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委员话民航
2012-3-11 15:3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2012年“两会”如期召开。由于航空运输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推动作用愈发突显,而受“两会”代表、委员的广泛关注。代表、委员都关注了民航业发展的哪些问题?话里话外透露出哪些信息?本报选择部分代表、委员的“声音”稍做分析。
全国政协委员、民航局局长李家祥:通过多种手段支持中西部民航业发展。其中,中国民航建设基金将向中西部倾斜,包括对机场配套设施建设进行支持;对支线机场进行补贴,包括贴息贷款等;从航线和航班的安排上进行倾斜,让中西部地区能有更多机会走出去。此外,重点提高中西部中小机场运营质量,使机场效率得到更有效发挥。
解读:
今年建设的17个机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可见民航局对中西部民航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之大。但是中西部机场普遍存在业绩不佳的现状:2011年,全国180多个机场中亏损的有133个。这也让不少人对国家大力扶持中西部机场建设的政策颇感不解。国家之所以大力支持中西部民航业的发展,主要是注重民航业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去年,全国机场共亏损20亿元,但是这些机场带动的经济量发展超过2万亿元以上。
全国政协委员、民航局副局长李军:2012年中国民航应在着力巩固持续安全形势、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大背景下,将“扩容增效”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词之一。扩容主要是增加可用空域,增效就是提高运行效率。扩容增效是美国等航空发达国家都经历的一个过程,是解决中国民航面临发展难题的必然选择。
解读:
随着我国民航业的快速发展,客观需求与空域资源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尤其是东部地区多数大中型机场可供航班进、离场的空域不足,京沪、京广等主要航路十分拥挤。这造成了急需增加航班的机场,没有航班时刻,航班正常飞行得不到保障,甚至威胁到了航空安全。李军一语点中了我国民航破解发展瓶颈的要害。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机场建设费是为筹集机场建设经费而设立。机场建设费已经收了20年。当初,我们开征机场建设费是因为财政收入不足,现如今,全国财政收入已达10.3万亿元,交了20年的机场建设费是否该取消了?
解读:
2011年,由于高铁接二连三发生事故,使其对民航的冲击,似乎没有业界最初预想的明显。不过,从各国高铁运营的情况来看,高铁对中短途航空旅客的分流影响仍不容小视。如何将这种影响降到最低。降低票价无疑是一种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手段。取消机建设费应该能在降低票价中发挥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民用航空局空管局工会主席苏玲:节能减排始终是中国民航所倡导的,空管系统也一直在积极推进这项工作,以实际行动为民航降低燃油消耗,提高行业运行效率,实现国家节能减排指标,满足国际航空碳排放要求。
解读:
有关节能环保的提案和议案,在近几年的全国 “两会”上越来越多地被提及。节能减排一直是我国民航业发展过程中积极倡导的。降低碳排放不仅需要航空公司的努力,也需要民航局提高空管效率。2011年,全年民航共计37.1万架次航班使用临时航线,节省空中飞行距离1296万公里,累计节省燃油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万吨。对民航业节能减排的贡献可见一斑。(隋秀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