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一问一答
2012-7-24 13:06: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问 :目前,各界都在力倡汽车产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解构”?
答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情报所总工
程师黄永和
首先,应该积极应对汽车社会带来的各类挑战,积极推动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比如,能源的紧缺和环境的污染能够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交通拥堵则会带动智能交通技术的进步等。其次,应坚持“易疏不易堵”的原则,以经济手段取代“限购”措施,绝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治堵,为汽车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再次,应加强行业管理及制度建设,推动先进技术应用及油品升级,尽快完善汽车产品的节能管理制度,明确中长期节能目标,实施与燃料消耗量配套的相关措施。第四,应科学地进行城市规划,尽快建立“公交优先”的城市运输体系。第五,应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的财税激励政策,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创造环境。第六,建立科学的汽车消费观,引导消费者自觉选用节能环保的小排量汽车。
问 :随着一线市场的逐渐饱和,车企将
“战火”燃向了二三线市场。那么,二、三线市场是否真的足以支撑日益壮大的车市?
答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
从2007年到2010年,一线市场的市场份额基本在以每年2%~3%幅度下降,二线市场基本没有变化,而三线市场则在以每年2%~3%的速度提升。由此可见,市场的“西移”与“下沉”是大势所趋,二、三线市场,特别是三线市场将是未来车市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
这一方面是由发展阶段和人口规模决定。目前,三线城市的千人汽车保有量只有12~16辆,随着未来消费市场的发展,三线市场份额将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产业向二、三线城市的加速转移,也会促进其经济发展。此外,三线城市具有丰富的、低成本劳动力;企业内部交易成本相对较低。
所以,厂商必须合理探索出一套适合中西部、二三线市场的发展模式和市场战略,谁先探索出更好的模式和战略,谁就会拥有市场竞争优势。
问 :国内车企进军海外市场,都有哪些
模式可以参考?
答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毛海
主要应该包括四种模式:
一是整车出口和KD组装。优势在于风险小、税收可以留在国内,缺点则是没有长期的利益,则难形成规模发展。
二是以投资方式进军海外。车企可在当地直接投资建厂实现全球化采购,其优点是易于开发当地市场,以及品牌推广;缺点则是风险较高,面临管理、文化的冲突以及其他社会风险等。
三是通过联盟走向国际。车企采取合作开发,利用合作方的品牌影响进行海外市场开拓,其缺点是不利于自身品牌推广。
四是直接进行技术和企业的收购。这样技术升级比较快,可以迅速形成规模,但其资金需求大、整合难度大。
问 :发展汽车市场和园区,应该关注和
重视哪些问题?
答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汽车市场分
会常务副理事长苏晖
第一,国内汽车营销正在进入调整变化的新时期,汽车4S店和汽车城(园区),也应据此加以调整和变化,以适应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大的形势;第二,要创新思路、观念、模式,以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第三,要十分关注并高度重视国家关于城市综合体的新概念,提高汽车城(园区)的设计水平、规划、建设、经营及效益水平;第四,要关注和重视各大、中城市相关规划与商业地产相结合的基本趋势,提高汽车城(园区)的规划建设水平;第五,一定要高度重视品牌建设,扩大影响力;第六,要善于利用政府给予的各种政策支持;第七,汽车城(园区)的规划设计筹建,一定要因地制宜,要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要有各自突出的特色,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