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化储存的基本知识
2012-4-7 12:36: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储存合理化的含义是用最经济的办法实现储存的功能。但是,储存的不合理又往往表现在对储存功能实现的过分强调,因而过分投入储存力量和其它储存劳动,所以,合理储存的实质是在保证储存功能实现的前提尽量少投入。
一、 储存合理化的主要标志
1.质量标志。保证被储存物的质量,是完成储存功能的根本要求,只有这样商品的使用价值才能得以最终实现。
2.数量标志 。在保证功能实现前提下有一个合理的数量范围。目前管理科学的方法已能在各种约束条件下,对合理数量范围做出决策。
3.时间标志。在保证功能实现前提下,寻求一个合理的储存时间,往往用周转速度指标来反映时间标志,如同转天数、周转次数等。
4.结构标志。从被储物不同品种、不同规格、不同花色的储存数量比例关系对储存合理性的判断。尤其是相关性很强的各种物资之间的比例关系更能反映储存合理与否。
5.分布标志。指不同地区储存的数量与当地需求比来判断对需求的保障程度。
6.费用标志。仓租费、维护费、保管费、损失费、资金占用利息支出等,都能从实际费用上判断储存合理与否。
二、储存合理化的实施
ABC分析法的是储存合理化的基础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解决各类的结构关系、储存量、重点管理、技术措施等合理化问题;ABC分析法的应用,在储存管理中比较容易取得以下成效:第一,压缩总库存量;第二,解放被占压的资金;第三,使库存结构合理化;第四,节约了管理力量。
1. ABC分析法的一般步骤
(1)收集数据。按分析对象和分析内容,收集有关数据。例如,要分析产品成本,则应收集产品成本因素、产品成本构成等方面的数据;要分析针对某一系统的价值工程,则应收集系统中各局部功能、各局部成本等数据。
(2)处理数据。对收集来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按要求计算和汇总。本例以平均库存乘以单价,求算各种物品和平均资金占用额。
(3)ABC分析表。第一栏物品名称;第二栏品目数累计,即每一种物品皆为一个品目数,品目数累计实际就是序号;第三栏品目数累计百分数,即累计品目数对总品目数的百分比;第四栏物品单价;第五栏平均库存;第六栏是第四栏单价乘以第五栏平均库存,为各种物品平均资金占用额;第七栏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第八栏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第九栏为分类结果。
表4-1储存物为36种的ABC分析表
一栏 二栏 三栏 四栏 五栏 六栏 七栏 八栏 九栏 物品名称 品目数累计 品目数累计(%) 单价(元/公斤) 平均库存(公斤) 平均资金占用额(元) 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元) 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 分类结果 ××××××××××××××××××××××××××××××××××
制表按下述步骤进行:将第2步已求算出的平均资金占用额,以大排队方式,由高至低填入表中第六栏。以此栏为准,将相当物品名称填入第一栏、物品单价填入第四栏、平均库存填入第五栏、在第二栏中按1.2.3.4.。..。.编号,则为品目累计。此后,计算品目数累计百分数、填入第三栏;计算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填入第七栏;计算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填入第八栏。
(4)根据ABC分析表确定分类。按ABC分析表,观察第三栏累计品目百分数和第八栏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将累计品目百分数为5-15%而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为60-80%左右的前几个物品,确定为A类;将累计品目百分数为20-30%,而平均资占用额累计百分数也为20-30%的物品,确定为B类;其余C类,C类情况正和A类相反,其累计品目百分数为60-80%,而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仅为5-15%。
(5)绘ABC分析图。以累计品目百分数为横坐标,以累计资金占用额百分数为纵坐标,按ABC分析表第三栏和第八栏所提供的数据,在坐标图上取点,并联结各点曲线,则绘成如ABC曲线。
(6)确定重点管理要求。ABC分析结果,只是理顺了复杂事物,搞清了各局部的地位,明确了重点。但是,ABC分析主要目的更在于解决困难,它是一种解决困难的技巧,因此,在分析的基础上必须提出解决的办法,才真正达到ABC分析的目的。目前,许多企业为了应付验收检查,形式上搞了ABC分析,虽对了解家底在一些作用,但并未真正掌握这种方法的真谛,未能将分析转化为效益。
按ABC分析结果,再权衡管理力量与经济效果,对三类库存物品进行有区别的管理,表4-2为减少资金占用、依靠压缩库存方式所制定的管理标准,可供参考。
