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管沙龙”走进羊城探讨安全管理良方
2013-4-17 11:04: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 本报记者 李卫卫
继1月份在上海的首站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后,“货运车管经理沙龙”系列活动的脚步继续向南进发,在3月底来到了珠江之畔的羊城。
此时,广州已经进入梅雨时节,连日的阴雨让整个城市湿漉漉的。3月30日,沙龙举办的当天更是天公不作美,从一大早雨就淅淅沥沥下个不停,随后更加剧成为强雷阵雨。但如此恶劣的天气,却丝毫没有浇灭车管经理们参与沙龙的热情。不少人更是甘愿牺牲周末难得的休息时间,从深圳、珠海等地冒雨而来。
最终,位于新邦物流总部的会议场地,被八十余位来自华南地区大中型物流企业的车管经理,以及货运装备和配套产品企业的代表挤得满满当当。与会者围绕着安全——这个物流运输行业的永恒话题,展开了充分的交流和探讨。
破冰游戏 拉近距离
前来参加此次沙龙的多数都是华南地区各大物流公司的车管经理,虽然同样身处“车管圈”,但由于平时缺乏交流和沟通的平台,所以这些同行们之间其实并不熟悉。
为了迅速拉近他们之间的距离,打破沟通上的阻碍,在沙龙的一开始,主办方特意安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破冰游戏。
按照游戏的规则,所有的与会者必须在短短几分钟内至少结识5位陌生人,否则就可能遭受到负激励。陌生而又新奇的玩法,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兴奋了起来。只见主持人的话音刚落,就有不少人迫不及待地离开座位,四处与人交换名片,相互认识。
广东信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李朝友恰好就坐在记者的正前方,破冰游戏一开始,他就主动转过身来,递上了自己的名片。与记者交换完毕之后,他又迅速向身侧的其他与会者发起了“进攻”。不过几分钟,李朝友面前的桌子上就整整齐齐地摆放了七八张名片。接下来,他特意戴上眼镜,对着这些刚到手的名片进行“强化记忆”。而同样的场景在会场内的各个角落都随处可见。
待紧张的“认人”环节结束后,两位“幸运儿”被抽中到台前进行“成果检验”。因为没能按照要求如期完成任务,他们分别接受了一份小小的“处罚”,引得现场暴发出阵阵掌声和欢笑声。
这样一个简单而又有趣的“破冰游戏”,也的确消融了这些初见者之间的尴尬和陌生。一张张热情的笑脸和彼此间热络的交谈,让方才还稍显严肃和拘谨的会场气氛一扫而光。
满足需求 合作共赢
在活跃的气氛中,此次沙龙的重头戏——研讨交流环节正式拉开了帷幕。作为货运车管经理沙龙的协办单位,中国重汽集团市场部总经理焦中平从济南远道而来。他从装备提供商的角度,就物流行业的组织形态变化,以及物流企业如何在新竞争形势下不断降本增效、深入挖潜等问题,与在场的物流车管们进行了坦诚的对话和交流。“物流行业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广州又是国内物流行业领风气之先的地区,这是货运车管沙龙将第二站放在广州举行的重要原因。”焦中平指出,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改革红利正在逐渐削弱,中国经济正在进入后工业化时代。这意味着重化工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会逐渐降低,与此同时第三产业的重要性正在逐步凸显。而物流从行业属性上恰属于第三产业,作为一个未来的朝阳行业,其在今后必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
在对物流行业的发展前景保持乐观的同时,焦中平对于当前行业内所面临的一些变化也有自己的观察和体会。他认为,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期,物流行业也步入到了一个微利时代。在行业利润率不断下滑的背景下,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转变固有的经营模式,通过不断挖潜来增加自身收益。“目前,整个物流行业的组织形态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转变,过去那种‘一个人一辆车就可以生存’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未来,能够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获得优势地位的一定是高度组织化的组织形态。如此一来,链合资源的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以及在商业模式上的创造能力,将成为决定物流企业能否发展壮大的关键。”他强调。
