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新欧”将成为重庆对外开放重要通道
2012-5-22 9:0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自去年1月28日首列列车发出开始,“渝新欧”国际铁路物流大通道已经运送笔电、显示器等电子产品120万台。可是,运输时效、回程货源、集装箱源、运行成本等瓶颈问题,制约着这条国际物流通道功能发挥。
为此,“渝新欧”(重庆)物流有限公司于今年4月12日正式挂牌成立。该公司董事长李行志近日接受记者专访并表示,公司将以市场化方式运行,把“渝新欧”建设成为重庆对外开放重要通道,今后,中国内陆通往欧洲的物流通道会更加快捷、安全、低成本。
记者:公司以“渝新欧国际物流通道”命名,应如何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
李行志:渝新欧国际物流大通道是渝新欧沿线各国铁路部门共同打造的一条陆上运输铁路通道,起于重庆团结村,经新疆阿拉山口到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到德国杜伊斯堡,全程11179公里,运行时间16天左右,比从海运到欧洲节约15天左右。
这是一条“新丝绸之路”,也是重庆打造内陆开放经济体系的重要载体,中国内陆地区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
4月12日正式成立的“渝新欧”公司,由重庆交通运输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牵头,联合中铁、哈铁、俄铁、德铁等公司,在铁道部的支持下,经过与沿线各国铁路部门艰苦谈判和协商,共同发起组建。
作为搭建专营亚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的平台公司,也是目前唯一的四国五方共同合资组建的铁路物流企业,主要开展重庆和欧洲之间双向的“站到站”服务。“渝新欧”这个名称,正好代表了公司的特性,也反映了公司具体操作的业务。
记者:与其他大型物流企业相比,“渝新欧”公司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李行志:成立“渝新欧”公司,主要是顺应重庆电子产业发展的趋势,以及中西部产业转移的政策。
去年,我市已产出2500万台笔电产品,今年将达到5000万台,到2015年,将建成亿台级智能终端产业基地。根据企业运输方式测算,重庆预计将有40%的货量销往欧洲沿线国家。中国内陆通往欧洲的快捷、安全、低成本物流通道至关重要。
作为重庆本土的国有专业运输企业,承担着为重庆电子产业提供配套服务的重任,并体现国有企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今后,重庆制造的电子产品将通过“渝新欧”公司发往欧洲各地。
同时,公司集合了渝新欧沿线有国家背景的铁路物流企业,他们拥有丰富的国际运输经验,他们经营的业务都与渝新欧有关系,对提升产业、丰富物流业态非常有帮助。
记者:凭借独特的优势,又有充足的货源,这是不是意味着“渝新欧”公司可以轻轻松松,坐等业务上门?
李行志:当然不是。公司拥有各方的支持,优势独特,货源充足,同时,参与公司的各股东方也有各自的优势,“渝新欧”公司要尽力发挥各股东方的作用。
政府提供的货源毕竟是重庆通往欧洲的单程货源,要实现渝新欧物流大通道的常态化开行,一方面,除了笔电产品,“渝新欧”公司还要吸引重庆乃至周边地区的非笔电产品,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要积极组织回程货,真正实现渝新欧物流大通道的双向常态化开行。
“渝新欧”公司是一家市场化运作的公司,要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运行。
作为具体经营者,对内,要整合资源,协调好各股东方的关系和利益;对外,还要大力发展业务,做好沿线铁路、海关等部门的公关工作,确保渝新欧的货物能够安全、顺畅地到达到客户手中。
记者:开行频率、回程货源、冬季超低温度下运输等问题,是否已得到解决?
李行志:“渝新欧”公司提供的是重庆到欧洲沿线各站点、欧洲沿线各站点到重庆“双向”的铁路运输服务。保证渝新欧物流大通道的畅通,实现渝新欧班列的常态化运行是渝新欧公司的首要任务。
开行频率肯定会随着几大笔电厂商的生产量逐步增加,随着渝新欧班列货源不断向欧洲开行,回程货也会迎刃而解。除了我们自己在积极寻找回程货源外,目前已经有多家欧洲的公司和物流企业在和我们接触。
冬季低温运输保温材料,达到笔电厂商的要求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如何节约成本,降低费用,进一步论证保温材料如何加载到集装箱的方式。
至于更远的将来,渝新欧是否会选择向更广阔的领域寻求合作,还要视未来的发展而定。我们的目标是要把渝新欧班列打造成铁路史上最具品牌意义的国际班列,要把“渝新欧”公司打造成国际一流的专业物流公司。(本文来源:华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