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迎来高铁时代
2012-9-22 9:49:00 来源:许昌日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从6年前京津高铁铺设第一根铁轨开始,中国的条条高铁从无到有,就像祖国大地上的钢筋铁骨,开始支撑中国发展的高速度。
从4年前第一抔土开始,石武客专许昌段动工建设,标注了许昌发展上一个时代的起始点。
7天之后的9月28日,许昌也将经历从无到有的质变,正式跨入高铁时代。在只争朝夕的当下,高铁带来的时空收敛效应将引发城市资源的重新配置。只要谋划在先,行动在前,就将抢占高铁时代的发展先机。那么,即将开通运行的石武客专,对于许昌发展来说意味着什么,又将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带来什么?这一切似有定论,却又远未可知。
率先:
我省首个零距离换乘中心
如今,许昌市民已经对“零距离换乘中心”一词耳熟能详。在规划之初,以石武客专许昌东站为依托打造的零距离换乘中心,是许昌换乘需求的应运而生,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势在必行。
“受现行管理体制影响,多种交通方式之间互不联系,铁路、公路、民航‘各管各的’,结果造成乘客在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互相转乘很不方便。” 市发改委主任魏学彬说,比如,乘客下火车后想转到机场,就很不方便;乘坐飞机落地后,回到市区家里又比较麻烦。许昌东站综合交通枢纽的提出,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为了实现不同交通方式的无缝对接。
2008年12月,石武客专许昌段一开工建设,就蕴涵着巨大的换乘需求,建设许昌零距离换乘中心机遇难得。2009年10月,新郑机场许昌异地航站楼与许昌东站一路之隔开工建设,乘客可以在此完成购买机票、查询航班信息、办理行李托运、换登机牌等手续。这是我省在新郑机场以外区域建设的第一个异地航站楼。
“石武客专许昌东站、许昌异地航站楼的相继开工建设,客观上实现了铁路、航空两大主要交通方式在我市的无缝对接,标志着许昌零距离换乘中心建设条件成熟。”魏学彬介绍。2009年10月,市委、市政府正式作出了建设许昌零距离换乘中心的决策部署,建立了我市综合交通发展规划暨零距离交通枢纽中心规划编制。2010年5月,该规划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我市也成为全省第一个规划建设零距离换乘中心的地市。
现在,位于许昌新区范围内的我市“四站一港”零距离换乘中心,规划了石武客专许昌东站与周边长途汽车客运站、公共交通中转站、轻轨站(城际铁路),以及一路之隔的许昌异地航站楼。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冠军介绍:“乘客换乘时不用出中心,不用来回‘倒站’,可以借助空中风雨连廊、地下通道,在风刮不到、雨淋不着的情况下,在400米范围内实现飞机、高铁、轨道交通、城市公交、长途汽车、出租车多种乘车方式的直接转换,可以说是‘一站式服务’。”
有了零距离换乘中心的优势后,许昌的交通枢纽地位得到极大提升。现在,规划中的郑州到重庆的郑渝线得以在许昌东站并线,即从重庆方向过来的车辆,经我省南阳、平顶山后,到许昌东站与石武客专并线直达郑州,我市将成为继郑州之后的第二个高铁十字枢纽。许昌东站站房最终获批2万平方米的规模,成为省内高铁经过的8个市9个站中仅次于郑州站的第二大站。就整个石武客专全线而言,许昌东站也属大站。
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兴许工程,许昌东站自2010年开工建设以来,每一个建设环节都牵动着市民的心。目前,许昌东站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南广场基本完工,许昌异地航站楼在“十一”前同步交付使用,许昌东站经停20列高铁的列车时刻表已确定,5条发往我市主要方向的公交线路已试运行……