正是基于对物流行业和物流企业上述的这些认识,焦中平认为,物流企业和商用车制造商之间已经不再是一种单纯的买卖关系,两者之间更应该形成一种鱼与水的关系。
他分析道,多式联运的发展、业态环境的变化、节能减排等法规要求的提高,都要求物流企业不断进行装备升级。与此同时,运输需求的不断细分使物流企业面临不同的工况、货源和线路,使得他们对于车辆的要求也逐步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过去那种“一个车型包打天下”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愈发精细化的物流运输需求。这就要求作为车辆提供商的商用车企业,能够为物流企业提供更加丰富和多元的运输装备。“面对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物流企业和车辆制造企业必须建立合作共赢的关系。为此,车企在进行产品研发和服务改善时,需要更多地听取来自物流企业的需求和心声。”焦中平坦言,当前中国重汽已经全面进入了商用车领域,可以为广大的物流用户提供全方位的物流用车解决方案。为了更好地给广大的物流用户提供更加具有个性化和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中国重汽也希望借助车管沙龙的平台,零距离地和广大的物流运输企业沟通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中国重汽的产品和服务能够真正满足物流运输用户的运营需求,并给他们带来更多赢利上的便利。
反映心声 做车管之“家”
长期以来,国内物流运输行业一直备受公路三乱的“折磨”。近年来,随着国家治理三乱力度的加大,这种现象虽然有所缓解,但在一些地区,乱罚款、乱收费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此外,一些政策上的滞后,也让物流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苦不堪言。
此类的抱怨,在本次沙龙上也并不鲜见。在互动过程中,就有与会者将怎么解决安装汽车尾板的车辆在运输途中频遭罚款的问题,抛给了新邦物流车队管理中心本部总经理马力。而面对这一问题,马力的一句“除了认罚,我们也没有其他办法”的叹息,则引得在场的车管们一时间“群情激奋”。他们一边“吐槽”自家车辆因为加装尾板而在路上遭遇到的种种不公,一边建议相关部门和车企能够对这一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共同予以解决。
在车管们激烈讨论的过程中,
有一个人一直眉头紧锁地认真聆
听。他就是主办方之一——中国物
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装备专业委员
会(以下简称装备委)的秘书长马增
荣。只见他时而抬头静听,时而又低
头默默在笔记上记着什么。
在闻及物流公司加装尾板的车
辆频遭罚扣时,马增荣的情绪显然
有些激动了。“今后大家在一线当中
碰到的问题和困扰,尤其是乱收费、
乱罚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都可以
及时向协会反映,毕竟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是全国物流行业企业的家,装备委也愿意成为所有货运车管的家。”他禁不住插话道,“借助沙龙这个沟通交流的机会,装备委也将积极收集来自产业一线的声音,并将其及时传达给相关主管部门,希望通过企业、协会和专家的共同努力,为货运车管创造一个良好的运营工作环境。”
充满感性的话语,让不少在场的车管心中顿时一暖。一位坐在记者身边的车管就小声告诉记者:“因为小、散、乱,我们物流企业在跟一些管理部门打交道的时候,始终缺少话语权,所以一直处在比较弱势的地位。现在有了这样一个平台,我们也终于有机会把自己的声音传达到政府决策层。这不光让我们觉得背后有了支撑,更能促进运营环境的不断改善,让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
交流沟通 分享经验
