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行业资讯

树职教规范 达行业标准

2013-11-20 10:38: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本报记者 张艳
    编者按: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意识到校企合作在物流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此也开展了很多校企合作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只是效果却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多数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不够深入,仅仅停留在建立实训基地、签订学生顶岗实习及就业协议、为企业职工开展短期培训等小范围、小规模的中浅层次上,难以与企业真正融为一体,导致双方合作效果有限。
    物流职业教育亟须拓宽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实现更大范围的利益共赢。而如何实现突破一直是困扰物流职业教育的难题。令人欣喜的是,我们已经看到,一些学校和企业正试图打破这一困局。北京电科院与招商局物流的做法就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与招商局物流集团合作兴建的“校外物流人才培养基地”日前正式启运,其中一些颇具创新意义的做法和经验,不仅得到了院校和企业的认可,更在行业内产生了较大影响。
    据悉,该基地2012年曾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全国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物流人才培养基地”称号,并且在今年的全国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会和物流教学工作会议上,该基地建设经验还被广泛传播、推广,受到全国近千所院校教师、专家的一致推崇。
    全国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郭肇明认为,该基地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标准建设、课程设置、企业与教师融合等各个方面,都走在了行业前列,引领作用日趋显著。“基地的正式启运标志着校企合作更加紧密,校企的相互融合到达了一个新的阶段和高度。”他表示,北京电科院与招商局物流为我国物流职业教育改革进行了大胆地尝试和探索,他们的经验和做法,或许可以为我们破解难题提供些许借鉴和参考。
开启破冰之旅
“行业与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使得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作为基地的建设者之一,招商局物流集团北京公司总经理刘亮告诉记者,招商局物流近年来业务激增,目前在职员工超过7000,并且还在以每年几百人的规模递增,急需大量物流专业人才。但企业发现,无论是通过社会招聘还是学校渠道招聘,都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主要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物流专业学生,缺乏对物流实体运作环节的了解,缺乏真实的感官体验,缺乏企业环境下的管理知识及社会经验等,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强,职业素养不高,到了企业不能很快适应,上手慢,也不好用。”刘亮表示。
    为此,招商局物流萌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把企业的内训前移,直接搬到学校里去?有了想法之后,招商局物流开始寻找“合作伙伴”,经过对全国几十所院校的沟通交流,最终与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成功“牵手”,开始了长达八年的破冰之旅,终于形成一套中国特色的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并开花结果。
    事实上,校企合作近年来在我国发展很快,许多学校都开展了相关实践活动,而招商局物流本身,也发起和参与过多项物流人才共建项目。但在刘亮看来,以前的许多尝试效果并不理想,或者说,不能算很成功。“主要是深度不够。”刘亮认为,前几年与学校的合作,主要是通过建立实训基地、学校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等方式。但这些做法更多的是一种无组织的行为,企业需要多少人,学校就派多少学生来,到企业以后,企业再根据自身需要,将学生安排到各个岗位去。“这样做的最大弊端是,教育教学不成体系、没有将教学内容很好地融入企业实践中去。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实际中流失率很大,可见这种模式并不成功。”他一针见血地指出。
    而与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简称“电科院”)的合作则完全不同,是一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融合。首先,将教学融入到企业实践中,让学生能够在实践的同时,还能系统地学习知识。据刘亮介绍,作为企业方面的教师之一,他不仅教授学生每个操作、运行环节的知识,还站在供应链的角度,系统地向学生传递管理知识。其次,将学校的人才培养基地直接建在企业中,为学生缔造了一个真实的企业运作环境,学生在这里能够直接参与企业的运作。
    “这是真正的实景化教学,学生天天看的、做的、体验的,都是真实的企业运作。在这里,学生能看到甚至体验到,如何与客户交流沟通,如何与车队、装卸工协调工作……”刘亮告诉记者,了解真实的客户需求,这在学校环境下是无法实现的。这样,就把学校教学与企业培训有机地融合起来,做到培训的教学化和教学的培训化。
打破制度枷锁
    这种教学模式被称为“融岗式”教学,它为学校教育和企业的经营管理都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改变。据悉,学生从大二就开始到基地学习、实训。因为有了实实在在的企业实践,毕业到工作岗位上能够迅速上手,为日后成为骨干、甚至管理人员打好了基础,缩短了晋升时间。
    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对于学校来说,让企业的专业人员与学校教师共同参与教学,还能够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使学校的师资队伍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此外,对于企业也是受益良多。一方面,企业的专家可以掌握更多授课技巧,知道如何更好地传递知识,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学生由于思想活跃,经常能够提出很多创新的问题,触动管理者深层次的思考,反过来激发了企业管理者的创新意识,为企业管理注入新鲜血液。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即便再先进的模式,企业积极参与物流教育的热情再高,如果没有学校的配合,也不能成功。而众所周知,职业教育目前在中国面临很多问题,虽然从表象上来讲,是行业企业参与过少,但究其根本,是职教体制机制上存在一定的弊端,约束了学校迈出校门。但是,电科院却勇敢走出了这一步。那么,在这次合作中,电科院是如何一步步冲破制度枷锁的?
