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武陵区商务局“十二五”规划编制情况
2012-5-19 11:1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一、“十一五”(2006-2010)规划实施评估
1、规划目标完成
招商引资较快增长。“十一五”期间,共引进资金6.07亿,完成招商项目40个。其中工业项目17个,引进资金3.47亿;三产项目23个,引进资金2.27亿。
消费需求日益活跃。“十一五”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划目标值:到2010年,总额达到263347万元,年均增长10.8%。预计2010年可完成36亿元。
食品安全保障有力。“十一五”期间,生猪定点屠宰规划目标值:定点屠宰入场率达85%以上,出场肉品合格率达100%,共完成生猪定点屠宰67.3万头。
市场建设有序推进:“十一五”期间,共完成农家店(农资店)24个。农贸市场的提质改造着手推进。
企业改制积极稳妥: 始终把企业改革改制摆在商务工作的重要位置,企业改革改制取得突破性进展。“十一五”期间,共完成19家企业改制。
2、取得的主要成绩
流通规模快速扩大,拉动经济稳步增长。“十一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5年的14.2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32亿元,仅2009年,我区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8.2亿元,增长了13.5%,占GDP比重为58.6%。三产业占全区经济总量的比重明显提高。
四大商圈基本成形,商业形态初具层次。“十一五”期间,武陵区通过强化布局规划引导,形成了由繁星点点向环火车站商贸圈、环兴隆装饰城建材圈、环钢材大市场物流圈、环步行街购物圈等四大商圈集中的核心增长极。并充分发挥四大商圈的经济辐射功能,致力打造了武陵大道休闲娱乐街、高山街老字号特色餐饮街、酒吧民俗风情街、常德大道西段汽车销售维修和育才路、朗州路电子信息产品销售街等一批特色鲜明、产业集聚的三产经济带。大力引进了一批大超市、大连锁企业进驻,打造出以新型商务为特征的现代商业中心。
餐饮行业效应凸现,快速成长亮点不断。目前,我区从事餐饮行业的企业共有4000多家,约占全市餐饮企业的50%。我区餐饮行业就业达2.2万人。2009年,我区餐饮行业消费总额约3亿,上缴税收约3400万。德菜产业已经成为全民创业和带动就业的重要渠道,带动了农产品、调味品、装修、旅游、物流等产业发展。
协会作用不容忽视,跃居为三产主力军。目前,我区共有钢材、再生资源、家电、保健按摩、美容美发、餐饮、人像摄影七大行业协会,共有经营企业、门店数量近9000家,实现年营业收入近70亿元,从业人员约6万人。行业协会已成为了我区三产发展的主力军,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武陵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实施“三产提品质”战略,全区三产行业步入发展快车道,其中行业协会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3、主要措施
一是突出责任目标抓方向。“十一”五期间,我局本着有利于推动工作,有利于发挥各自特长,有利于资源整合,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的原则,从总体出发布置每年我局各方面的工作目标,招商引资: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结合我局实际,每年都确定全年招商引资引资的总额;生猪定点屠宰:保证城区进点屠宰率为100%,乡镇进点屠宰率为98%,确保肉品市场供应安全;食品安全:确保城区不发生一起群体性食品中毒事件,蔬菜农残抽样检测农残检出率不超过6%;行业协会管理:发挥好各类协会的作用,做好三产业优势项目的引进和服务工作;切实做好安全维稳,确保不发生一起赴省进京的越级上访事件。
二是突出招商引资抓发展。为完成五年招商引资目标,我局转变以往的旧思路。成立了以由一把手任组长的招商引资领导小组;确定了重点引资项目责任人;制定了奖励制度,对提供有价值的招商引资信息,并能与项目人和投资人洽淡有意向发展的视为奖励对象,并且招商引资工作将作为年终评岗评先的重要依据。另外,为了引进的客商有一个宽松的经营环境,我局积极协调相关领导及部门给予其优惠政策,确保各商家“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进一步巩固了工作成效。
