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空运资讯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昨日运营 空港经济区振翅腾飞

2012-6-29 13:5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6月28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今天,中国第四个门户枢纽机场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投入运营。今天,与长水国际机场相生相伴的昆明空港经济区已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建设阶段。

  “使昆明空港经济区和呈贡新区成为现代新昆明建设的两个"发动机",在长水国际机场起步建设之初,省委对昆明空港经济区建设提出了高要求。

  为使这台“发动机”早日运转起来,早在2005年2月,长水国际机场建设还处于论证和设计阶段时,昆明市就作出了成立昆明空港经济区管委会的决定,代表昆明市政府统一领导和管理昆明空港经济区的规划、开发建设和经济社会事务。2009年,为有效整合资源、发挥整体优势、扩大发展空间,大力培育和发展临空经济,更好地服务于新机场建设及运营,昆明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昆明空港经济区与官渡区进行整合,实行合署办公。这一举措的实施,为昆明空港经济区的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昆明空港经济区发展如虎添翼。

  1 创新规划建设模式 实现科学发展

  为实现科学发展的理念,早在2005年昆明空港经济区管委会成立之初,就先后邀请国际大师黑川纪章先生编制了《空港经济区概念规划》,委托中国民航学院专题编制了《昆明空港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邀请香港中营公司编制了《空港经济区空间形态与景观规划》。经过三年的反复论证,到2008年5月,昆明空港经济区蓝图初现,《昆明空港经济区总体规划》获批实施。

  昆明空港经济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指着规划图说:“整个经济区规划范围396.6平方公里(不含新机场),其中机场高速与320国道之间的是国门空港区,以科技研发、商务会展、商业金融、信息服务、居住开发为主,未来形成辐射区域的经济服务型枢纽和国门形象展示区;新机场以北是生态休闲区,以商务度假、休闲体育为主,该片区选择以低强度、生态化建设为主的企业入驻,构筑绿色产业和城市生态休闲基地,形成"绿色生态组团";320国道以东是临空产业带,依托城市快速道路以航空物流、航机维修与高新轻制造、加工包装等开发为主,形成主要产业聚集带,向南联动经开区,向北联动杨林工业园区,这就是"两区一带"带状组团型空间布局结构。”

  围绕昆明新机场这一国际门户交通枢纽,昆明空港经济区在借鉴海内外先进经验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空港经济区—空港新城—核心城市”互动为基础发展理念,充分利用空港经济区的政策优势和发展平台,全面发挥官渡区生产力要素集聚条件和土地资源优势,把握昆明工业化加速、城市化提升、市场化转型、国际化拓展的战略机遇,整合发展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基础建设、提升发展层次,完善配套功能、服务航空枢纽,扩大对外开放、引导产业集聚,坚持统筹发展、建设品质新区。

  昆明空港经济区规划分局有关负责人说,“昆明空港经济区在全国首创了经济区与机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的先例。经济区内的产业布局、道路等基础设施与机场同步规划和建设,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这一全新模式引起了国内同行的高度重视,纷纷来昆明考察取经”。

  昆明空港经济区按照组团发展,生态交融,依托交通,南北延续的模式,目前轨道6号线已建成,机场高速投入运营,云水路、云天路、云桥路、云瑞路建成通车;空港1、2、3号线将与机场“无缝对接”,现代化综合交通网形成“一港一轨二铁六路”的总体结构。在推进新机场外部及空港经济区路网建设的同时,还同步建成了一批水、电、气等配套设施,为长水国际机场建设转场运营、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及临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目前,新机场外部防洪排水工程、110千伏螺蛳湾、西冲变电站、LNG供气站已建成投产,日处理600吨空港垃圾焚烧发电厂、7万吨空港南污水处理厂具备运营条件。同时,年内计划启动秧草凹片区污水处理厂、110千伏秧草凹变电站等配套设施及云翔苑、宝象佳园“迁村并点”项目。

  2 建设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实现和谐发展

  昆明空港经济区在建设中,始终坚持和谐发展的理念,把解决区域内的民生问题,作为昆明空港经济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每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会发现,在昆明空港经济区,建设速度最快、建设质量最好的是群众的搬迁安置房。如今在空港经济区320国道两边,塔吊林立,一幢幢高楼在加紧建设。“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与人的和谐发展,让失地搬迁的"农民"变"市民",首先就是要保障大家有住房、有谋生手段,有了工作,才会稳定,也才能谈到发展。”空港经济区相关工作人员如是说。

  在为搬迁居民建起的云瑞社区里,98幢新颖、别致的住宅楼拔地而起。由“农民”变“市民”的居民满面春风。“住在干净、别致、绿树成荫的社区里精神多了,晚上还有宽阔的空地跳舞健身。我们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舒适生活”居民李大姐说,社区有小学、幼儿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超市等,居民每周二还可热热闹闹地在社区活动中心赶集,生活十分方便。

  “机场建设我家的房屋被拆迁,政府按相关标准给予了补偿,现在又住进政府统规统建的105平方米宽敞的3室1厅1厨1卫居民房。”27岁的汪海燕高兴地说。休探亲假回家的妹妹汪海丹接话说:“回家的时候都找不到家了,刚看到一栋三层半的小洋楼,我都惊呆了……”

