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门港疏港公路建设加快 力争2014年实现开港
2013-3-27 10:4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头门港疏港公路
头门港即台州港临海港区头门作业区,位于台州湾头门岛海域,距大陆12公里,经专家论证具有建设港口的良好自然条件,在台州港总体规划中作为综合性枢纽港区进行规划建设。头门港区包括疏港公路、围垦、港区码头这三大工程,其中疏港公路工程起于临海上盘镇北洋的滨海大道,自西向东经大竹山岛、头门岛西咀头,在头门岛南侧与港区规划道路相接。路线全长15.6公里(陆上段3.4公里,海上段9.0 公里,岛上段3.2公里),建两座跨海大桥,总长5.7公里。
车子一路颠簸,扬起的黄尘,拂向远处巨幅标语牌:“大干一季度,攻坚促崛起”。
向东是大海。3月7日,记者驱车走过全线筑好路基的头门港疏港公路陆上段,再乘船赶往港区最繁忙的地方——跨海大桥工地和开发中的头门岛。
陆上、海上、岛上,全长15.6公里的疏港公路,自西向东延伸,犹如一条巨龙,衔住“浮”在海上、远离陆地的头门岛,未来岛上码头货物吞吐,全靠它与腹地连结。这条动脉海上段就有9公里,其中两座跨海大桥总长5.7公里,中间隔着一座叫大竹山的小岛。
滚滚浊浪中,桥墩渐次耸立,桥梁正在吊装,工地上一派热火朝天景象。
头门岛上,疏港公路尽头,南围堤工程正紧锣密鼓实施,一期码头开建指日可待。
头门港投资开发有限公司2012年度工作报告,明确2014年开港。眼下海天相接处,人头攒动、机器轰鸣,争分夺秒,作业不息,都是为了顺利实现这个目标。
人才最高端,设备最先进,管理模式最有效——“三最”投入确保高标准建设水平
作为台州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头门港跨海大桥从立项之初就确立了高标准建设的思路。
如何做到高标准建设?
头门港管委会和头门港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首先从人才入手。“一句话,就是对外高端借智,聚集名家智慧。”临海港区管委会主任金敏说。
跨海大桥工程专家组共有9名专家,全部为教授级工程建设技术专家,其中一人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海上施工环境比河港施工环境更为复杂,地质条件的不可预测性更大,有了这个专家组,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就会有妥善的解决办法。
但是要想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还要有国内顶级机械设备作支撑。“海力801”打桩船是国内最先进的多功能全回转起重兼打桩船,能打百米长的钢管桩,吊杆可以360度旋转,是目前世界一流的海上巨型打桩设备。打桩船采用国外先进的海上GPS打桩定位系统,打桩作业不受雨雾天气等气候条件限制,可以全天候打桩。最高打设效率达到1天15根。
“如果没有专家组的技术支持,没有‘海力801’打桩船的应用,光打桩这个基础工程,麻烦就很难解决。”头门港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邵文年说。当时施工海底淤泥层之厚十分罕见,并且伴有厚薄不一的夹沙层。经过几次试验,解决方案出炉了。在半年内,跨海大桥488根钢管桩全部打设完成。
建设顺利推进的背后,同样离不开管理模式的创新。头门港公司引进了在省内交通建设领域中实力最强的企业之一——浙江省交通工程建设集团,并采用创新灵活的BT(建设-移交)建设管理模式,通过招投标确定项目建设方,建设方组建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融资、投资和建设,项目建成后移交业主。
运用BT建设管理模式,一方面减轻了公司融资和建设管理压力,另一方面又能保证项目建设的有效开展。
科学论证,多头并进,全年无休——缩短工期、投资过半的目标就这样实现了
港口建设牵动一地的产业发展,早建早出效益,迟建就有可能延误时机,影响发展。
一切为了2014年开港!抓紧,抓紧,还是抓紧!
疏港公路工程共分路基工程和海上工程两大部分。为了加快进度,建设者们多次举行专家论证会,在充分调研,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对跨海大桥等施工工艺进行科学论证,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工程合理变更。比如跨海大桥通过采用预制T梁方案,缩短工期2个月。
“一个月一个样,一个季度大变样”,是对疏港公路施工形象进度要求。2012年1月9日,跨海大桥打下第一根桩;当年4月,进入全面施工阶段;8月,跨海大桥经受住15级台风的侵袭,工程主体没有受到影响;年底,跨海大桥已经实现投资过半,488根钢管桩在半年内全部打设完成;春节,这里依然处于紧张施工之中,施工者全年无休。
大竹山岛位于大陆与头门岛之间,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现在这座小岛成为一个加工基地,疏港公路建设所需材料一部分出自这里。记者在岛上发现,这里几乎没有一块空地,全部被材料和临时工棚填满,繁忙的生产使得空气中充满尘土。岛上宿舍、小卖部、医务室等设施一应俱全,俨然是一个独立社区。
测量员陈超在一个办公室兼宿舍的房间里工作,房间里只有一张窄窄的行军床和一张旧桌子。“没办法,岛上条件有限。”小陈说,他一般每两周去一次大陆上的家,但有时忙起来一个月也回不了一次家。
头门岛上也是一片如火如荼的景象,吊臂高悬,车辆穿行如梭。“就拿其中一个填海工程来说,一天就需要500车次大卡车的泥土填注量。单单卡车司机,就有120多人在岛上。”工作人员黄孝忠说。
这个黑脸汉子,谁能想到刚来时还是一个脸蛋白净的帅小伙子。“其实你有没有发现,这里的人没有一个是白的。”黄孝忠笑着说。
规范施工,科学施工,狠抓安全生产——无论怎样追求进度,质量和安全始终是前提
不管是在大竹山岛,还是在头门岛上,有一个角色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安全员。
大竹山岛上的安全员钟华强,是个胖胖的中年汉子,头戴安全帽,一说话就露笑脸。“别看我很和蔼的样子,如果他们违反了安全生产条例,我可是很凶的。”钟华强说。小小的大竹山岛,钟华强一天一转就是几十圈,很认真地进行安全巡视,一发现问题就立即纠正。
尤其是海上施工,全线、全过程采用船舶配合,施工难度大。大桥项目部与市气象局签订工程专项气象服务协议,通过专业性和针对性信息服务使相关人员及时、准确地掌握天气变化趋势。
2012年8月,跨海大桥先后受到双台风“苏拉”、“海葵”侵袭,尤其是“海葵”正面侵袭台州,最大风力达到15级以上,对工程建设造成一定经济损失,但是船舶、人员及时撤离,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
邵文年说,在台风活动频繁的7、8、9三个月,不仅施工安全有序,还创下了自工程开工以来单季最快速度。这主要得益于科学制定相关预案和前期准备充分。
“自开工以来无人员死亡、环境污染事故及综治案件发生,整体安全生产形势平稳。2012年大桥项目部先后荣获台州市、浙江省2012年度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示范工地称号”,这是头门港工程交出的安全生产成绩单。(本文来源: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