三是突出食品安全抓难点。“十一五”期间,我区食品安全工作焦点多、难度大、涉及面宽,但我区认真分析研究对策,多次召开食品安全工作会议,贯彻上级部门相关政策,制定了多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包括对学校周边食品安全、城区肉品和大型食品超市、城区的豆制品生产厂家及加工企业、城区米粉生产加工企业和城区纯净水生产厂家及经营门店、农产品和水产品等专项整治。2008年,开展了以创建“食品安全示范街”和建立社区食品安全监管网络的特色工作。“食品安全示范街”已建成挂牌,成为武陵的一条特色街,建在常德市武陵大道南段武陵阁至市政协处,全长1.5公里,有宾馆、酒店、茶楼、食品经营店110家。
四是突出定点屠宰抓重点。生猪定点屠宰工作是食品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一五”期间,我区重新组建了屠宰稽查大队,并将所有队员的工资列入财政预算。期间屠管办根据工作目标的要求,对市江北城区所有超市、宾馆、酒店、学校、集体伙食单位和建筑工地食堂发放了生猪定点屠宰法规2000余本,并对台帐进行了地毯式的检查,对台帐不完善的20家单位分别给予了行政处罚。为了全区的肉品安全,每年都会组织工商、公安、畜牧、卫生等,捣毁私宰窝点、收缴私宰肉品及私宰工具。
五是突出行业管理抓特色。“十一五”期间,先后成立了钢材、再生资源、家电、保健按摩、美容美发、餐饮、人像摄影七大行业协会。同时,我局适时组织现有7个协会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比武及等级店评定工作,与劳动部门配合做好会员单位技师、员工持证上岗考评工作。在企业改制工作上,突出抓关键、攻重点的措施,解决了已改制企业退休职工购买医保情况调查摸底等工作。
二、“十二五”规划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1、指导思想
按照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要求,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调结构、扩内需保增长,与着眼于未来、促进跨越式发展结合起来,以全局眼光和战略思维,努力破解我局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理清发展思路,提出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举措,为促进我区经济在“十二五”期间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2、发展环境
武陵地处常德市中心城区,占据特殊位置,是常德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是常德市政治文明、经济繁荣、文化丰富、交通发达的象征和载体。近年来,在市区两级政府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主管部门的有序引导下,作为经济主体的三产业一直保持着平稳增长,在三次产业中唯有第三产业在武陵区经济中可以挑起大梁,理所当然的应该成为优先发展的重点。
3、主要目标
到2015年末,争取实现以下主要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2亿元,年均增长15%。
4、发展重点
以“建设惠民商务”为主线,不断创新商务工作机制,突出以商招商,强化甘露寺农产品物流中心项目建设,完善城区市场功能配套;以全面激活农村市场消费为重点,继续稳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通过强化中心城区的带动作用,不断加快城乡市场建设和城区商业圈建设;努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扶持培育新型服务行业;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商贸流通、餐饮服务业。
三、“十二五”发展的主要任务
1、市场建设
(1)振兴“四大商圈”,把环火车站大市场商贸圈、环钢材大市场物流配送圈、环步行街休闲购物圈和环兴降装饰城建材交易圈发展成为分工明确、相互衔接、错位竞争、特色鲜明的优良格局,努力提升市场购买力,增大交易额,想方设法活跃火车站等大市场,提高门面使用率。
