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港口资讯

珠海港实施“四个一” 建设国际化大港是制胜法宝

2012-9-28 10:05:00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港口是珠海最核心的战略资源之一,珠海港如何在当前你追我赶、百舸争流的竞争中实现自我升华,将最核心的战略资源转变成最具竞争力的战略优势,从而实现与全国、全球先进港口竞合格局,成为当前港口管理者急需思考的首要问题。 
  国际化发展战略是制胜法宝
  从新加坡港口和临港物流业发展经验看,国际化发展战略是其制胜法宝。反思珠海港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珠海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对港口需求也日益迫切,集装箱吞吐量一度位列全国第五,国际化战略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90年代末期至今,珠海港集装箱仍未突破100万标箱,国际、国内航线共27条,国际航线以近洋支线为主、远洋航线稀疏;全港吞吐量未突破亿吨,港口货物来往国家约25个,国际化战略呈现单一和不强态势。
  细节决定成败。通过考察新加坡港口及临港物流,新加坡除了具备良好的自然条件,如扼守东亚、东南亚进出欧洲、地中海的必经之道,航道自然水深达15米左右、无台风影响、离岛较多适合炼化等外,最重要的优势在于,新加坡港“国际一流港口设施、国际一流网络技术、国际一流物流人才、国际一流的港口服务”。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一是注重发挥分工明确的港口体制优势、二是注重对外扩张经营战略、三是吸引跨国公司集聚、四是注重港口与临港产业协调发展、五是港口和口岸运作效率一流、六是自由贸易港政策、七是信息化水平全球领先、八是注重港口及物流人才培养。
  近年来,珠海实施了“以港兴市”发展战略,改革了港口管理体制,成立了港口管理局,形成了港区、港口、港口集团三位一体工作格局,港口开发、建设和经营均取得了长足进步。2011年全港货物吞吐量达7170万吨,增长18.4%,集装箱吞吐量80万标箱,增长16%。港口对珠海临港产业的服务功能以及对西江流域带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但与建设国际性港口及物流中心这一目标,尚有很大差距,与新加坡等一流的国际性港口相比,差距尤为明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新加坡港国际化发展战略,应该注意抓住“四个重点”,即重点在战略、重点在人才、重点在政策、重点在项目。
  未来将推进“四个一”行动计划
  具体而言,珠海未来可实施“四个一”行动计划。
  制订一个港口国际化战略规划。规划先行,规划要体现创新,要创新珠海港国际化视野和思维、国际化战略举措、国际化的发展环境,从而推动国际化港口发展。加快制订一个未来20年珠海港走向国际、成为国际资源配置枢纽的战略规划,为珠海港国际化发展指明方向。
  推动一个港口国际化战略合作机制。积极改变目前集装箱国际化合作对象单一的现状,想方设法引进国际化码头经营企业、航运企业、临港物流企业,以参股、控股、股权置换等方式参与开发、建设珠海港,不断丰富集装箱开发建设多元化主体,拓宽国际化港口开发的战略合作。加大引进国际化港口运营战略合作力度,珠海港在近远洋航线开拓、腹地扩张、西江战略有效实施、通关设施管理等方面开展国际化战略合作,以高效的港口、口岸运营适应国际化港口发展。
  建设一个港口国际化信息化体系。港口经营效率是港口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而科技是推动港口作业和通关效率的第一生产力。珠海港的生产能力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除了货源缺乏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关键的制约因素是口岸通关和港口作业效率。因此,学习和借鉴新加坡港口、口岸信息化建设经验,进一步完善电子口岸平台建设,推动港口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至关重要。一要建设公共电子信息平台,即电子口岸平台的建设。二是港口作业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即EDI的建设,推动港口物流作业的信息化和自动化。重点推动码头、场站、运输公司、船代、货代等物流链相关企业信息平台的建设,推动物流单证标准化与信息交换,提高港口作业的自动化程度,从而提高港口作业效率。二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国内大型港口物流企业建立港口物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吸收引进国际先进港口物流信息技术,并自我创新研发与推广应用。四是推动港口物流企业信息化网络建设。引导企业在供应链管理、自动扫描设备、无线射频设备、车辆追踪系统等方面的科技应用,对于企业在信息化网络化方面的投入,政府可以在税收减免、资金补贴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企业走创新型、集约化的发展道路。
  构建一个国际化开放包容的港口人才培养体系。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港口及临港物流业要成为一个城市经济的支柱,就必须有持续的人才供给。一要加快制定珠海市港口及临港物流业人力资源规划。鼓励高等院校设立现代港口及临港物流专业或院系,保证港口、物流人才的持续供给;学习新加坡PSA经验,引进国际知名港口、物流企业,合作建立港口、物流人才培训基地,着力培养一大批精通多种语言和国际事务的现代港口、物流经营和管理人才。二要鼓励港口及临港物流企业“请进来”和“走出去”。对现有经营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进行现代港口、物流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港口、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四是积极面向全国和国际引进高素质港口及临港物流人才,尤其是精通国际港口经营、临港物流的复合型人才。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