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供应链管理

中国需建立国际化粮食供应链安全体系

2012-6-12 7:1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洪涛
    国产大豆为何不敌进口大豆
    由于国产大豆产量减少,大豆需求量增大,而进口大豆价格低廉、出油率高,现在包括黑龙江油脂加工厂如果也主要采用进口大豆的话,那么我国尚存在的一块本土大豆产业链的“净土”也会丧失。2010年、2011年我国进口大豆先后达到5264万吨、5480万吨,2012年预计进口大豆达到5600万吨。居高不下的大豆进口量,加上进入中国大陆的外资企业掌握大豆加工、销售供应链,可以说会控制中国的大豆产业,形成某种安全的隐患。
    但在我国耕地少、需求大的矛盾下,进口大量的大豆等于进口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这被称为中国的“虚拟土地战略”。但“虚拟土地战略”的代价是大豆产业链条主控权的丧失。如果能够做到既实现“虚拟土地战略”的目标,又能够掌控大豆产业链,需要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豆企业集团、或者粮食集团,直接或间接掌握大豆生产国的生产资源,或者对流通过程的流通资源掌控,以保证其供求,控制其产品的公平合理、又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价格制定。但是目前我国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跨国企业,特别是在粮食(大豆)供应链上居主导地位的、发挥关键作用的主导性企业不多,影响了粮食(大豆)企业的竞争力。
    从粮食供应链的角度来看,我国没有形成全球粮食产业链,而仅仅有国内区域产业链,而且全国性的粮食产业链也没有形成。对于国产大豆产业来说,更是如此,没有形成产业链。当前黑龙江大豆产业出现的问题,充分说明,现有的黑龙江区域大豆产业链的形成也是不稳定的。这是国产大豆不敌洋大豆产业链的重要原因之一。国际化粮食供应链安全体系待建
    建设中国国际化的粮食供应链安全体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当前我国国内市场并非统一市场,而且国内贸易“四分五裂”——条块分割、地方诸侯割剧相当严重。因此,应形成统一的粮食供应链体系,应打破条块分割,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减少地区性的封割。改变现有的“11个部门管流通,管不好一块面包片”,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如粮食的生产、收购、运输、仓储、加工、销售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协调的供应链。而管理部门的政出多门,不能够协调一致,均会造成竞争力弱,也不会形成全球供应链体系。因此,我建议:
    1.培育大型粮食(大豆)企业集团,形成“全产业链”的企业集团,但并非完全按照“大而全”的做法。而是通过资本控股、参股,或者联合形成大型企业集团,并非核心业务外包。并且充分发挥核心主营业务,促进大型且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的形成。
    2.加强政府职能部门的协调与统一,可以形成粮食产业协调机制。避免政出多门的现象出现,使粮食的生产、采购、加工、运输、储存、进出口、消费等形成统一的产业政策,为粮食(大豆)产业的竞争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3.稳步推进粮食及大豆产业集团走出去。采取控股、参股、联合经营的方式,在土地资源丰富的国家种植大豆,或者建设采购中心,在粮食(大豆)全球供应链中发展关键性的作用。
    4.充分发挥大豆期货市场的功能,使大豆期货市场能够在“发现价格、套期保值”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否则仅仅以上市大豆期货的品种,是不能够真正解决大豆的价格控制权问题的。
    (作者系北京工商大学教授、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协会常务理事)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