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变下的“生死劫”
2013-12-4 9:31: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 本报记者 曹彪
“有危机才有机会,有困难才能脱颖而出。”德邦物流董事长崔维星这样说。当前,我国公路物流行业发展的主旋律是转型升级,传统公路物流企业在变革期中必然会遭遇危机和困难。只有坚定不移地进行自我改革创新,顺应转型升级大潮,传统公路物流企业才能在“二次创业”中完成再发展。
树欲静而风不止。在市场环境快速变化的重压下,在企业内部管理与模式不断创新下,在新技术和新资本不断涌入下,我国传统公路物流企业面对内外部多方面的挑战。大浪淘沙,面对挑战迎难而上还是随波逐流,传统公路物流企业已经到了抉择的十字路口。
●外部环境高压
成本的水涨船高与信息化带来的影响,可以说是公路物流行业20年间最为显著的环境变化,也是传统公路物流企业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对公路物流企业而言,廉价经营时代一去不复返,客户信息化需求日益强烈。
成本高企“企业处于微利经营中,如果遇到一次比较大的罚款,那这一趟跑下来基本上就是亏本的。”山东一家国家4A级公路物流企业高管对本报记者这样说道。此外,这位企业高管还表示,地方政府答应的相关扶持政策迟迟不见下落,也使企业相当无奈。
公路物流企业成本高企主要表现在燃油费、路桥费、人力成本三方面不断攀升。燃油费方面,2003年时,93号汽油大概在3.2元/升左右,而10年后的今天已经超过7元/升,长期看燃油费下降希望并不大;路桥费方面,国家虽然努力清除过高收费、超期收费等,但受既得利益影响,一段时期内路桥费仍将是物流企业成本的主要构成之一;人力成本方面,随着社会整体工资水平不断提升,公路物流企业人工成本只能有升无降,并且今年新《劳动法》的出台,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公路物流企业人力成本压力进一步增加。与成本节节攀高相对应的是,企业运价增速缓慢,面对行业竞争甚至还会有所降低。
信息化挑战
在物流成本高压的大环境下,企业还要面对信息化时代下供需两边的剧烈变化。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创业的一批公路物流企业,粗放式发展10年至2005年左右,便遇到了发展瓶颈期。也正是在这个时间段,互联网在中国逐渐兴起,互联网思维开始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与方式,颠覆中国制造业、商贸业等传统产业,而这些公路物流需求方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变化,对公路物流企业提出了更直接、更透明的服务要求。
记者从多位行业内人士处了解到,目前越来越多的货主更倾向于电子商务下的在线发货与查询,更多的运用电脑甚至手机进行货物物流下单操作,同时更加注重物流服务及时性和快速性的透明化服务,淘宝、阿里物流等电子商务平台的大发展以及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程度已经深深地影响到了货主的选择。当前,德邦、佳吉等一批企业纷纷建立自身电子商务平台,据了解,2010年时德邦物流网上下单业务量就已经占其营业额的20%左右。
可以说,信息化已经成为现阶段规模公路物流企业发展的基础,要在海量订单、众多环节、区域分散中实现对速度和准时性的把握,就需要信息化数据的支撑。近期,交通运输部出台《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纲要》,进一步促使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适时与公共信息平台的对接。
●行业内部变革
在综合成本上升、信息化变革的外部环境影响下,以及公路运输行业运力过剩、优质运力不足的结构性矛盾下,我国民营公路物流行业内部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企业自身产业链条和服务链条在不断延伸,行业内众多模式也在不断涌现。
链条延伸
近期,一直有零担运输界“顺丰”之称的德邦物流产业链条向下延伸,宣布正式进军快递行业。虽然快递经验不足,但德邦凭借完善的全国物流网络和标准化运营体系,试水快递物流还是十分值得期待。
事实上,民营公路物流企业产业链条延伸的不止德邦一家,传统民营公路物流企业拓展产业链条,进入利润更加丰厚领域的势头已经显现。去年年底,上海新杰物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控股上海强生便捷货运有限公司,新杰物流作为一家主营干线运输的物流公司,在将强生便捷纳入麾下后,顺利地进入到了上海城市配送领域。更早在2011年2月,山东荣庆物流有限公司与外资成立“中外合资山东荣庆物流供应链有限公司”,开始发展上游采购、下游销售的全产业链物流。