作为国内物流行业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广州汇聚了不少颇具实力的物流企业。在此次沙龙上,来自德邦物流、新邦物流、远成物流、荣庆物流、城市之星等知名物流企业的车管人员悉数到场。而如此之多的业内资深人士聚集在一起,无疑是一次互相取经、互相提高的难得机会。
新邦物流车队管理中心总监金德帅刚刚分享完新邦在车辆安全管理方面的经验,台下就有人迫不及待地向他求教如何对油耗进行精细化管理。而德邦物流顺德长途车队后勤部高级经理张飞的经验分享,也让与会者终于有机会一窥德邦物流——这个国内公路运输龙头在安全管理方面的诀窍。
当张飞说出德邦“用最好的车,招最好的司机,发最高的工资”的管理理念时,记者看到在场的一些车管人员纷纷点头称是。但当听到德邦长途司机的人均平均收入为税后13000元后,他们中的一些人则忍不住咋舌道:“这个工资真心是高,物流行业恐怕只有有数的几家企业能给司机开出这样的高薪。”
虽然德邦“高薪养人”的做法让一些车管感觉难以效仿,但其基于“人品出问题,一切都是多余”的理念建立起来的司机诚信档案,却让不少与会者眼前一亮。拿着相机、手机拍PPT的有之,在本子上记录要点的亦有之。“这个‘招’不需要增加多少成本支出,而且操作起来也并不复杂,我们回去也可以在自己公司尝试一下。”在现场,一位车管告诉记者。
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司机是他们最为看重的核心资源,也是影响企业运营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现场也有与会者建议物流企业能够依托车管沙龙这个平台,建立一个司机信息共享的资源库,彼此互通有无,最大限度地降低车管在招聘司机过程中所要花费的时间和调查成本。
沙龙讨论的最后,业界专家——国庆60周年阅兵花车方阵驾驶员培训总指挥史增强作了总结发言。他根据自己多年的从业经验提醒广大的车管,在管理车队的过程中,应该放下架子,以朋友、哥们的身份与司机交流,关心他们的生活与工作状况。惟有以心换心,才能真正化解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使成本、安全等方面的管理措施得以有效执行。
建立标准 提升素质
同样作为一个曾经在顺丰、大田-联邦等多家知名企业工作过,拥有十多年车队管理经验的“老车管”,装备委副秘书长陈俊龙则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了如何提升车管这一群体的整体素质上。
他告诉记者,车管可谓是“管车管人一手抓,成本效益一肩挑”,同时特别强调车管工作“一手是管钱,一手是管命”。这样的角色定位要求车管既要全面掌握驾驶技能、机动车基本知识、交通法规、保险知识、驾驶员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调度管理、物流基础知识、运作流程、岗位操作知识、物流信息系统、质量管理、财务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还要具备丰富的从业经验。
但就是这样一个要求极高的职业,目前的从业者现状却只能用“喜忧参半、有待提升”来形容。陈俊龙介绍说,目前全国共有78.9万家物流公司,其中车辆在100辆以上的企业超过2万家。以平均一个人管理10辆车计算,国内车管人员的需求量可能已经超过了20万人。虽然需求庞大,可真正能够满足企业要求的高水平车管,数量却微乎其微。因此,在现有环境下,进一步提升现有车管人员的管理水平无疑是最为现实的做法。
据了解,考虑到行业的这种现实需要,装备委把车管人员能力提升作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内容。陈俊龙透露,围绕这项内容,装备委接下来将会重点开展三方面的具体工作。
首先,聘请行业专家组建专家库,并由他们提供智力支持,分别针对货运驾驶员和车管经理人两大群体,编制两套系列化的标准培训教材。“我们希望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促进人员素质的提高,进而推动物流企业整体车队管理水平的升级,使企业的成本、安全、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其次,装备委还计划从今年下半年起,向参与沙龙的货运车管人员免费提供1100个培训机会。以每期100个的节奏,分两年进行。
此外,已经成功举办两站,旨在为车管提供日常交流平台的车管沙龙系列活动,也将会继续朝着常态化的方向发展。据悉,年内该沙龙还将亮相北京、武汉、成都、西安、长春等多个城市。在不同的主题下,遍邀车管领域的从业人员和专家共同交流和学习,使其真正成为连接企业、政府、专家的沟通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