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船企:订单满满显生机
2013-4-25 10:51: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 张中宝谢振安吴孝俊
据媒体报道,我国造船业尤其是江浙闽一带的造船业,多数造船企业面临“瘫痪”的危险,持有的订单已慢慢耗尽并最终停工。
这一“寒流”是否波及到海南?海南的造船企业目前的状况如何?
连日来,在临高、儋州、洋浦等地采访时发现,一家家造船企业正开足马力加大造船力度,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让整个海南造船业呈现出勃勃生机。“不仅仅是这6艘600吨级的渔船正在建造,而且接下来我们即将开工30艘600吨级的钢质渔船。你看看,船台上,我们还在铺设龙骨,预计下个月将在上面开始大规模施工,而且我们今年的订单已排满,计划建造200艘以上。”
4月12日下午,在临高县金牌港,高耸的船坞兀然而立,敲击声、切割船板声、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偌大的厂区内,6艘正在建造的600吨级灯光围网和灯光罩网钢质大船,高高耸立,依次排开。
这里是拥有万吨级豪华客滚轮建设能力和资质的海南威隆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的造船基地。这里,曾建造出多艘豪华客滚巨轮。
站在远处仰视这些每条长50米、型高5米、总高约10米的大船,即便仔细寻找,也很难看到正在忙碌着的工人师傅。
而在这一艘艘大船上,一名名工人正分布在各艘船上的船舱进行着船舱内部焊接、雷达、灯光安装等最后的装修工作。
这6艘船都已接近完工。“把线头从外面递给我。”其中一艘渔船上,来自山东威海的工人郑华跟他的伙伴正在船头的驾驶室忙着安装灯线。
尽管天气凉爽,但是郑华还是满头大汗。“现在忙得很,因为要做的活太多了。这里还有好多订单排着队,而且这船人家又急着要,不赶工不行。”他忙里偷闲跟记者说了句话。
从去年开始,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造船业的滞后影响越来越明显,造船完工数、新接订单数和手持订单数都同比出现大幅下降,船企普遍面临交船难、接单难、赢利难的窘境。直到今年4月,这种寒冷也没有回暖,反而愈发刺骨。
然而,在海南,作为省内最大的船舶建造公司,威隆船舶并没有出现丝毫遇冷迹象。“这6艘600吨级的渔船完工后,我们还要开工30艘600吨级的钢质渔船。而且我们今年的订单也已排满,计划建造200多艘大船。”该企业副总经理陈勇指着船台上正在铺设的龙骨说。
其实,像这样热火朝天一样的场景不仅仅出现在这里。
在儋州市白马井海滨,海南南海现代修造船有限公司内也同样如此。宽大的船台、忙碌的龙门吊、飞溅的焊花……无不展现出一种澎湃的激情和力量。
4月11日下午,尽管细雨绵绵,但是丝毫没有影响30多名工人的施工进程,敲打声阵阵,电焊光闪烁。船台上,1艘公务船、2艘补给船已完成了九成。“我们订单不断,去年订单还没有完成,新订单又来了,各类船舶都有,有些订单甚至已经排到了后年。”南海公司总经理安建庆说。
为何海南造船企业的情况与全国众多船企的低迷不同?海南省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因为海南造船业起步晚,基础小,企业少。目前具有钢质渔船建造三级以上资质的企业只有5家,而在江、浙、闽等地,都有上百家的企业,而且规模大,多数企业建造的船舶都在600吨级以上,而且建造数量大,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激烈,而海南的这种竞争尚少。
从安建庆手上的订单表上,记者看到,该公司已接的订单除了48艘各类渔船,还有多艘油趸船、供油船、旅游船和公务船等。“这些都是200吨级以上船舶,一些小吨位的船,我们都不敢接单,怕耽误大吨位船的建造工期。”安建庆说。
由于订单增多,工人不够用,企业不得不引进一线工人和各类技术人才,补充技术力量。
而且,无论是威隆还是南海,这两家企业今年都有扩大生产基地,提高生产能力的计划。其中威隆则启动二期工程建设,将原来的基地从200亩扩大至1000亩,产能将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