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区经济仍闻“楚歌”
2013-11-19 11:05:00 来源:国际商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欧洲央行不久前出乎意料地降息并未让最新公布的欧元区经济数据显得亮眼。也许是刺激效果还未显现,欧元区第三季度GDP增长低于预期。专家指出,欧洲央行降息可以向市场释放流动性,并为欧元区经济复苏注入动力,但降息可能加剧热钱流入中国,相关部门要注意监控。
欧盟统计局11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第三季度GDP初值环比增长0.1%,预期增长0.2%。
11月7日,欧洲央行在货币政策会议中意外将再融资利率从0.5%下调至0.25%,并将隔夜贷款利率由1.0%下调至0.75%,并保持存款利率在0%不变。
尽管这次降息显得有些“意外”,但受访专家表示,考虑到此时降息不仅能压制之前飙升的欧元汇率、调整当前区内低通胀率、提升消费,更能降低银行再融资资本,利好欧元区经济复苏,因而也算“美丽的意外”。
但最新公布的欧元区第三季度GDP让这“美丽”不再,欧元区经济仍显“黯淡”。
降息利好尚未显现
“未降息前利率已是历史低点,没料到在有限空间内,欧元区还会果断降息。”商务部研究院欧洲研究部副主任姚铃直言。“欧洲央行每次调息之前,都会释放信号,这回却毫无预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刘明礼也对欧央行此次降息感到意外。
意外归意外,就降息效果来说,专家更多地还是在肯定。
姚铃指出,尽管债务危机蔓延得到控制,但欧元升值、市场融资成本过高、消费低迷导致欧元区经济一直未见起色。选择这个节点降息,可以向市场释放流动性,缓解上述问题,并为欧元区经济复苏注入动力,作用不亚于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
刘明礼称,由于历史及功能限制,欧央行一直避讳使用货币工具,即像美联储“印钞”一样应对债务危机,但自去年夏天欧央行公开表露“捍卫欧元”态度后,此次降息算是里程碑式的实际践行,标志着欧央行货币工具的应用今后将更加灵活,进一步降低了债务危机恶化的风险。
然而,降息决定发布后,欧洲股市盘中大幅上涨;欧元对美元汇率瞬间暴跌,一度跌至1.336,盘中跌幅超过1%。欧元区第三季度GDP增长仅为0.1%,低于第二季度的0.3%。
凯投宏观首席欧洲经济学家乔纳森·洛尼斯表示,欧元区经济近乎停滞的状态凸显了经济复苏的脆弱性,欧元区出现一轮具破坏力的通缩的风险也在增加。
欧盟统计局11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欧盟10月通胀率降至0.9%,为2009年10月以来最低水平。当月欧盟成员国中有4个国家出现通缩,分别是希腊、保加利亚、塞浦路斯和爱尔兰;有3个成员国通胀率持平,分别为西班牙、拉脱维亚和葡萄牙;仅有两个成员国通胀率处在2%上方,分别是爱沙尼亚和英国。
中国谨防热钱涌入
作为欧洲重要的贸易伙伴,欧元区经济状况也与中国息息相关。
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孙华妤称,如果降息能按预期支撑欧元区经济复苏,将会带动我国出口,同时,也会促进更多欧洲资金投资中国。
不过,孙华妤也提醒,如果大量资金进入中国,或将造成国内资本市场动荡,进而导致经济走软、通货膨胀,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美国延迟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已经加大了国际资本回流新兴经济体及中国的压力,欧洲降息则可能进一步加剧“热钱”流入。
孙华妤建议,相关部门须加强管制短期流入资金,在当前形势下,不要急于开放资本账户,同时采取措施引导资金投资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