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供应链管理

物联网在我国物流领域的应用

2012-9-8 8:57: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戴定一吴志惠晏庆华王丁平
    由吴敬琏、冯国经、樊纲、魏杰任学术顾问,由中国物流界资深专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顾问丁俊发任主编,并组织国内知名高校、研究部门、知名企业参加编写,由中国物资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供应链管理蓝皮书(2012)》。
(上接8月28日A7版)
    四、集装箱智能化未来的动向
    展望未来一个时期集装箱智能化的发展,将会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安全和便利紧密结合
    集装箱智能化的驱动最初来自反恐的要求,但是目前已经在商业领域找到了市场的支持,形成了一部分高端客户,也形成了支撑的产业链,因此将进入一个良性的快速发展阶段。
    目前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把集装箱的安全和便利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是未来发展的显著特点之一。世界海关组织(WCO)从集装箱的安全性与商务便利两个方面着手启动了一系列的措施。2005 年6 月,WCO第105/106 次理事会年会通过了《全球贸易安全与便利标准框架》,旨在通过使用电子信息技术、实施集装箱风险管理,对海关的运作模式进行现代化改革,使全世界海关最终实现统一标准,以保证世界贸易的安全和货物流通的通畅。截至目前,包括中国海关在内的130 多个成员海关正式表达了实施该标准框架的意向。
    (二)中国日益成为各国竞相关注的对象
    主要发达国家竞相与我国签订合作协议。海关总署于2006 年9 月与欧盟委员会税务与海关同盟总司在布鲁塞尔签署了《安全智能贸易航线联合共识》,决定在中、欧间开展安全智能贸易航线试点,针对海运集装箱运输安全与贸易便利的需求问题,在对等互利的基础上交换通关数据信息,安全智能设施自动记录集装箱中途事件并报警,双方海关对经认证的企业及监管结果互认。2010年5月25日,中美双方也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与美国国土安全部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关于供应链安全与便利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这反映了中国的地位上升,物联网技术应用于集装箱运输的信息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三)竞争与合作的焦点在于标准
    目前,集装箱安全智能化的标准竞争已经逐渐展开并日趋激烈。中国海关与欧盟海关目前正在进行“安全智能贸易航线试点”,欧方对项目涉及的集装箱安全智能设备的技术标准日益关注,欧盟还与世界海关组织联合启动了Integrity和Smart-CM两个有关智能集装箱或CSD的标准研究测试项目。某些欧美大企业已明显表现出通过制定对其有利的国际标准来抢占市场的意向。西方及日、韩等国历来擅长利用国际标准搞技术垄断,或在标准中嵌入他们的专利技术,侵占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利益。我国的一些标准正在开始走向世界,引起了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
    但是我国在标准问题上尚缺乏战略部署和统筹安排,例如长期以来关于RFID的EPC标准在国内是否采纳,一直没有定论。标准背后的根本性问题在于,对一些重要的基础性信息标准,究竟是采用国际标准还是必须要建立自身的标准体系?决定这些选择的基本依据是什么?对此我们还缺少深入的研究,这种状况亟待改变,需要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第二节公路运输网络的智能化
    公路运输是我国物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2009年各种运输方式中,公路货运量占总体货运市场份额的75%以上,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的货物都要经过公路运输。因此公路运输市场是我国覆盖最广的基础物流网络,其集约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关系到我国总体物流水平的提高。
    一、我国公路运输市场现状及主要问题
    我国的运输市场具有下述特点:
    ●市场高度分散:供需双方难以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从需求上看,我国各行业现有生产、加工及销售高度分散,年运费支出超过100万元的大货主仅占3%,小货主的数量则超过1000万个。从供应上看,因需求分散的特点决定了供应的分散,国内拥有超过800万辆营运货车,分散在300万个独立的个体运输户中。其中,超过100辆车的运输公司,占市场份额不足2%(见图1)。
    ●交易方式落后:目前国内大约有1000个货运停车场是主要的公路货运交易场所,超过100万个配货站是主要的交易中介,主要采取面对面的纸面单证和现金交易,熟人关系是主要的信用依托。
    ●效率低、秩序差:由于信息不畅,每年有400亿~500亿元的返程运输营业额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据保守估计其间有20亿~30亿元的信息中介市场发展的空间。市场上低水平价格竞争也造成了市场秩序混乱,超载、偷漏税、套牌、乱收费等现象严重。
    ●安全体系缺失:物流安全的法规和认证体系尚未建立,存在大量投机现象。
    由于上述四个特点,导致我国公路运输交易成本极高,平均每辆车辆大约有40%的时间在寻找合适的货主,而一辆重型货车每空闲1小时的综合成本就超过了30元。
    二、公路运输市场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公路运输市场曾经历过一段无序竞争的历史,由于资源分散,市场门槛过低,供大于求的格局导致单一的价格竞争十分惨烈,以致出现了普遍的超载超限,甚至还有“套牌”、偷漏税乃至骗货的现象也时有所闻。经过近年来的治理和改革,如计重收费、燃油税改革、取消二级公路收费等措施,开始出现了一些转机。公路运输出现了资源整合、改善组织管理和重视科技应用的趋势。其中借助信息化技术是一个鲜明的特点,从信息网络整合资源的探索,到普遍形成提供公共服务的数据中心,以至当前出现了支持精细化管理的智能终端,展现了一条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融合并互相适应、互相促进的道路。总的来看,信息化在解决道路运输市场的四个基本问题方面作用显著,因此深入研究、总结我国公路运输信息化的演变历程,将为物联网时代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未完待续)(摘自《中国供应链管理蓝皮书(2012)》)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