(2)激活市场群。以火车站大市场为主体的服装城、摩托城、汇美家居广场、干货市场、水果市场、汽车市场、天下粮仓等,以兴隆装饰城为核心的龙港巷大市场、西郊家具城、高车农贸、聚宝农贸市场、聚宝烟花爆竹仓储等,以钢材大市场为龙头的甘露寺大市场、农资大市场、废旧物资交易大市场等,环绕步行街的家润多、新一佳、步步高、春天百货、国美电器、苏宁电器、大润发等名店,要充分发挥现有优势,提升品质,发展连锁,向新城区延伸,涵盖郊区。
(3)新建一批民生市场。搬迁“甘露寺蔬菜批发大市场”选址芦山乡,投资2亿元,新建3.5万平方米的多功能蔬菜交易集散大市场。随着城市扩张,新建三个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型农贸市场即东伸东江、北延南坪、西直河伏三点布局。建好用地160亩,投入3.8亿元的中药材大市场。
(4)加快农贸市场升级改造速度。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多元投资、政策扶持”的工作思路,按照新建(补)一批、升级改造一批、关闭一批的改造方案,全面启动我区农贸市场建设和提质改造,分三年完成16家农贸市场的提质改造任务。加大扶持力度,财政提供专项资金进行扶持,完善现有农贸市场硬件设施,对具有公益性质的市场进行政策倾斜。
2、商品流通
按照“城内办商场、城中特色街、城郊大市场、城外大物流”的总体思路。积极引进国际、国内著名连锁超市或采购店进驻商业中心区,与本土各类企业展开有序竞争,鼓励商品、药品、家电等超市建立销售网络,以连锁经营的方式辐射周边和地区,建立总部经济。以新型社区购物网点为主体,鼓励发展服务社区的中小型超市,便民店、专业店,推进网上购物。以民生为主题,紧扣人民生活日常需求,发展配送物流,依据人文环境和商业优势,建设一批商品特色街,重点发展以朗州路南段为主轴的通讯街,以朗州路北段为轴的汽配街,以芙蓉路为主轴的文化城,以建设路为轴的美食特色街,以高山街为主轴的食品夜市街。以提升新建泰达物流中心和钢材大市场物流中心为基础,在芦山乡境内,用地1000亩,建设东部大型物流圈;在兴隆装饰城南面用地500亩,建设城西建材物流中心,在火车站大市场以北用地1000亩建立北部综合物流区,同时配套大市场和商圈建好成规模、高标准、仓储,建立一批仓储式的商场店面,有效提升市场利用率。
3、餐饮宾馆
为打造“宜居、宜商、宜游”的城市品牌,创新常德地方特色菜肴,全面提升宾馆旅店、餐饮服务品质和接待水平。一是弘扬德菜文化、传播武陵一绝。常德饮食文化历史悠久,腊味糍粑、甜酒汤圆、梅干咸菜、腊味合蒸、手撕狗肉、干戈谷鸭、农家活鱼等美味可口,营养可佳,享有武陵独特风格。常德米粉可算神州一绝,很值得提升、开发,形成地方特色,扩大米粉生产、开发包装、方便粉、酸、辣、香多味粉等系列产品。二是发挥城区优势,整合特色服务。设立好吃、小吃、夜市、早点一条街,做到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完善。三是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农家土菜餐饮,各乡(镇)以美丽乡村为龙头的各具特色的,具有一定规模集饮食、住宿、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旅游接待体系,同时扶植以显本土特色的城区餐饮业为主体,如柳叶大酒店、龙弟大酒店发展连锁店面,向近郊延伸,建立德菜开发,烹饪技术、服务技艺的研究开发中心。四是提升宾馆级别。在河伏镇、南坪乡建立二个五星级宾馆,提升改造金龙玉凤大酒店。
四、“十二五”发展的措施
1、完善机制,开拓平台,切实加强市场体系建设。一是加强商贸流通法制监管建设。针对流通领域各种新情况,制定相关法规、规章、行业标准和服务规范,依法治商。二是推进商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商贸流通领域的精神文明建设,大兴“诚信经商”之风,严守职业道德,做到诚实守信、童叟无欺。三是积极推进社区商业网点建设。通过开展社区商业示范工作,引导企业运用连锁经营方式,到城市社区新建和改扩建超市、便利店、标准化菜店、餐饮店、洗衣店等各类便民、利民的商业网点;鼓励连锁经营企业建设面向社区商业网点服务的物流配送中心;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社区便民服务,建设面向社区居民服务的采购平台和生活服务平台,发展网上交易、网上服务,补充现有商业网点的不足,逐步形成能满足居民基本生活消费需求的社区服务网络。
