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力量铺就潍柴动力之路
2012-5-20 14:2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 刘洋
一个企业的文化代表了企业的灵魂。对于潍柴来说,正是“自觉、自信”的文化软实力支撑着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并最终抓住历史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正如潍柴董事长谭旭光所言:“一个企业没有文化的支撑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六十多年的跋涉和积淀,潍柴在企业文化建设上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潍柴的品牌价值和知名度得到空前提高,先后获得“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奖”、“中国最具影响力企业”、“自主创新典范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
精心耕耘打造独具特色的动力文化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众多的荣誉背后,是潍柴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精心耕耘。半个多世纪以来,潍柴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循序渐进,逐渐深化,在不同时期总结和提倡不同的文化内涵。在这过程中,企业家、管理团队的表率是关键因素。
在一个企业当中,企业家往往是企业文化的总设计师,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承担培育者和倡导者的角色。潍柴企业文化的发展就是得益于董事长谭旭光的大力倡导与推动。1998年上任至今,谭旭光多次在会议上就管理团队文化建设进行系统阐述,先后提出“约法三章”、“四项承诺”、“六个表率”等准则,不断丰富着潍柴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从领导人到领导团队,再到管理团队,再到广大员工。潍柴通过这种自上而下的路径,秉承“文化引领,战略驱动、主动融合,打造特色、提升企业软实力”的文化建设思路,大力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经过多年来一步步的积累,潍柴逐步培育成执行力文化、激情文化、创新文化、融合文化、感恩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动力文化”体系。由此,潍柴的凝聚力、激励力、导向力、约束力和辐射力大大增强,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行为导向。
文化发力推动潍柴跨越发展
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尽管占据主导地位的具体文化内涵不尽相同,企业文化的作用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帮助潍柴或渡过难关,或取得辉煌业绩。
在1998年,潍柴陷入严重困难,濒临倒闭。谭旭光上任后,实行了大刀阔斧、果敢有力的改革,令潍柴摆脱危机,逐渐向上发展。具有潍柴鲜明特色的执行力文化、激情文化、创新文化,正是在这个时期形成。面对企业机制不活、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种种问题,谭旭光冷静分析,果断处理,上任第九天就召开全厂管理干部班组长会议,并在这次会议上郑重提出“约法三章”,由此积极导入执行文化理念。
在激情创业、激情奋斗的文化感染下,潍柴人不畏困难,坚定改革的信念,把潍柴发展成为一家上市公司,再到现在的大型汽车和装备制造集团。此外,创新文化也对潍柴走出发展低谷起到重要作用。为了真正实现变革,获得全新发展,潍柴人勇于创新,摒弃旧思维,探索新思路,尝试新方法,最终创造出新的发展境界。这三种文化并没有随着时代发展而弱化甚至消亡。相反,他们仍然在潍柴发挥巨大作用,支撑潍柴持续进步。
2007年,在战略重组湘火炬后,谭旭光提出“包容、沟通、责任”文化,这就是潍柴当前的核心文化——融合文化。谭旭光对融合文化有着透彻的见解:“企业能否重组成功,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文化是否有机融合。文化融合,我们并不需要所有人都有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价值观,而是要充分凝练各地域、各企业的优秀文化,达到和而不同。”
潍柴除了在国内实行收购,还把目光放到国外,近年来陆续收购法国博杜安、意大利法拉帝等知名公司。在大规模并购重组后,潍柴没有出现“一盘散沙”的局面,而是实现了不同企业间的文化融合,达到优势互补,发挥协同效应。这是因为潍柴“包容、沟通、责任”的融合文化起到了关键作用。
与时俱进不断丰富文化内涵
潍柴的核心文化融“包容、沟通、责任”三个关键词于一体。包容就是要博采众长,用包容的行为合作共事;沟通用以增进相互理解,形成统一意志;责任则意味着打造世界重卡、动力系统及汽车零部件驰名品牌,建设国际化集团,肩负起振兴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重任。
初始的排列是“包容、沟通、责任”。而随着宏观环境、行业形势以及自身的发展变化,潍柴重点强调“责任”。所以现在潍柴的文化理念表述是“责任、包容、沟通”。
2011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大国排列中又跃升了一位。至于潍柴所处的汽车和装备制造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显然是行业的责任所在。而今后,文化的力量还将继续推动潍柴取得更辉煌的业绩,一步步迈向世界五百强的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