表4-2 重点管理要求
分类结果 管理重点 订货方式 A类 为了压缩库存,投入较大力量精心管理,将库存压到最低水平 计算每种物品的订货量采用定期定货方式 B类 按经营方针调节库存水平,例如,要降低水平时,就减少订货量和库存 采用定量定货方式 C类 集中大量地定货,不费太多力量,增加库存储备 双仓法储存。采用订货点法进行订货 2. 多重与多标准ABC分析
目前,我国对ABC分析的原理、方法研究尚不够透彻,在应用上也不甚灵活,有的同志甚至产生一些误解,认为ABC分析只能分成三类,只能按固定模式进行。其实,ABC分析还有许多灵活、深入的方法。例如:
分层的ABC分析。在物品种类较多,无法全部排列于表中,或即使可以排成大表,但必要性不大的情况下,也可以先进行品目的分层,以减少项数,再根据分层结果将A类品目逐一列出,进行个别的、重点管理。
“仓”也称为仓库,为存放物品的建筑物和场地,可以为房屋建筑、大型容器、洞穴或者特定的场地等,具有存放和保护物品的功能;“储”表示收存以备使用,具有收存、保管、交付使用的意思,当适用有形物品时也称为储存。“仓储”则为利用仓库存放、储存未即时使用的物品的行为。简言之,仓储就是在特定的场所储存物品的行为。
仓储管理就是对仓库及仓库内的物资所进行的管理,是仓储机构为了充分利用所具有的仓储资源提供高效的仓储服务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过程。
仓储管理是一门经济管理科学,同时也涉及应用技术科学;故属于边缘性学科。仓储管理的内涵是随着其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不断扩大而变化。
一、仓储管理的基本原则
1.效率的原则。
2.经济效益的原则。
3.服务的原则。
二、仓储管理的任务
1.利用市场经济手段获得最大的仓储资源的配置。
2.以高效率为原则组织管理机构。
3.不断满足社会需要为原则开展商务活动。
4.以高效率、低成本为原则组织仓储生产。
5.以优质服务、讲信用建立企业形象。
6.通过制度化、科学化的先进手段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7.从技术到精神领域提高员工素质。
三、仓储管理的主要活动
1.企业仓储活动的类型
企业可以选择自建仓库、租赁公共仓库或采用合同制仓储为库存的物料、商品准备仓储空间。
(1)自有仓库仓储,相对于公共仓储而言,企业利用自有仓库进行仓储活动可以更大程度地控制仓储,管理也更具灵活性。
(2)租赁公共仓库仓储,企业通常租赁提供营业性服务的公共仓储进行储存。
(3)合同制仓储,合同仓储公司能够提供专业、高效、经济和准确的分销服务。
一个企业是自建仓库还是租赁公共仓库或采用合同制仓储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周转总量;
需要的稳定性;
市场密度。
2.仓储的一般业务程序
(1)签订仓储合同。
(2)验收货物。
(3)办理入库手续。
(4)货物保管。
(5)货物出库
3.仓储管理的内容
(1)订货、交货。
(2)进货、交货时的检验。
(3)仓库内的保管、装卸作业。
(4)场所管理。
(5)备货作业。
产品在仓储中的组合、妥善配载和流通包装、成组等活动就是为了提高装卸效率,充分利用运输工具,从而降低运输成本的支出。合理和准确的仓储活动会减少商品的换装、流动,减少作业次数,采取机械化和自动化的仓储作业,都有利于降低仓储作业成本。优良的仓储管理,能对商品实施有效的保管和养护,并进行准确的数量控制,从而大大减少仓储的风险。
四.仓储管理的内容
包括三个部分:仓储系统的布局设计、库存最优控制、仓储作业操作。这是三个层面的问题,彼此又有联系。
仓储系统布局是顶层设计,也是供应链设计的核心。就是要把一个复杂纷乱的物流系统通过枢纽的布局设计改造成为“干线运输+区域配送”的模式,枢纽就是以仓库为基地的配送中心。在相应的信息系统设计中,表现为“联库管理”的模式,分为集中式、分布式和混合式三类,其中配送中心的选择和设计是整个系统布局的关键。这部分内容通常并不包含在仓储信息系统WMS之中,但是对于布局设计变化的适应性、通用性也会成为客户选择WMS的一个重要依据。
库存的最优控制部分是确定仓库的商业模式的,即要(根据上一层设计的要求)确定本仓库的管理目标和管理模式,如果是供应链上的一个执行环节,是成本中心,多以服务质量、运营成本为控制目标,追求合理库存甚至零库存;如果是独立核算的利润中心,则是完全不同的目标和管理模式,除了服务质量、运行成本外,更关心利润的核算,因此计费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成为其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在计费系统中固化了市场营销的战略和策略。
仓储作业的操作是最基础的部分,也是所有WMS最具有共性的部分,正因为如此,仓储作业的操作信息化部分成为WMS与其他管理软件如进销存、ERP等相区别的标志。这部分内容不仅要根据上一层确定的控制目标和管理模式落实为操作流程,还要与众多的专用仓储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相衔接,所以是技术上最复杂的部分。国产WMS与国外先进的仓储软件相比,最大的差距可能也就在这里,市场价格会相差数十倍、上百倍,也是这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