  按照抓好农民就业问题,让农民“失地不失业”,合理利用、有效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增加农民收入,是改善民生、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这一思想,在安置房建设的同时,一场轰轰烈烈的“就业”攻坚战打响了。6年前,以务农为生的长水人总是祈求每年风调雨顺,庄稼有个好收成;如今的长水人,却在期盼新机场转场运营,争取能成为一名“空港员工”。“新机场落户长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云瑞社区干部感慨道。作为“靠天吃饭”的农业地区,群众一直以种植烤烟、玉米、小麦、洋芋为主,人均纯收入多年仅有2000余元。而去年,人均纯收入增长至4000余元,其中,劳务工资就占收入的三分之二。

  大板桥街道负责人介绍,因新机场及外围配套区域建设征地共涉及花箐、云瑞、长水、乌西等14个社区,涉及失地农村劳动力1.9万余人。去年,大板桥街道开展农民转移就业培训3900人,其中,完成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800人;实施新增农民转移就业3600人。

  近年,昆明空港经济区围绕新机场转场运营、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工业园区建设,做好辖区就业岗位的开发,提供优质就业服务,与辖区内各个产业园区和用工量大的企业建立劳务合作关系,把企业用工岗前培训与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联系起来,实施点对点、订单式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按照 “政策引导、有序流动,加强管理、改善服务”的方针,构建了劳务信息、技能培训、劳务市场、政策保障和管理服务体系。在提高农民技能素质、提高市场化程度、开辟好建设劳务基地、信息网络建设、优化务工环境、跟踪管理服务、巩固农民转移就业工作实效七个方面寻求突破,形成政府促进就业、农民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的机制,发展农村劳务经济,整体推进农民转移就业工作。

  3 打造超千亿园区 实现跨越发展

  “要把官渡区、昆明空港经济区的发展置于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大格局中审视,把官渡区、空港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云南昆明面向泛亚地区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门户核心区、西部最大的小商品商贸物流聚集区、现代新昆明跨越发展先行区,实现官渡跨越式发展”,对于空港经济区的未来,官渡区委书记、昆明空港经济区党工委书记杨志华向世人展示出了一幅动人的宏伟蓝图。

  为实现这一宏伟蓝图,昆明空港经济区在产业发展布局上,始终坚持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规划为龙头,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空港经济区工作人员杜江云说,围绕临空经济发展,昆明空港经济区重点发展航空物流业、航机维修及制造业、临空加工业、高新轻制造业、生物科技及现代农业、创意及教育培训产业、生态型旅游休闲业、商贸会展及综合服务业等相关配套产业。对于产业发展的要求,坚持“国际化、生态化、现代化”。

  昆明空港经济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品牌优势,依托昆明新机场加大招商力度,通过集群化产业辐射区域经济发展,实施大产业带动大项目、大项目促进大发展。目前,已引进预计总投资200亿元的空港小商品加工基地项目,将建成集研发、生产、加工、外贸、展销为一体的国际化小商品生产加工中心,吸引500家以上企业入驻,可带动20万人就业。银燕物流项目概算投资约8.5亿元,项目将依托长水国际机场,建成以航空货运为主线,辐射铁路、公路、延伸港口水运,建立立体化、信息化、一站式货物集散中心,并立足于西南拓展南亚、东南亚的各级航空物流综合园区。苏宁电器(002024,股吧)概算投资约10亿元,项目拟建成集整个云南省采购结算、呼叫中心、培训中心、物流配送、售后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基地和电子商务中心。

  苏泊尔—奔腾电器东盟运营中心项目,拟投资4.5亿元,将建设成为仓储中心、物流配送转运中心、信息中心、金融中心、管理中心。宝洁云南配销物流中心项目,拟投资2.5亿元,将建设成为一个快速消费品物流配送中心、世界500强西南配送中心、世界500强全国培训中心、生产资料物流配送中心、东盟国际物资转运中心、仓储中心、信息中心、金融中心及管理中心。

  临空经济逐渐显示出区域经济发展“发动机”的强大动力。依托机场、服务机场,大力发展临空经济,成为空港经济区发展的重要指导思路,也是空港经济区未来发展的方向。同时,空港经济区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极为重视“产学结合”项目,力争实现订单式培养“临空人才”。目前,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情定”空港经济区,院校设计规模为2万名本科在校生,总投资15亿元,拟开设航机维修、航空物流等与临空产业相关的专业,逐步形成“依托产业、产学结合”的办学特色,培养民航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

  一个个亿元项目落户空港,必将为空港的跨越发展注入新活力;一所所高校的入驻,也将为空港输送新鲜血液。空港经济区作为临空产业发展的直接载体,将依托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充分发挥“桥头堡”和空中走廊作用,通过集群化产业辐射区域经济发展,集中精力将临空经济培育为园区主导产业,推动新型工业突破,努力把空港经济区打造成为产值超千亿元的国家级临空经济区,全面打造中西部地区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最具活力、最具人文特色的现代化新城区。(云南日报)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