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低速电动车一个机会
2012-7-28 14:03: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 李卫卫
伴随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发布,不少业内人士对其中确定的“新能源汽车产销目标”议论纷纷。不少人认为,该目标显得有些“高不可攀”,完成起来难度着实不小。
事实上,这样的论断并非 “杞人忧天”。按照规划,到2015年和2020年,国内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累计产销量要分别达到50万辆和500万辆。但现实的情况却是,目前这两类车型在国内的产销量都还“少得可怜”。
如果说,当前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市场推广上的举步维艰,让人为实现销量目标捏了一把汗,那么,电池技术掣肘的长期难以突破,则更让这个颇为宏伟的目标成了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对此,有人甚至直言,除非奇迹发生,令电池技术在短期内得以突破,否则即便是配套设施广泛建立,电动车也很难被消费者普遍接受,销售状况也难得到改观。
而从目前的情况看,发生这样“奇迹”的概率实在微乎其微。如此一来,如期完成规划中的产销目标自然也就无从谈起。面对理想和现实间的巨大差距,有专家提出了“市场引导、低端切入、以低带高”的发展思路,通过优先发展低速电动车循序渐进地发展。
据了解,由于价格便宜,使用成本也仅为普通汽车的1/5到1/4,且充电方便,低速电动车在一些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需求旺盛,销量更是节节攀升。据统计,在低速电动车行业发展迅猛的山东,2011年全年低速电动车的产量就达到了6.4万辆,占到了整个新能源汽车产量的94%。而今年一季度,该省低速电动车的产量也达到2万辆,同比增速高达98%。这种产销两旺,与高速电动车所遭遇的市场冷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由于部分人士认为低速电动车属于落后的“垃圾技术”,再加上其给交通管理带来了不便,因而一直以来不管是产业政策,还是在城市管理中,低速电动车处处遭遇限制和“封杀”。由此,也使我国电动车行业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市场销量好的低速电动汽车,政府不仅不补贴,反而限制发展;而政府支持的中高级电动车,市场却并不买账。
对于这种“错位”,不少人士也大声疾呼,希望能够放开对低速电动车的限制。解决制约其发展的“准生证”问题,让车辆能够取得牌照、合法上路。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甚至放言,如果解除对低速电动车的限制,将其纳入电动车管理范畴,国内电动车三年内完成50万辆的产销目标根本不成问题。
看来,遵循市场需求,让低速电动车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在政府的规范管理下健康发展,待其形成规模化之后带动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技术的提高和发展,进而促进高端电动车的产业化,也不失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电动车产业化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