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十二五”建设“智慧港航”
2012-5-18 10:1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日前,记者从杭州交通港航管理部门获悉,旨在提升全市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水平的《杭州市十二五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规划》已经出台并着手实施。按照这个规划的目标,到2015年,杭州市水路交通将完成“船联网”的构建,实现从“数字港航”向“智慧港航”的升级,整个航区将更加便捷、安全、高效、低碳、和谐。
信息化助推
杭州水运发展转型
“十一五”期间,杭州港航在电子政务体系、业务系统建设、数据资源共享、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累计完成项目投资2780余万元,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对行业发展的促进效应已逐步显现,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创新水运管理和服务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础上,杭州港航率先开建全国首条水上“高速公路”,社会、经济、低碳等综合效益显著。同时,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和水运行业的蓬勃发展,在信息资源的集成应用、整合完善等诸多方面也逐步暴露出一些制约发展的瓶颈和问题。
杭州是一座“五水共导”的山水城市,拥有钱塘江、运河、西湖、西溪,又临东海。水资源在杭州占有重要而独特的优势。当前,杭州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面临着与“十一五”期不同的新形势,落实“港航强省”、发展“海洋经济”战略、建设“大港口”、“大物流”,推进“振兴内河航运、建设低碳城市”,打造“智慧交通”,以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港航”已经成为杭州水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信息化正在成为提高水运发展质量,推进水运发展转型,促进水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同时,“十一五”期间杭州市级数据中心、水上交通指挥中心、船舶免停靠报港信息服务系统的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也为《杭州市“十二五”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分阶段分步骤
打造“智慧港航”
新编制并实施的《杭州市“十二五”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规划》在综合应用方面,将重点推进交通数据中心建设,加快水运信息化进程;在行业管理方面,将重点推进智慧航区建设、杭州市水上交通指挥系统、智能水上交通管理(即船联网)系统、船舶综合监管系统、移动执法系统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水路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能力;在公共服务方面,将重点推进门户网站系统、公众服务信息发布系统、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促进区域交通信息一体化的统筹发展。到2015年,全面实现以“办公自动化、管理科学化、监管立体化、服务网络化、决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港航”。
“十二五”期间,港航局将分阶段、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港航”。第一阶段(至2013年),重点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杭州市水上交通指挥系统,重点研究部署智慧航区建设、智能水上交通管理(即船联网)、移动执法系统应用;第二阶段(至2015年),加强对船联网、云计算、遥感遥测等技术的一体化应用研究,建立杭州水路交通运输信息网和公众服务信息发布系统,建成一批行业智能监管、智能决策支持服务应用体系。
将船联网技术
引入内河航运
据悉,《杭州市“十二五”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规划》的一大亮点是将船联网技术引入内河航运,通过对内河航区船舶、港口、航道、船闸等动态信息的智能感知,再经过整合、分析、处理和发布后,最终为管理决策和公众出行提供重要信息依据,全面提高内河航运的管理与信息服务水平。
与此同时,规划的另一大亮点是千岛湖智慧航区建设,它包含了智能感知系统、湖区地理信息系统、通航管理系统及搜救中心指挥平台四个子系统。整合到一起以后,整个航区将“耳聪目明、反应灵敏”:船舶污水处理有纰漏,船舶未经签证出航、超载、偏离航线、出现事故及故障,航标出现故障,系统均会自动报警,并可通过轨迹复原、视频重现等手段掌控分析事故原因;对船舶靠码头情况、人员上下船秩序,景点游客密度一目了然;游船企业将在智能化管理系统中省去了排队签证的时间,省去了盲目等待靠岸的时间,还能实时掌控船舶航行及人员经营服务情况;游客将得到更为有效的安全保障、更为贴心的旅游服务和更为有序的旅游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