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检”政策落实更需配套措施保障
2012-4-15 20:4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本报记者张颖川
从上述报道看,在被调查的7家知名快递公司中,有4家在取件时并未当面进行开包验查。而即便是按规定进行 “面检”,也不能完全 “照章办事”。这说明大多数快递企业在 “面检”快件时往往流于形式,备受业界瞩目的快递 “验视”政策濒于 “流产”状态。
毋庸置疑,国家出台收寄验视盖章制度本身是一件促进行业规范发展的好政策。特别是在当前快递安全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快递 “验视”政策的实行对递寄危险品、违禁品的行为必然有一定的警示和抑制作用。然而,相关部门在出台 “面检”这一政策之后,并没有相关的配套落实措施去跟进,致使这一政策在快递企业中难于推行,频频遭遇 “玻璃门”,需要反思。
其实,政策落实遭遇 “玻璃门”现象在整个物流行业多有例证。2009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科学地提出了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明确了物流业短期和中长期的十大任务,使人们对物流业未来的发展充满希望;2011年6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工作,推出了推动物流业发展的 “国八条”,这是继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计划》之后的又一重大政策调整;紧接着,国务院办公厅又于当年8月份正式公布了《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被称为物流 “国九条”,令业界振奋不已。然而从目前来看,这些政策大多没有得到实质性地推进和落实。试问,这一系列 “看上去很美”的宏观政策,是为了解决问题,让人照着办的,还是让人看的?
回过头来看,作为一种新政策,快递取件开箱验视在带来一定好处的同时,肯定存在一定的执行难度。对于快递企业来讲,开箱验视无疑会增加设备成本、劳动成本。对于消费者来说,无论是收件人还是发件人,都会给其带来一定的麻烦,同时面临暴露个人隐私的风险。那么,相关管理部门在制定这一政策时,就应该做好调查研究,切实了解这项政策在落实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实际困难,并根据这些困难出台一些配套落实措施,以顺利推进该政策的落地,而不能出了政策,便完事大吉,最后让政策变成了形式主义。
总之,道理非常浅显:一个政策再好,意义再重大,没有相关的配套措施出台,缺乏操作性,最终也是一纸空文。希望物流行业不管是快递 “验视”政策还是物流 “国八条”、物流“国九条”,都能够尽快完善相应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推进这些政策的落实工作,进而促进物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