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资投建董家口加快青岛港升级
2012-3-18 14:09: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本报特派记者 杨紫
“‘十二五’期间,青岛港将主要围绕转型、升级进行规划建设,主要放在港口结构功能的调整方面。”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常德传透露,“十二五”期间,青岛港要投资40亿元,建一座40万吨的矿石码头,年通过能力为4000万吨;另外,还要建设一座30万吨的油码头;目前还在规划建一座煤炭码头。这些码头建成以后,将大大提高青岛港的接卸能力。“目前,青岛港最大的问题就是通过能力不足。去年青岛港实现吞吐量3.7亿吨,今年预计能完成4亿吨。而青岛港的设计年通过能力只有1.5亿吨。也就是说,我们用1.5亿吨的吞吐能力,干出了近4亿吨的活儿。”常德传坦言。
面对巨大的吞吐量缺口,靠挖掘自身潜力终归是有限的,也不是长久之计。于是,青岛港将目光投向了董家口港。
董家口位于胶南市琅琊台海湾,青岛与日照分界处。港区三面环海,近海平均水深-16米,建港岸线长,水深条件好,航道开挖小,距离国际主航道近,非常适合建设大型码头。在常德传看来,这不仅是一个新的港区,更是一片被给予了厚望的新天地;是一个跳出了胶州湾,面向太平洋的崭新起点。
2010年1月,青岛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夏耕主持召开董家口港区建设专题会议,对青岛港40万吨矿石码头建设投产进行了重点研究。夏耕市长明确表态:“青岛港董家口40万吨矿石码头建设,全市上下要高度重视,全力配合,惟此为大。”
这一次,常德传将青岛港这柄剑指向了“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和国际物流中心”。一年后,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第一个获得批准的国家发展战略。这一规划也明确提出“打造以青岛为龙头的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和国际物流中心”。
常德传认为,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关系到国家战略利益,关系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到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大局。为此,青岛港已投入300亿元,用于董家口港区的建设。“力争在3~5年内再造一个3亿吨的青岛港。”
据常德传介绍,董家口港区陆域面积72平方公里,首期开发面积为27平方公里,将建成一个大宗散货集散中心。“我们要把董家口港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第4代港口——它不仅是一个物流中心,更是一个信息中心,它延伸了供应链的诸多功能。”常德传说,“这个信息中心将链接全球——不仅可以与世界上的各大港口进行链接,还能与陆路的无水港进行无缝链接,真正实现港口功能的无限延伸,这很了不起。”
在大张旗鼓进行新港建设的同时,青岛港还与同处山东的其他港口进行了合作。“未来山东港口的发展大趋势,一定是整合。”常德传说。目前,青岛港已经和日照、威海等港口成立了基于集装箱贸易的合资公司。目前,青岛港集团旗下共有22家合资、合作的合资公司。
而在拓展腹地方面,青岛港将进一步加大合资合作力度,每年增加3~5个无水港,逐步实现内陆无水港的规模化布局,强化与内陆无水港和铁路中心站对接,构架青岛港在内陆的货源集散地。
此外,鉴于青岛保税港区已具备进口整车功能,目前青岛港正在积极进行开展整车物流项目。
“目前,我国传统的整车物流的港口就是天津港、广州港、上海港、大连港。青岛港开展了整车进出口业务以后,包括在山东的很多整车生产企业,就不用千里迢迢再跑到天津港、大连港去装船了。这能为他们在物流环节提高效率、节约大量成本。”常德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