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机场航班量快速增长背后
2012-7-23 12:02:00 来源:中国民航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进入盛夏,内蒙古民航业迎来旺季,运输生产指标屡创新高。7月13日,呼和浩特机场单日进出港航班达241架次,旅客吞吐量达2.3万人,同比分别增长62.8%和43.8%。人们不禁好奇,是什么创造了这样快的航班量增速?
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在阴山下修筑长城,设云中郡,郡治故址在今呼和浩特市境内。“呼和浩特“为蒙语,意为“青色的城”。
战时的硝烟早已散去,今天的呼和浩特作为国内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较快的城市之一,带着古城的韵味渐渐展露出新兴城市的潜力与希望。航空作为先进与便捷现代化交通方式的代表,展现着这个城市腾飞的梦想。
在古老的勒勒车与庞大的飞机间,在古城与世界间,一条长3600米的跑道贯穿了时空。呼和浩特蓬勃发展的航空运输市场充分证明,驰骋草原的牧人们不仅需要宝马良驹日行千里,也渴望体验雄鹰展翅飞翔,外面的客人则对草原的壮阔充满了好奇……草原银鹰由此起航!
进退之间
对于民航业来说,2012年不算个好年份。全球经济疲软带来的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市场需求萎缩给国内民航业也带来了影响。但内蒙古地区民航却逆势而上,频创历史新高。
7月16日,呼和浩特机场单日进出港航班达249架次。7月13日,单日进出港航班达241架次,旅客吞吐量将达2.5万人,同比分别增长62.8%和56.3%。人口不足300万的呼和浩特,每天有超过2万人次乘飞机抵离,这个比例绝不算低。超过60%的航班增长量让不少人瞪大了眼睛。
快速的增长让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领导喜上眉梢。不少人都说,现实的收益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地方政府对民航业的高度重视。就在今年5月,自治区民航管理委员会按照自治区主席巴特尔的要求向各盟市、厅局、民航单位印发了一份文件,内容是要求各单位学习民航局局长李家祥作的题为《更好地发挥民航业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战略作用》的讲话。
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在分析内蒙古发展问题时也曾指出,交通运输是自治区发展的瓶颈,应加大对交通运输的投入,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承接华东、华南地区的产业转移,更深入地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规划还提出了走“富民强区”之路,而其中首先需要畅通的就是“空中之路”。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呼和浩特市政府以“省会通”为重点,为民航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2010年,市政府同意拨付航线补贴资金1000万元用于呼和浩特—邯郸—温州航线的开辟。2011年,又拨付补贴资金900万元。据悉,2012年,内蒙古及呼和浩特两级政府计划为呼和浩特机场提供超过1亿元的资金支持,用于新航线的开辟。
绝不亏本的生意
对于航空公司来说,开辟航线要讲效益,哪条航线的座公里收入高就飞哪条。2012年,多家航空公司似乎在呼和浩特找到了盈利的商机。
“飞不飞,关键看是不是盈利。在这点上,我们要和航空公司达成一致。”呼和浩特机场市场部部长杨凌云对记者说,“很多航空公司对内蒙古有一些固有的看法,认为这里经济欠发达。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将未来的前景展现给他们,只有让航空公司建立起信心,他们才会把运力投放到我们这里。”
尽管做了大量的工作,可航空公司似乎还是不放心把飞机放到呼和浩特。“我们也理解,虽然呼和浩特机场是内蒙古地区最大的机场,但在国内机场排名中也不过30多位,航空公司总是觉得心中没底。”杨凌云坦言。
为了给航空公司更多的信心,也为了航线能够飞起来,呼和浩特机场采取了给航空公司“保底收入”的办法。所谓“保底收入”就是航空公司预先计算出飞机单位小时收入,若在呼和浩特机场运行期间,所得收入低于预算值,亏损部分由机场方面补齐;若获得盈利,则全数归航空公司所有。换句话说,在呼和浩特机场,航空公司做不了亏本的买卖。
“这个季节把航班投到呼和浩特,闭着眼睛都赚钱。”呼和浩特机场副总经理孙广平颇有自信地说。四川航空收益管理中心负责人对记者说,他们在呼和浩特开辟了几条线,其中成都—呼和浩特—赤峰航线盈利最好。“这条航线一年就能赚2000万元。”杨凌云对记者说。
到今年7月,呼和浩特机场开通航线达82条,通航城市53个,比去年新增航线31条。大量大型飞机也在呼和浩特驻场,其中天津航空新增6架E190飞机驻场;首都航空首次投放5架空客A319飞机;东航也首次驻场2架空客A320飞机;内蒙古航空公司成立后,将会投入4架波音737飞机。
充沛的运力、覆盖面更广的航空网络极大地缓解了内蒙古地区旅游旺季一票难求的状况。
统一布局的力量
“买不到北京直飞海拉尔的机票,朋友就建议我们从呼和浩特中转,这里航班多,还能多去几个地方看看,挺不错的。”带着妹妹暑期旅游的小刘对记者说。
根据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呼和浩特机场将“引领全区支线机场,助力区域经济发展”作为发展定位。呼和浩特机场结合得天独厚的中转地理优势,打造呼和浩特机场区域枢纽,创建“首府中转”服务品牌,努力将呼和浩特机场打造为各支线机场的重要中转出口。
“中转其实不仅仅是呼和浩特机场的事情,资源要整合起来,用整体方案取胜,充分发挥内蒙古机场集团的优势,调动区内各支线机场的资源。”孙广平对记者说,这样做对于呼和浩特机场和各支线机场的发展都大有裨益。支线机场直飞各省会城市难度较大,如果将客源在呼和浩特进行集合,不仅能够间接地延伸支线机场的航空网络,对于呼和浩特机场打造枢纽机场也是强有力的支持,充足的客源还能吸引航空公司更多的运力。
目前,呼和浩特机场实现了连接除包头机场外的所有区内支线机场,除新开航的阿尔山和巴彦淖尔机场外,每天至少有3个航班直飞区内其他支线机场。2012年,呼和浩特机场为满足区内支线机场发展需求,大力引进天津航空、首都航空等航空公司在区内投放运力,呼和浩特至各机场的航班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并且实现了与除西藏、青海、广西外的所有省会城市的通航。
草原的夏季草丰水美,吸引着八方来客。飞机载着客人来到草原,也带着牧人去往勒勒车到不了的地方,航空在草原与世界之间架起一座彩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