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LED项目政府采购背后的冷思考
2013-1-19 10:29: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 李颖
暨南大学室内全彩LEDP6显示屏及相关服务采购项目,采购金额仅123.08万元,候选供应商多达14家。
这只是众多企业参与广东省政府LED相关产品招标竞争激烈程度的一个缩影。看似公开透明的政府采购背后,究竟是什么样的竞争逻辑?
除了财政支持之外,政府采购历来是企业最直接的“大红包”,但大多数中小企业鲜有资格享受。
“大企业受益,小企业靠边站。”华南地区一家LED企业相关负责人无奈地向记者表示,“政府采购水太深了。”
一些地方政府采购竞标,比的不是价格、质量,而是关系,这已然成为人尽皆知的“潜规则”。“这些潜规则,供货商都心知肚明。你不花钱送礼搞关系,很难拿到政府采购的单子。”上述公司负责人直言,“光有关系也不行,企业的技术、性价比、服务还是要跟得上,政府也会多方面考量。”
“相比之下,广东省政府特别是深圳的政府项目招投标工作,在全国来说是完全商业化、市场化操作,可以说得上公平、公正、公开、透明。”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一般政府采购对于应标企业的综合考核比较严格,评分标准主要包括价格、技术、商务。其中价格和技术得分一般不会相差太多,最有可能影响最后分数的就是商务得分。商务得分一般主要是考核投标企业的资质资信包括制造能力、质量管理、财务状况、企业信誉以及以前同类工程的业绩和售后服务。“对于上千万甚至上亿元的项目,政府肯定不放心交给小企业去做。”某家参与过政府工程招投标的企业负责人李华(化名)说,“就像女孩子去买化妆品,你也会有所选择,小品牌或者是刚进入市场的新品牌,你也可能不太相信。”
但同时,李华表示:“小企业完全靠边站也不太可能,但大企业中标的机会肯定更大。中标比例可能是‘一九原则’,就是小企业占10%,大企业占90%。”
在这种既定事实下,小企业的优势已经无形之中被边缘化,能分到一杯羹已是万幸。与此同时,LED产品中标项目僧多粥少,无法满足嗷嗷待哺的众多LED企业。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截至2012年12月,广东省政府各地市的LED项目招投标,中标金额在上千万元的基本上都被大企业拿走,勤上光电、鸿利光电、德豪润达、达进东方等几家上市公司分享了政府的“大红包”。
除了大企业在招投标中占优外,地方保护主义在政府招标中亦是难以回避的话题。
记者了解到,在2012年广东省惠州市的政府LED显示屏项目招标中,几乎所有的项目均被当地企业获得。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以2012年中山市LED相关产品采购项目为例,除了达进东方拿下5个项目之外,其他11个项目均为中山市本地企业获得。“在质量和价格都在同等条件下,鼓励优先采购本地产品似乎已成为各地政府支持本地企业的‘潜规则’。”业内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