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N落地之日 快递格局改变之时
2013-2-20 8:48: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白光利
CSN对于快递,尤其是通达体系的快递企业而言未必是一件好事,这是马云为了摆脱或者是抗衡现有快递企业的无奈之举。理论上,任何一个人、一个企业都有自我修正的意识,但是如果没有外力或者是危险的发生,自己很难对自身进行修正,尤其是革命性的修正。
近日,阿里巴巴携手银泰、复星、富春、四通一达、顺丰速运等零售、投资、快递巨头共同启动“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简称CSN)”计划,其目的在于通过8~10年的努力,联手建立一个能支撑日均300亿元 (年度约10万亿元)的网络零售额,让全国任何一个地区做到24小时内送货必达的超大规模的智能物流骨干网络。
一石激起千层浪,更何况是一块巨石,此消息一出所引起的行业震荡波澜汹涌!各种各样的猜测均有,如“狙击京东之说”、“囤积土地之说”、“控制上游之说”、“掌控物流”之说,不一而足,煞有介事。
可能都对,正如盲人摸象一样,你能说不是吗?但你又能说是吗?
笔者曾在微博中写道:“CSN,一个大格局!当你在1万亿元的高度看待一个问题时,你会发现他真的是为中国商务而不仅是电子商务,没有几个人比他更清楚中国物流难处。一个叫风清扬的人,懂得他强任他强明月照大江,一个太极练到性空圆融的人,其格局绝不仅仅是为了狙击一个竞争对手!”
基于对阿里巴巴的认知,以及马云一贯的行事风格,其目标绝对不是为了一个京东,尤其是其作为中国单一体量最大的平台性质的电商企业。历经多年风风雨雨,无论是与“四通一达”快递的恩恩怨怨,亦或是终端客户的品控和物流服务要求,还是对上游供应商的控制,都决定了阿里巴巴只能另辟蹊径。对于一个体量已经达到万亿GDP的企业而言,其订单量占据了中国快递业务量的百分之五十之多。也就是说,中国至少要有30万人是在为阿里巴巴服务。
试想,如果让马云单独组建一个快递企业,30万人的规模,那将会是一个灾难。如何破解这一课题,惟有“合纵连横”!
合纵,是为了上游的供应商;连横是为了各地的终端配送!
马云的“三流”之说,信息流是最早解决的,虽然是资金流,但实物流一直都未有大的改观。正如玄幻小说中,如果想要突破必须要去除心魔。而物流问题已经成为马云的一个魔障,如果不破解物流问题,马云以及阿里巴巴都很难再次突破自己,很难再次上升到另外一个高度!
剑指物流。马云一路走来,从2010年,笔者就在关注他的一系列关于物流的言论,直至今天,逐步从务虚走向务实,从宏大走向具体又再次走向宏大,从模糊直至清晰,从单打独斗走向合纵连横,这是一种升华!
早在两年之前,阿里巴巴就提出“重塑支离破碎的物流”的构想。2011年1月9日,马云就高调向外界宣布,阿里巴巴物流第一期将联合合作伙伴投入200亿到300亿元人民币在仓储领域,其中阿里巴巴出资100亿元。中期以后,阿里巴巴期望与电子商务生态圈中的其他合作伙伴共同集资1000亿元,发展物流体系。
阿里巴巴物流战略包括两大核心:仓储平台和信息管理系统。依托两大系统,马云也曾豪言:“希望十年以后,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人们只要在网上下订单,最多8小时货物就能送到家,形成真正的农村都市化。”
2012年9月8日,阿里巴巴集团总参谋长曾鸣在阿里巴巴网商大会上表示,国内迅猛增长的网络购物需求导致物流基础设施满负荷运行,目前该公司正就年内斥资1亿美元收购若干物流公司的股份展开谈判。此后,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已经同顺丰等9家快递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虽然两年前就染指物流领域,但两年来,阿里巴巴仓储物流建设一直雷声大雨点小。阿里巴巴仓储物流建设,大多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缺乏实质性进展。100亿元投资仓储物流的说法,更偏向于宣传效应。但今天,基本逻辑与框架已经成型!
从当初的任意一点订货到收到货物8小时,笔者曾经算过,全国至少需要150余个物流中心才能完成。但现在到24小时,明显是务实之举!
作为一个大格局的举措,笔者更想说的是,其实CSN对于快递,尤其是通达体系的快递企业而言未必是一件好事,这是马云为了摆脱或者是抗衡现有快递企业的无奈之举。理论上,任何一个人、一个企业都有自我修正的意识,但是如果没有外力或者是危险的发生,自己很难对自身进行修正,尤其是革命性的修正。
马云深深地了解这一点,尾大不掉,因此推倒重来,重构物流体系才是重中之重。因此这也是马云一直都在强调自己做的是物流,而不是快递的出发点。
他确实是在建设仓储基地,但是当仓储在全国建设完毕后,需要的已经不再是快递企业,而是落地配公司和干线运输公司、仓储管理公司。这是物流的事情,而不是快递!
想跟大家说的是:“CSN落地之日,即是中国快递格局改变之时”——落地配,不可小觑!(作者系买卖宝副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