“石武客专通车后,许昌的交通区位优势将会更加明显,城市功能、城市形象将得到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将得到有效促进。”陈冠军说,相信这一工程将实现许昌及沿途各地物资的加速流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助力许昌发展和中原经济区建设。
加速:
引发人流物流资金流流动
高铁所带来的最显而易见的,是时间。对于很多人来说,时间意味着效率、意味着效益。
奔波于各地的万广合,是个大忙人。9月18日,万广合在武汉新成立的一家担保公司开业。开业典礼结束后的第二天,他就赶到了随州,和当地一家汽车改装厂洽谈改装汽车底盘的合作业务。随后,21日,他又要去咸宁,和那里的汽车厂商继续商谈合作的事情。如果行程一切顺利,他还希望在24日再来趟许昌,和东城区有关部门落实许昌市鑫盛桥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入驻我市汽车公园的细节工作。
“对于生意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我最不愿意做的事就是把太多时间耽误在路上。”万广合的常住地是湖北省十堰市,他的生意涉足汽车、金融等多个领域。为了节省时间,他每次去随州、许昌、北京、上海、徐州等城市都是开车去,想走就走,不用担心车次和票的问题。但是,开车赶路总是件辛苦事,有时候路远,就得几个人轮着开。
万广合说:“以后许昌的高铁开通了,票源会更多,应该能缓解不少目前铁路线的压力,能北至北京,南到广州、深圳,辐射面更大。如果更多的城市能设有高铁站,那么我出差就更方便了。”
这些年来,许继集团越做越强,业务辐射面也越来越广。在许继集团办公室工作的侯永波,经常要去武汉、珠海、北京等地走访客户。他算了笔账:“以前遇上紧急事情要乘飞机去北京,光去机场就要耗费一个半小时,还要提前半小时换登记牌,坐飞机前前后后要花4个小时左右。”他说,高铁开通后,如果再去北京,坐上高铁两个半小时就到北京了,而且乘车手续简单,票价还会比机票便宜一半左右,可以节约商务成本。“邀请客户来参观、洽谈,邀请专家来讲课、培训,都方便多了,而且比较舒适,可以随到随走,出行时间的可选性更强,很适合商务出差。”
侯永波说:“我们公司有许多外地员工,有河北的、武汉的、广州的。他们一年中回家的机会很少,赶上节假日时机票折扣又少,坐飞机不省时。而且像邢台、保定等地,乘坐普通列车一般都得五六个小时以上。许昌的高铁马上要开通了,以后他们坐高铁不到两个小时就到了,周末也能方便地跟家人团聚了。”
石武客专高铁票将于9月23日开售。到时,我市市民去郑州只需20分钟;往南到武汉只需一个半小时,到广州只需五六个小时,比现在乘坐特快列车节省9个小时。
看到列车时刻表已经公布出来,在郑州新东站附近工作的邓先生马上拿笔算了一算:许昌东站经停列车每天发往武汉4趟、郑州9趟、深圳1趟、广州3趟、西安1趟、信阳1趟、长沙1趟。“我之所以特别关注许昌东站,是因为我家在许昌县,下次回家就能体验陆地飞行的感觉了。”王先生不禁感叹,“真想现在就坐车回许昌,再搭乘公交车,都不需要进市区,不到一个小时就到家了。”
纵贯南北带来辐射三级跳
从小蛮腰到春秋楼,从岳麓山到黄鹤楼,从东湖碧波到中原福塔……伴随着飞驰而过的高铁,广州、长沙、武汉、许昌、郑州等城市变得不再遥远。高铁,以其特有的辐射效应,在中国的版图上画起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振奋的经济圈。
作为纵贯我国南北铁路交通大动脉京广深港高铁的重要一环,以许昌东站为依托的零距离换乘中心或许能带来辐射效应的三级跳,即对许昌辖区的发展刺激,省内“半小时通勤圈”、“一小时都市圈”的物资流动,以及省外“两小时经济圈”的经济交流。
第一级跳,体现了许昌东站的开通运行带来的最直接效应,即对许昌市民致富、辖区经济发展的带动。许昌出租车司机张伟胜说:“以前跑车多在市区,有时虽然拉客人去县里,但会担心返程时空车。许昌东站开通后,应该会有不少客流量,我们公司马上就要安排我们往许昌东站有序发车。我肯定会多往许昌东站去,既服务乘客,也多拉点儿活儿。”