2、超前规划,理顺思路,不断加快商贸流通发展。一是合理规划物流中心。按照“城内办商场,城中特色街,城郊大市场,城外大物流”的总体思路,根据常德市(2009—2030)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在新建泰达物流中心和钢材大市场物流中心的基础上,在芦山乡境内划出800-1000亩建设东部大型物流园,甘露寺蔬菜批发大市场应“退城进郊”,重新选址修建农产品区域集散中心,在现兴隆装饰城南面选址征地500亩建设城西区建材物流中心,在火车站以北区域选址征地1000亩建立北部综合物流园区。二是实施“大物流”战略。以工业园建设为模式,启动大型物流园建设项目,把零散的物流企业和经营户吸引过来,实现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变,尽快提升城区物流综合性服务水平。三是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支持大型企业建设商品配送中心,搞活城乡流通、搞活工农产品流通;发展第三方物流,培养一批龙头物流企业,挖掘潜力,逐步体现其效益,增加就业和税收;在城郊结合部,建设仓储式商店,构筑区域性物流信息平台,加快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的融合。
3、深化认识,采取措施,努力引导餐饮行业飞跃。一是推动连锁经营加快发展。围绕品牌、资产运作,通过直营、特许加盟等方式,整合改造分散经营的杂货店、小店铺,逐步建立连锁企业集团。振兴“老字号”企业,支持其运用品牌、管理技术等优势发展连锁网络。引导城市连锁店、专卖店向农村延伸。支持品牌连锁企业向市内外扩张。二是继续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制定食品行业管理规范,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建立食品安全长效管理机制。建立肉类、酒类食品消费索证备查制度和诚信档案。按照德菜标准化、特色化、规模化发展要求,建设原材料、调味品生产基地,半成品、制成品加工中心,以及物流配送中心,推动德菜产业化发展。三是开展各种活动。举办常德美食节、餐饮行业“三名一星”等活动,以此挖掘、整理、创新常德地方特色菜肴,挖掘整理德菜老字号的辉煌历史,德菜经典菜品的独特风味。
4、适应形势,研究方法,不断提高招商引资水平。一是建立协作联动机制。从大局出发,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形成“领导带动、地区互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确保目标任务的实现。二是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储备库。按照招商引资工作的需要,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储备库,加快招商引资项目的研究开发和包装推介,扩大招商引资项目开发的范围和领域,扎扎实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切实提高项目吸引力和招商引资成功率。三是增强优质高效服务意识。以优质高效服务为目标,努力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进一步加强项目审批一条龙服务、建设开工全方位服务及开工投产后的经常性服务的“三个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吸引投资的“投资服务高地”、“投资成本洼地”和“投资安全宝地”,加快发展各类中介机构,使投资者“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
五、“十二五”重大项目的实施
1、市场建设项目
甘露寺大市场搬迁:总投资 1.5亿,建设内容为异地重建,建设时间为2010-2013年,现着手规划。
钢材大市场扩建:总投资1.5亿,建设内容为钢材市场二期,建设时间为2010-2013年,现已着手二期建设。
2、商贸流通业建设项目
苏宁常德广场:总投资2-3亿,建设时间为2010-2013年,现已着手规划。
火车站商圈提质 :总投资5亿,建设内容为开发停车坪、回购百货城及第四期开发,建设时间为2010-2015年,现已着手拆迁。
3、物流业建设项目
循环经济产业园:总投资1.1亿,建设内容为分拣中心和网点,建设时间为2010-2012年。目前,已完成第一期。
泰达物流:总投资0.9亿,建设时间为2010-2012年,现已着手规划。
4、肉品加工建设项目
生猪屠宰深加工项目:总投资3亿,建设内容为 100万头生猪宰杀和3万吨肉品保加工,建设时间为2010-2013年,现已送址。
来源:局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