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息符合稳增长基调
2012-6-8 7:3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央行同时还宣布,自同日起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
持续了两年多的货币紧缩政策似乎出现转向。中国人民银行昨天宣布,自今天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这是年内首次利率下调,也是自2010年10月20日开始货币政策紧缩周期以来的第一次放松。通胀压力刚刚有所缓解,央行就举起降息大旗,这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进入了放松周期?专家普遍认为,适度降低融资成本,稳定经济增长,或是央行此举的最终目的。
让融资成本降下来
对于普通市民而言,存款利率的下调很难称得上是“福音”。但贷款利率的下降,对于众多企业而言则是利好。
记者昨天联系到了松江盛茂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此次降息让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看到了融资成本降低的希望。此前小企业贷款利率一般为央行基准利率上浮10%—50%,年化利率约为7.2%—9.84%。加上贷款所需要的其他成本,综合利率在8%—10%左右。而去年该企业利润率仅为8%左右。该负责人表示,资金成本太高导致“开工就亏本”,已经有不少同行不敢再向银行融资,甚至开始停工停产。
中国农业银行(601288,股吧)战略规划部高级分析师范俊林表示,央行降息有利于刺激贷款需求。央行同时还宣布,自同日起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业内认为,这一举措释放出了强烈的利率市场化信号,并有利于适度缩小银行利差和刺激信贷需求,也增大了企业的议价空间。
表明稳增长立场
刺激贷款需求的目的是让经济细胞更活跃,这符合目前稳定经济增长的宏观调控大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员、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认为,当前央行的降息与国际趋势是一致的,也显示出稳增长已经成为当前各国经济政策的重点。
通胀压力目前已经不再是最主要问题,反而是经济下行的风险更加突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4%,较上月回落2.9个百分点,结束了5个月的升势,显示经济增速的短期回落,
从信贷数据来看,经济增长确实存在下行风险。今年5月份,四大行新增贷款约2500亿元,与4月份基本持平。今年以来,除1月份因春节因素导致贷款投放提前外,2月至5月的月初信贷投放均偏慢。
在央行宣布降息之前,我国宏观调控方向明确指出 “将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专家认为,作为宏观调控重要手段的货币政策此时选择下调,与这一基调契合。
宽松空间已经打开
在央行宣布降息之前,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三次下调,但作为货币政策根本方向标志的利率却始终未动。申万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第一次降息很关键,一旦口子开了,接下来就会在需要的时候继续降息。
这也意味着我国进入了降息通道。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仍在调整,欧洲出口市场仍然动荡,未来经济发展充满不确定性。李慧勇认为,并不排除有再次降息的可能。多数经济学家也认为,如果经济情况不稳定,年内还能看到2次至3次的利率下调。
但问题是,宽松的货币环境会不会导致通胀压力加大?中信证券(600030,股吧)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不会”。首先由于今年的经济增长放缓和需求不旺导致经济基本面不是很强,这样国内通胀的压力逐步减少;另外,美元强势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下行,输入型通胀也会有一定的缓解;最后,食品价格的总体趋势处于高位回落态势。所以通胀压力仍然会继续回落,而通胀的回落刚好为降息政策的出台腾出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