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船舶产业不惧逆境
2013-12-10 10:40: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今年5月7日,运营6年的连云港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宣告解散。7月9日,由连云港五洲船舶重工建造的万吨级散货船“东润”号顺利下水,这是苏北地区建造的最大载重吨位的散货船。2013年,连云港船舶工业艰难前行。11月4日,产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船舶行业规范前提》,明确了钢质一般船舶出产企业在建造技术能力、技术立异、节能环保、职业健康、规范治理等诸多方面的规范前提。这份《规范前提》从12月1日起已正式实施。亏损也必须坚持
在船舶工业低谷期,“晒船台”成为港城船舶企业的共同“选择”。“2008年金融危机后,船舶工业一直徘徊在低谷。国际海运市场低迷,良多船东抛却了原本预定建造的船。”连云港某船舶产业园负责人说。连云港船舶工业曾经灿烂一时,经历了狂飙突进式的增长,但也遭遇冰寒刺骨式的困局。如今,仅五洲船舶、胜华船业、名洋船业等少数企业正常出产。
不仅如此,今年船舶企业还遭受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及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影响。固然我国钢铁产能严峻过剩,但是船用的特种钢板需求一直处于“吃不饱”状态。与此同时,由于造船业商定俗成用美元结算,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造船业受到的影响比其他工业更为严峻。经测算,人民币汇率每升值1%,造船企业手持订单收入将减少约40亿元人民币。
“亏本也必须做。”港城船舶企业一位负责人感叹,“不做,企业关门的风险更大,各种信任危机会逼我们关门歇业。”
连云港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船舶工业困局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港城船舶工业未来只能在蛰伏中期待新的机遇。
先天不足需后天补
连云港船舶工业从发展之初就存在严峻不足,资金的困局一直制约这个工业的发展。
灌河河口是连云港市船舶工业主要会萃地,在这个区域内的造船企业大多是由浙江客商投资的。他们的资金大多来自自有资金或合伙资金。这些企业本身的资金和科技实力有限,其中少数人是跟随造船的大天气“半路出家”的。这样的发展背景,让这些企业在建立之初就存在资金和技术的双重不足。
连云区也是连云港造船业比较集中的区域。以中远船务为例,2008年刚刚成立就实现利润4497.59万元,其后两年虽历经各种复杂经济形势的冲击,这家在连云区的船舶企业依然保持了赢利。2011年,中远船务的发展碰到了拐点。数据显示,当年该公司净亏损3027.53万元,到2012年,这一数据更是扩大到了8097.68万元。持续亏损让这家公司的出资方意识到必须休止了。2013年,这家公司终于以解散告终。业内人士分析,中远船务的关门主要仍是大环境影响,整个船舶工业不振。
截至今年6月底,连云港全市共有规模船舶产业企业14家,其中造船10家、修船1家、渔船2家、船配1家,而在2011年,港城拥有规模以上船舶企业数目为15家。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连云港市船舶工业起步较晚,缺乏大型海船制造能力,大多数企业业务集中在缺乏科技含量的普通散货船制造上。技术不足,让连云港船舶企业缺乏应对危机的本领,往往选择退步关门的无奈之举。
“改变必须从现在开始”
该市经信委负责船舶工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最新的尺度,连云港规模企业中能过关的企业并未几。《规范前提》指出,船舶企业主要技术指标是钢材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分段无余量制造率不低于70%,分段上船台(进坞)无余量搭载率不低于80%,下水(出坞)前舾装工程完整率不低于85%。在科研投入上,船舶企业科技投入不低于2%。最让港城企业感到困难的,是《规范前提》提出的应按ISO9000系列尺度或GB/T19000系列尺度的要求建立质量治理体系,并通过第三方认证。
五洲造船相关负责人坦言,这些前提对于经营本就难题的企业来说非常难。我们只能努力按照规范去做,排定对接的时间表,力争在未来时间里够得上国家指标。改变并不是一挥而就的,连云港船舶企业已经开始努力。五洲船舶主动掌握国家补贴淘汰木质渔船的政策利好,目前已获批钢质渔船出产资质。固然目前在手订单仅有5艘,但据初步了解,目前仅赣榆县近期就有73艘木质渔船列入淘汰计划。五洲造船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将捉住连云港现有机会,加快推进渔船改造业务,实现自我脱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