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衣事件”淘宝网需要反思什么?
2012-5-20 14:19: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新闻焦点】近日,淘宝又被推上舆论浪尖。有报道称,武汉一女大学生遭到淘宝网上卖家恶意寄送了一套寿衣的事件曝光后,有关该事件的争论在网上愈演愈烈。
因为一个“差评”换来一件寿衣。而事件风波远未停息,据了解,事件发生后,该买家的信息被公开了,在网上地址、电话、身份证号等一些个人信息曝光后覆水难收,无数的骚扰电话涌向了当事买家。
经媒体记者与淘宝网联系后,对方迅速组织力量删帖。很多涉及买家的个人信息的帖子才消失。与此同时,淘宝网官方也做出通报称,对当事卖家实行包括店铺搜索屏蔽在内的多种限制处罚,持续时间12天。
事件风波虽然告一段落,然而却引发了一场业界的普遍担心。由于网上购物的物流配送需要,买家必须要向卖家提供自己的真实地址和联系电话,因此一旦双方因为评价、售后等问题发生冲突,买家固然可以给出差评,卖家也可能利用掌握的买家信息进行报复。就此问题,日前在网上引起了更大的争议和讨论。
【记者观察】如今 “报复包裹”俨然已经不是一个新鲜事,近些年来类似的卖家报复性包裹事件层出不穷。淘宝方面为求息事宁人做出应急处理,然而事情就此就该画句号了吗?淘宝的小卖家就此自律吗?
2011年10月发生的 “淘宝商城部分商户不满提高收费,集体攻击大卖家”事件,让淘宝真的陷入了骑虎难下的尴尬。 “淘宝暴动事件”背后是淘宝商城为了优化卖家数量和结构,提升卖家平均销售额的策略调整,意图通过提高技术服务费和保证金,倒逼资质低的中小卖家退出商城。“淘宝暴动事件”凸显淘宝的转型阵痛。然而,马云没有就此停止 “革命”。2012年1月11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B2C平台淘宝商城宣布更名为天猫 (Tmal.com),天猫作为网购世界一个全新的品牌由此诞生,区别于淘宝网的新B2C平台也由此起步。此次将淘宝商城更名为天猫,尝试 “变脸”,就是为了让消费者更加清晰这个平台的定位。
为这次变革,马云早做了准备,2011年6月,淘宝网一拆为三,形成一淘网、淘宝网、淘宝商城三大子公司。淘宝商城与淘宝网是两个独立的网站,双方都有各自明确的定位,淘宝网是创业的乐园,中小卖家从无到有来做这个市场,是C2C(个人对个人)平台。而淘宝商城的定位则是B2C(企业对个人)平台。也就是说,淘宝商城的门槛定位比淘宝网要高。面对不断暴露的问题,淘宝商城选择的是逐步与 “淘宝网”划清界限,并提升入驻商家门槛,改变过去淘宝网的低价所带来的不规范印象。
鱼龙混杂的C2C难以成为大淘宝未来发展主力,而且C2C平台一直处于诚信体系最差的端口,故阿里巴巴必须强化B2C商城的正品保障和服务水平才能保持其行业领先地位。这就不难理解其提升门槛,强调 “变革”之急切。
为了斩断发展的羁绊,如今淘宝已经迈出了变革的第一步。然而,无论是淘宝还是其他电商领导者,都无法预料到所有的问题并提前予以规避,但是每一个问题事件后,需要反思!当下最应该做的就是建立网购平台的诚信体系。(曹亚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