此外,拓展自身产品服务链条,向综合物流供应商转型也已成为大趋势。现阶段,还有很多传统公路货运企业摆脱不了“苦劳力”的命运,他们从一些货代公司那里拿到业务,而不是直接从客户源头得到业务,中间就被刮掉了一层利润。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从根本上讲是货运企业不能为大客户提供综合物流服务。
对于这类问题,一些传统公路物流企业已经有所察觉,并开始向综合物流供应商方向发展。例如山东京博物流从2010年开始战略转型,向客户提供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质押到产品的配送等一站式服务。近期顺丰速运总裁王卫在公司内刊发表“变革创造未来”的署名文章中称,顺丰将打造出一个“物流百货公司”的概念,向客户提供各种解决方案,确定了顺丰将向综合一体化供应链服务商转型。
模式为重
模式即策略,没有相应商业策略的支撑,注定不能适应环境变化与市场竞争。公路物流行业进入到了模式时代,纵观中国公路物流行业,有几种模式正在快速崛起,向传统模式发起挑战。
重资产、标准化模式,其代表企业为德邦物流。德邦物流虽然从2004年才开始全面进入公路货运领域,但其凭借“又慢又笨”的商业模式,一点点打造出了全国自有网络体系和高度标准化的管理流程和产品服务,形成了完全由自己掌控的闭环物流增值模式。
轻资产、平台型模式,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有卡行天下、安能物流。总体来讲,这两家企业商业模式十分相似,都是以加盟模式整合专线运力,利用标准化的流程管理,以多点对多点的网络完成城际间直达运输。今年10月26日,安能物流宣布其网络规模已跻身全国前四,成为国内最大的零担快运加盟网络。
公路港模式,以传化物流和林安物流为代表。该模式基于物流园区这一平台,以信息交易大厅整合货主与个体司机、中小专线公司之间信息,使得资源能够快速对接,配之以线上信息化、诚信体系、会员制度等服务,提供一种方便、可靠的物流交易环境。
联盟模式,以环渤海甩挂运输联盟、山东甩挂运输联盟、中中物流联盟、华中甩挂运输联盟、苏盟物流等为代表。这种联盟模式更多的基于甩挂运输方式,多以区域性线路整合为主,采取“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战略。纯联盟形式企业间关联比较松散,合资成立新公司形式关联相对紧密。
信息整合模式,代表企业有易流科技的“运力池”平台和托普旺物流的“靠谱”平台。这种模式主要是利用车联网等信息化技术,搭建信息化技术平台,整合社会运力资源,集约化地满足市场需求。
可以看出,当前公路物流行业模式多样,哪种会更适合未来形势,还需要市场的检验。但可以确定一点,传统守旧的公路物流商业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竞争与市场,亟待改造。
●金融资本洗牌
毋庸置疑,使用机械化的叉车和托盘作业,与人拉肩扛方式的作业效果完全不同。面对大环境下供需两方面的变化,传统公路物流企业正在由劳动密集型渐渐转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在当前公路物流行业变革期中,企业都在加速向后者转变,进行资本运作和技术创新,期望领先于同行。
借助资本整合,企业可以做大。2005年前后,首代公路物流企业进行了企业间合并整合,也出现了国外资本的收购,借此一批企业规模迅速做大,顺利突破了创业十年后的一次发展瓶颈。
截至今日不到10年间,借助资本整合壮大的趋势愈发明显:德邦物流、卡行天下、山东依厂物流获得钟鼎创投的投资,安能物流获得红杉资本的投资,荣庆物流获得香港今日资本集团和寰慧投资2亿元注资和加拿大Pamoja集团3亿元的注资,郑明现代物流获得凯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中法基金的联合投资……
对于传统公路物流企业而言,企业创新发展从而突出重围需要资金的支持,而现阶段更多企业还处于“不求发展,但求生存”的尴尬境地。幸好的是,继快递业后,公路快运和高利润专业货运行业越来越多的受到资本青睐,这些行业开始向资金密集型行业转变。企业得到资本介入,就像配备了“涡轮增压”,能够让企业加速发展。当然,资本引入的前提是企业自身战略、管理、模式、产品等方面要有足够吸引力。
资本的引入,意味着可以更多的运用先进技术,这样企业便可以做强。必须正视,我国大多数公路物流企业仍未脱离劳动力密集的发展阶段,在以来人力劳动的同时,拖累了企业运作效率,增加了差错率和企业成本。但值得肯定的是,我国公路物流行业内,劳动密集型正在弱化,取而代之的则是技术密集型。
利用自动化、半自动化的机械设备、互联网信息化技术以及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方式,从分拣、称重、标签、装卸、运输、信息互通等环节实现技术提升,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以新邦物流为例,其提出的打造“绿色竞争力”其实可以理解为以技术密集型取代传统低效率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发展方式,节约能源消耗的同时,节约了企业成本,增强了企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