展了许多工作。尤其是连续几年成功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现代物流技能比赛,对我国物流职业学校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推动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物流教育总体水平的提升。而在教师技能培训方面,行业一直都在积极努力探索,这次全国物流中职教师信息化大赛的成功举办,就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它对教师技能水平的提高,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比赛的真正目的,不仅是为中职院校教师搭建一个展示自身能力的平台,更重要的是,通过比赛促进自身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学习,以此带动全国中职学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任豪祥强调,“只有全国中职学校教师队伍水平总体提高,全国中职学校物流教学水平才能够真正得到提高。”
任豪祥最后表示,在“十二五”期间,围绕中职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面临的艰巨任务,教育部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将下发红头文件,继续推动我国物流职业教育的发展。尤其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全国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将采取一系列的工作,将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师培训,包括国内外培训,搭建教师队伍同台竞技的良好平台,通过一定时期内的努力,把全国中职学校物流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上升到一个高度。“我相信,通过全行业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未来将能够把我国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任豪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