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等化”冷却“过热论”
2012-5-2 12:3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350.66万公里,这是截至今年1月我国农村公路总里程数。近10年来,农村公路的发展不仅从出行方面,给农民打开通向未来之门,也将社会发展的养分输向乡村,并将发展的动力置入到那里。
直到近两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才成为国计民生的重要话题,从某种程度上讲,农村公路中所体现出来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却早已上路。或许,这正是“要致富,先修路”的新阐释——农村公路正成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载体。
去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之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明确把六盘山区等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作为新阶段扶贫攻坚主战场。此后,交通运输部高度重视,将改善交通落后面貌作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基础条件。就农村公路而言,这些地区面临的是1100多个乡镇、6.8万多个建制村没有通沥青(水泥)路的形势,建设规模巨大。
此后,国务院批复同意《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其中提出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位置,突出交通这个关键环节,加快构建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我们常说“全国一盘棋”,在“交通扶贫”和西部大开发的同时,我们不得不重视这样的现实——目前,国家确定的高速公路网还有将近40%的路段没有建成,规划的8.6万公里只完成了5.87万公里,规划的34条主线中,只有京哈、京港澳等7条实现了全线贯通,省际之间的断头路还有6000多公里。
这明显与一些人士的“过热论”、“过度论”不符。从某种程度上讲,公路网络化的实现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种必然要求,毕竟只有市场的各种要素流通顺畅,发展才能相对顺畅。
这便要求我们在将公路推进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老少边穷地区的同时,还要在外部将其与国家交通大动脉联通,只有这样才能使这些地区的公路与外界对接,并将发展动力和机遇引入。
与此同时,很多地区农村公路也进入养护高峰期。去年9月,交通运输部启动了为期3年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目的就是为了将惠及数亿农民、承载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载体养护好。3月29日至30日,交通运输部在湖北省黄冈市召开全国农村公路建设与管理养护现场会,以总结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经验、分析政策走向,并进一步部署“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
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之下,同时在某种程度上承载着扩大内需、发展实体经济以及改善民生重任的农村公路,必将更加引人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