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电动汽车之安全
2012-7-1 18:1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 枭冬
6月15日,本报曾刊发评论《惟“安全”才能解除电动车的 “信任危机”》,文章提出,车企和有关部门要将电动车的电池安全问题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避免类似“深圳比亚迪纯电动出租车被撞起火导致3人死亡”惨剧的再度发生。
安全,是所有人对电动汽车最关心、也是最基本的要求。那么,面对数起关于电动汽车的安全事故,我们不禁要问:我国电动汽车产品的安全性能,到底处在怎样一个水平线上?对于该类产品当下遭遇的困局,又该如何破解?
对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日前就表明了自己的观点,电动车的安全性并不比汽油车差,中国锂电池电动车的安全性也不比外国的差。
董扬表示,针对起火爆炸这一问题,即便没有定量分析数据,但若定性去看,汽油车的安全性或是最差的。至于铅酸电池、镍氢电池,一般不会起火爆炸,即使是锂电池,在汽车碰撞后,起火爆炸比率也未必会比汽油车高。
另外,他还指出,在我国,为了确保安全性,已在锂电池的安全性试验标准中,专门增加了刺穿试验,而这在很多国家的标准中是没有的。此外,对于电动汽车及电池生产企业来说,产品的安全涉及品牌声誉,其要远远重于市场销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确保了国内电动汽车和锂电池的安全、可靠。
董扬的话,可谓给业界及消费者吃了一颗“定心丸”,尤其是对非常注重使用效率的城市物流用车来说,更是如此。此前,就有人将城市物流用车比作“乒乓球”——只有具备“小快灵”的特点的产品,才能适应复杂的城市交通环境,完成配送任务。而既节能环保,使用成本又低廉的电动汽车,如果做到真正的安全可靠,恰恰就是这种“乒乓球式运输工具”。
而事实上,电动物流用车在业内的确早已有了应用先例,且效果尚可。在2010年,TNT采购了一批来自东风公司的电动汽车产品,组建了中国首个零排放电动快递车队;到了去年,三门峡市则开通了一条电动汽车物流专用线,一时间引起广泛关注。这些都说明了,电动汽车服务物流行业的光明前景,是被用户和地方政府看好的。
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一两起看上去并不相关的事故,就否定整个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更不该怀疑其未来的应用前景。而是应该站在更加积极的立场,努力找出产业发展中的不足并加以克服,最终促进产业的发展。
联系到物流行业用车的实际情况,笔者同时希望,有关部门和企业能在电动汽车安全问题上继续孜孜以求、不懈努力。惟有如此,才能保证中国物流用车市场拥有真正安全可靠、令人放心的“好帮手”。
并且,笔者依然坚持认为,电动汽车的发展不能操之过急,无论新电池研发过程还是推出一款新的电动车型,都要经过足够严格的测试方可上路。在应用层面,对于那些率先选用电动汽车的物流用户,应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鼓励。而车企,需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实战”问题,做好详细预案,并在出现问题之后及时应对、认真反思、总结教训,从而实打实地还利益和信心于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