    电科院校长王海平告诉记者,体制机制的创新突破,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与招商局物流集团合作过程中,本着改革、开放、融合的理念,双方在很多领域里进行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比如,招商局物流领导和员工,无私参与学校物流课程建设和开发,投入了相当大的力量进行深层次参与,实际上已经超出了作为一个企业原有的职责范围,这就是一种突破。再比如说,在合作过程中,学校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精神,创新了资产的管理体制,将资产从校内搬到校外,一方面是对原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突破,同时也是在新的形势下培养新型实用型物流人才,贯彻学校为企业、为社会服务的办学理念的有益尝试。
    王海平还将这次合作历程形象地比喻成“水滴石穿”的过程,认为招商局物流就如同水滴一般,经久不息,用真诚奉献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一次次击打校企合作的磐石,最终将所有障碍击穿,实现了重大突破。
推动标准建立
    其实,此次招商局基于自身在物流多年的实际运作经验、庞大的物流资源及运作实体,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建立的校外物流人才培训基地,其用意不仅仅是为企业培养物流人才,而在于推动全行业物流人才标准化,乃至物流行业标准化的建设。
    据招商局物流集团副总经理李钟汉介绍,基地的启用只是招商局物流校企合作战略实施的第一阶段,后期将会和电科院一起,将这种模式复制到上海公司、长沙公司等招商局物流下属企业,将在第三阶段全面开放,并面向全国整个行业提供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组织与模式的创新试点的服务。“寻求建设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真正可以为物流行业提供有效人才培养、行业技术总结研究提升和运作标准化等支持的职业教育模式,这才是招商局物流与电科院共同合作走这条路艰辛之路的真正目的。”李钟汉说。
    刘亮告诉记者,招商局物流的发展口号是打造行业麦当劳。“就是要把所有的运作都标准化,从品牌形象到操作流程、管理规范等都实现统一。”刘亮说,目前招商局物流已经形成三套标准化体系——仓储运作标准化、运输标准化、基础管理标准化,通过校企合作,招商局物流希望能够将企业标准推广开来,为物流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对此,王海平也表示了赞同。他希望物流人才培养基地,今后能够继续秉承为企业发展服务,为招商局物流人才培养服务,同时也为北京物流产业作为北京支柱性产业服务的理念,支持并且扩大基地的发展,使其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比如,在校企合作中,要和招商局物流一起研究标准、建立标准、应用标准、推广标准,抢占物流人才培养的制高点。
    北电科与招商局物流北京公司校企合作的经验、模式和成果,让招商局物流集团重新关注并评估了企业参与行业职业教育活动和校企一体化办学体系建设的可能及重大意义。“我认为,企业与职业教育的合作,远远不仅限于招人、用人和育人方面,更不是企业可简单通过拓展市场招聘渠道和强化支撑培养就可以取代的。电科院与北京公司八年的合作历程证明了,通过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使学生不仅有较扎实的行业理论基础,而且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中,通过不同系列的岗位达标,既巩固了所学,又能学以致用,为行业培养大量物流基础人才,为规范行业标准和市场,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李钟汉如是说。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