与此同时,许昌东站的周边楼盘在火热建设中,道路建设、景观修建等配套设施,也带动了市民就业。依托许昌异地航站楼,我市还规划了空港产业园,总投资22亿元,包括交通运输、物流仓储、会议办公、酒店商务、购物休闲、餐饮娱乐等六大业态,目前已开工建设,计划2015年建成。届时,许昌东站周边必将形成一个新的商圈,将带动许昌东部经济尤其是东城区的发展。
“20分钟,喝碗胡辣汤的时间就到郑州了,都感觉不到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了。”市民张艳红的话,体现的正是我市零距离换乘中心带来的第二级跳——许昌和郑州、新乡、漯河等省内周边城市的“半小时通勤圈”,以及拓展到省内其他城市的“一小时都市圈”。以后,我市到洛阳、焦作、新乡、济源等城市只需一小时,到省内离许昌最远的城市也仅需两小时。豫南、豫东南地区的居民要乘飞机出行,在许昌零距离换乘中心就可以直接换乘。
这种零距离换乘带来的,不仅是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融合,更是许昌与周边城市经济的融合。以郑州为例,依托“半小时通勤圈”,我市可以产生省会城市的辐射带动效应,加强许昌和郑州的空间对接,成为新许整合发展的重要载体。
郑州一家会务公司的部门经理王书对记者说,他们公司主要承办一些培训会、学术研讨会、招商会等,选会址、酒店、娱乐场所等是经常要做的事。他们有时也会应客户要求,把会务场所选在郑州以外的城市,其中,交通是否便利就是个很重要的问题。“许昌通了高铁之后,完全可以成为郑州客户的一个上佳选择,不仅行程短,而且高铁乘坐舒适,环境整洁,许多高端客户能够接受,这可比我们包汽车上路安全多了。交通问题一解决,就为我们外选会址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王书说:“而且,现在许昌的酒店接待能力越来越强,我听说许昌东站旁边规划的就有酒店,市区内也有好几家很上档次的酒店,这些都是我们所看中的。”
第三级跳,意味着许昌与北京、上海、武汉、西安等中心城市形成了“两小时经济圈”。以后,在零距离换乘中心直达新郑机场,乘飞机去北京、上海等城市仅需两小时,这将给人们带来看得见、摸得着、体验得到的实惠。“比如许昌花博会、药交会以及前段时间的豫商大会等,都会在交通优势的助推下得到发展。可以想象,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省级、国家级会议愿意选在许昌召开。”陈冠军说。
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今后,许昌至广州、深圳、香港将形成7小时经济圈;郑渝线在许昌东站并线后,我市的交通区位优势将更加突出;即将建成的郑州航空经济综合试验区,距离郑州、许昌两市都为40公里。这些都将使许昌进一步成为郑州以南的重要综合交通枢纽。
距离阻隔联系,交通缩短距离。在这个辐射圈内,人们的对外联系将更紧密,实现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许昌的汇集和加速流动,无论是探亲访友,还是商业往来,都会更加密切。正如魏学彬所说:“零距离换乘中心是联系亲情的中心、联系友情的中心、联系商情的中心。”
石武客专许昌东站站台。 本报记者 乔利峰 摄
提升:
高铁成为许昌战略新名片
从地理经济的角度讲,一个地方的交通规模有多大,经济发展的舞台就有多大。我市零距离换乘中心不仅将实现多元交通方式的集聚,还将实现经济层面工业、服务业的集聚。
“高铁网络能产生时空收敛效应,在时空上缩短距离,而其他生产要素也将随着时空的变革重新配置,甚至对城市结构产生重组效应,促进新商业圈的形成。”市商务局副局长赵峰说,许昌东站对于我市商贸的影响,主要在于内贸和外贸两方面。商人乘高铁来许昌将更加方便,人气的集聚将带来产业的集聚,进而带动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升级,就更容易形成产业集聚的优势,也有助于多种产业集聚区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