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经济形势分析

煤炭交易中心“热”需“冷”思考

2012-2-26 11:5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曹亚慧
    关于建设“国家级煤炭交易中心”业界已经谈论了多年,从秦皇岛到太原,从太原到内蒙古,从内蒙古到北京。一次又一次,酝酿、规划、设计、建设、运营,每一轮抛的起锚都激起巨大的浪花。但在整体趋热的大潮中,也需要更多冷静的思考。
    2011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进口国。然而大型煤炭交易和物流积聚平台的长期缺位,却一直是中国煤炭供应链建设的一大短板。不过,近两年关于国家级煤炭交易中心的建设却热起来,山西、内蒙古、河北等竞相推出“国家级煤炭交易中心”。
    煤炭市场体系的探索
    从过去的煤炭订货、计划调拨阶段,到煤炭计划调拨和市场选择相结合的阶段,再到煤炭销售市场化阶段。即从2009年开始煤炭订货会退出历史舞台,在这一阶段,煤炭流通方式由供需双方自主谈判发展为自主衔接。这个发展变革的过程中,煤炭流通计划经济的色彩逐步淡化,市场化程度则越来越高。
    事实上,煤炭生产企业与大型用户之间在长期销售伙伴的基础上,开始建立中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通过相互参股、融资等方式锁定煤炭资源,以稳定和巩固供需关系。煤炭交易体系建设开始悄悄萌芽并迅速发展。各大煤炭交易市场、交易中心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
    2005年6月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提出:“要加快建立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为主体,以区域市场为补充,以网络技术为平台,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主体自由交易的现代化煤炭市场体系。”这不仅表明了政府的立场,也指出了市场化的发展方向和载体:随着煤炭订货会的取消,煤炭供需双方企业实行自由、自主衔接,煤炭交易中心将更多地发挥平衡市场供需的作用。
    有专家就曾预言,未来随着煤炭市场交易越来越多地从幕后走到台前,中国需要大型煤炭交易中心,掌握煤炭供应链话语权。
    由于煤炭交易中心这种方式减少了在传统销售模式下,产需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价格虚报和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盲目性。煤炭供需主体通过电子交易平台可以直接协商议价,减少了传统销售模式下的中间环节,是对传统煤炭销售模式的提升和完善。
    作为一种创新性的现代交易模式,有利于形成“既有利政府宏观调控,又有利于市场主体自主交易”的煤炭市场体系,促进煤炭行业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形成新的煤炭交易机制,规范煤炭市场经营秩序,调剂余缺、提高煤炭产业效益,减少中间利益的流失,保证有效稳定的能源供应;有利于发挥煤炭产业的基础作用,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煤炭定价优势和话语优势。
    一时间,引燃了全国建设“煤炭交易中心”热潮。尤其是很多煤炭产地一直做着成为“国家级煤炭中心”梦,可至今仍未有梦想成真的。
    “国字号”交易中心现身
    2月23日,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正式启动运营。2007年11月,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挂牌成立,从批准成立、投资建设到运营启动,历经4年多的时间。
    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主任曲剑午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煤炭交易中心模式是目前煤炭行业中出现的一种新兴市场模式,它本身既不属于买方,也不属于卖方,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电子交易平台为技术支撑,为煤炭供需双方提供服务的第三方交易市场。相对于传统的煤炭交易零散交易、规则自定的特点,新的煤炭交易方式则制定统一交易规则,注重现货交易,具有真实性、有效性,有利于市场规范。
    据了解,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是集煤炭交易、货款结算、融资服务、运输仓储、物流配送、信息咨询、会展商务等多种服务为一体的现代煤炭商品交易市场。作为我国第一个由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国家级煤炭交易中心,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也被看做是“国字号”交易中心。
    业界对此的预期是:这个目前国内惟一的“国字号”煤炭交易中心启动运营后,不但加快着从煤炭销售转向煤炭交易的市场化进程,而且更有望在国际煤炭市场形成“中国价格”,增加我国在煤焦等重要能源商品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建设热潮需理性回归
    近几年,打造“国家视野”,建设“国家级煤炭交易中心”,成为了一股难以阻挡的热潮。尤其是煤炭产地区域政府,纷纷把目光聚焦于此,这不仅是为完善煤炭销售模式,更深层的目标是欲打造“聚集效应”带动区域发展。
    对于煤炭交易中心,所有的产煤地地方政府都倾注了很多热情,各地煤炭交易中心纷纷上马。内蒙古煤炭交易中心、陕西煤炭交易中心、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东北亚煤炭交易中心等一大批煤炭交易中心相继涌现。
    2009年9月,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投资近13.8亿元建设国家级煤炭交易中心,定名为“内蒙古煤炭交易市场”。
    2010年1月,东北亚煤炭交易中心在大连启动。
    在此之前的秦皇岛煤炭交易中心、太原煤炭交易中心设计之初都提出要建成“全国性”的煤炭交易中心。
    以秦皇岛为例,从1985年就开始着手筹备的煤炭交易中心,却在人们的瞩目中相继两次流产。后来不再大谈“全国性”,而是希望建成区域性的交易中心。如今秦皇岛港作为全国最大的煤炭集散地,“秦皇岛煤炭价格”已经成为国内煤炭市场的风向标。
    无论是当初的秦皇岛、太原,还是现在的鄂尔多斯,都在打“全国性”的主意,却都在重复着同一个怪圈——就是任何一个煤炭交易中心,目前都未能承担起全国煤炭交易重任。
    2005年以来,自从国家发改委明确提出构建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以来,全国各地的煤炭交易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国内一些具备条件的地区纷纷开始组建煤炭交易中心或交易市场。目前有生产基地的交易中心,像陕西煤炭交易中心、山西煤炭交易中心;也有消费地的交易中心,如广州华南煤炭交易中心、宁波的交易中心;还有港口区交易中心,像秦皇岛煤炭交易中心、大连东北亚交易中心等。截至目前,在各地政府支持下,我国已形成大大小小约30多家区域煤炭交易中心。但实际运作状况却参差不齐,亟待规范和引导。
    我国煤炭物流“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特点决定,煤炭的供需必然是全国范围流动。但由于受运力影响,煤炭交易中心很难实现产运需衔接完全意义上的市场化。
    当前,我国煤炭交易中心在长期探索快速增多,且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不同的交易中心有不同的地方,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李廷指出:“目前,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煤炭交易方式仍在探索之中。但短期内,由于铁路运输瓶颈依然存在,煤炭完全市场化尚存在政策与制度的藩篱,煤炭交易中心的有效运行势必会受到很大制约。”与此同时,一些交易中心的条件缺失不容忽视,包括煤炭生产、铁路运输、煤炭物流园区、煤炭集散园区等煤炭供应链各个环节,如何有效整合信息、资金、物流等有关资源成为这些交易中心面临的重要课题。此外,正在筹备待建的煤炭交易中心需要国家规划指导,避免重复建设;已经开建或建成的煤炭交易中心,要探索差异化生存模式。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