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县内河港运剑指千万吨吞吐量
2012-4-24 17:16: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1月以来,位于黔江上的武宣县二塘镇樟村码头车来车往,每天都是一派繁忙景象。据有关部门预计,今年,武宣县港口吞吐量将超过600万吨。
“武宣被誉为内河港运的‘潜力股’,目前正在加速发力。”该县交通局副局长、西江黄金水道办主任赵水安介绍说,武宣借力西江黄金水道建设,提升港口码头航道基础设施,打造物流服务平台,有针对性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资金流、物流正向武宣汇聚。
建设施引物流元素汇聚
近年来,武宣县加大对航道和沿线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黔江勒马航段滩险众多,航道弯曲狭窄、碍航礁石星罗棋布、水流紊乱,是海损事故多发的航段,被称为“魔鬼航道”。2009年,武宣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完成了该航道的集中整治疏通。
2010年4月,该县本着“合法合理,依据规划,尊重历史,分类管理,逐步规范”的原则,在来宾市率先推进对老旧(砂)码头整治发证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效,为码头整治工作提供了成功经验。
去年,该县又全力推进二塘樟村码头物流园区建设。自10月开始,仅用1个月时间就完成了1022亩土地征用任务,这些土地已被物流企业“争抢”一空,准备用来建设配套物流仓储。笔者近日在该港口及物流园区采访时看到,物流园区的建设已拉开阵势,挖掘机、运泥车在紧锣密鼓地施工。该物流园区负责人告诉笔者,年内物流园区一期工程将投入使用。
正在建设的武宣港区草鱼塘作业区,建成后将成为西江亿吨“黄金水道”西南出海内河水运北线通道和中线通道的“咽喉”要塞。
基础设施建设让资金、货运等物流元素逐步向武宣汇聚。两组数据可以佐证这一说法:运力在近5年增长了两倍多,由2006年的3.5万载重吨到去年的15万载重吨,千吨以上船舶130艘,跨省运营的110艘;仅武宣县城就有水运企业10余家,还吸引了中远、中海和中外运等国字号大型物流企业前来开拓业务。
练“内功”加快物流中心建设
“武宣传统上就是桂中地区的水上门户,去年港口吞吐量占了来宾市一半以上,要想快速实现年吞吐量千万吨目标,将武宣打造成内河港口城市和区域物流中心,还需要苦练‘内功’。”该县县委书记何基敏说,对水运企业和物流企业来说,有两点很重要,一是当地工业经济的发展速度,这是物流业的基础;二是当地政府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为促进内河港口城市和区域物流中心建设,近年来,该县苦练“内功”。一是围绕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做好工业园区规划、工业经济发展规划、物流业发展规划等产业发展规划,目前规划大多已完成。二是沿江布局工业园区,让入驻企业坐享“水陆联运”的低成本和便利。为此,该县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措施,先后制定《关于发展“飞地工业”的决定》《工业园区建设工作方案》等文件。
为提升水运物流产业吸引力,去年以来,该县更是将物流产业招商作为首要任务。为强化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该县明确任务目标解决实际问题,实行一个重大项目、一名县领导挂帅、一个部门牵头、一套班子专抓、一个目标责任的“五个一”工作机制;今年2月,该县又创新开展了“干部作风转变年”和“工作落实年”活动,将服务企业纳入部门绩效考评内容。
在二塘物流园项目工地,项目投资人感慨道:“县领导和相关业务部门经常到项目工地指导,给我们提供了‘保姆式’服务,我们将继续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努力将其打造成桂中地区大宗商品交易集散中心。”(陈坤 陈冬梅)
来源:来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