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港口设备安全的守护神”
2013-5-31 6:26: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 滕以来 杨杰清
在山东日照港股份二公司,每每提起矿石卸船队主管工程师、技术组组长张涛,大伙儿总会情不自禁地翘起大拇指称赞他是“港口设备安全的守护神”。
这位大学毕业并获得工学学士学位的80后青年,凭好学走出了沂蒙山村,靠知识改变了命运。2005年7月,他带着父老乡亲的嘱托和鼓励来到了日照港股份二公司,并从此与20万和30万吨级矿石泊位配备的6台卸船机、27台皮带机、1台卸料车、21座转接平台以及4个低压变电所、24台流动机械等设施设备结下了不解之缘。
立足本职岗位锲而不舍进行设备技术自主创新的张涛,入港从事基层设备管理和技术工作7年来,始终紧紧围绕确保设备安全使用这个永恒的主题,不断在创新路上开拓求索、越走越远,同时也在其用心血浇灌的“探索树”上接连收获着累累果实:七年搞出设备技术自主创新成果近百项,在专业报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为港口设备安全保障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被各级授予“设备安全技术标兵”“设备管理先进个人”“优秀共青团员”“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技术自主创新,咬定设备安全管理不放松”
采访中,矿石卸船队队长崔志一如此评价张涛。
矿石卸船系统流程设施设备,无论先天存在设计缺陷,还是后天遇到突发故障,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为了确保各种矿石卸船设备安全使用,服务保障港口装卸生产,张涛坚持带领技术团队自主创新,不断改进完善系统流程设施,持续优化提升设备安全性能,用勤劳和智慧创出了让同行羡慕、让专家称奇的“大名堂”。
百闻不如一见。在该队技术组,笔者通过幻灯片和图片展板,仔细观看了由张涛为主创人的科技、管理、安全等创新发明成果展示及相关项目课题介绍。
《卸船机吊装机械安全防护系统应用》《卸船机PLC无线安全监控系统研究》《卸船机行走液压站电加热系统应用》《卸船机电气室换热系统应用》《卸船机振动给料器综合性能提升》《卸船机无线称重系统改造》《新式物料漏斗研制》《水泥衬板》《振动给料系统研发》《弹力缓冲装置研发》等11项技术改造和课题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专利。
《减少卸船机支持钢丝绳截绳次数》《提高皮带机胶带更换效率》《降低卸船机行走故障率》等3项QC小组攻关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
《卸船机火灾预警控制系统》《卸船机安全巡视检查系统》《卸船机综合节能改造》《卸料小车防摇及半自动技术在抓斗式卸船机中的应用》《港口大型设备电气室换热系统研发及应用》《矿石二期电动翻板到位系统改造》《除铁装置在卸船流程皮带机上的应用》等9项设备技术创新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
攻克技术难关,改进设备缺陷保安全生产
在矿石卸船队技术副队长鲁伟眼里,张涛是一名主动攻克技术难关、改进设备缺陷保安全生产的“能工巧匠”。
呈“一字型”分布在日照港两大矿石专用泊位前沿的6台轨道桥式抓斗卸船机,时常发生行走液压站不能正常工作、夹轮器油缸开启困难等故障,严重影响开普型矿船安全移泊作业,而这一难题就连设备制造商也是常常束手无策,难以从根本上解决。
于是,张涛便主动牵头成立了课题攻关小组,一连数天盯在卸船机作业现场,摸排分析故障原因,寻找破解“顽症”密码。经过仔细观察和反复测试,终于发现影响卸船机行走液压站传动效率大幅下降的主要症结,就在于其平时作业相对固定、很少移动行走,从而使管道内的液压油因循环不畅而渐渐变稠变浓所致,并很快拿出《卸船机行走液压站电加热系统改造方案》,建议公司充分利用卸船机作业间隙对其逐一进行技术改造。
该项目完成后,卸船机行走液压站工作稳定、性能良好,可在零下20多度的气温环境下快速启动,行走自如,最终成功而有效地攻克了全球一直无解的“老大难”。此项技改成果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专利的同时,其课题研究小组也因此获得了“全国交通行业优秀QC小组”称号。
卸船机原机配置的称重系统稳定性能差,数据严重失准,司机卸船操作量误差悬殊较大,计件工资收入无法准确计算,加之卸船机抓斗超重根本无法控制,一旦超限就很容易造成船舱刮碰等事故,让受损船东无不感到心疼恼火。
2009年初,股份二公司决定自主研发卸船机称重系统,从项目论证到重新设计,从加工制作到安装调试,全过程参与课题科研攻关的张涛,率先拿出《卸船机无线称重管理系统可行性论证报告》,得到权威计量专家一致认可。在公司技术部门的全力支持下,张涛最终研发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卸船机专用计量衡,并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专利。此衡计量准确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误差率一直稳定保持在4%以内,相对精准客观的卸船机称重数据,已成为生产部门实时统计卸船作业量和劳资部门公平核算司机计件工资的重要参考依据。
由于卸船机抓斗抓取散货限重可控,整机疲劳强度也比原来大为减轻,钢结构和重要部件的寿命得以有效延长,卸船机安全作业效率节节攀升。2010年2月26日,新上无线称重系统准确显示:老司机张凤年在确保作业安全的前提下,创出了单班卸船27000吨的效率奇迹。同年12月5日凌晨,得益于卸船系统设备总体安全保障有力,日照港以9786吨/小时的矿石卸率,顺利完成了超大型矿石船舶“西威尔”轮的接卸,第三次刷新铁矿石卸船效率世界记录,单班卸船作业量达到26.5万吨。
“设备保障生产,生产必须安全”
这是张涛任职后为自己和技术团队确立的设备技术自主创新观,并一直带头努力践行。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认识,张涛在较短的时间内便自主创新研发出《卸船机吊装机械安全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4C(分布式控制系统)技术,强化了卸船机在吊装下舱机械时的安全稳定性能,避免了因司机操作失误而引发的意外安全事故。
着眼于加强卸船系统设备安全管理,同时也便于维修人员实时掌握卸船机PLC主控制系统的运行状况,张涛自主探索研发出《卸船机PLC无线安全监控系统》,并再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专利。该系统被业内专家称为卸船机的远程遥控“诊断器”,当发生故障时可及时传递相关信息,既能清晰而准确地锁定故障部位,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抢修工作效率,又从总体上实现了系统流程设备的远程化管理和程序化维修,成为港口设备安全管理方式变革的新“样板”。
对于卸船机的主要矢能机构,张涛向来本着“悉心研究、充分论证、稳妥改进”的原则,不断进行技术升级和性能优化,并首先分批技术改造了《卸船机主拖动电机在线监控系统》。这套被统一实施技改后的新系统,不仅可实时在线监测主拖动电机运行状态,且能对电机振动值过大等异常现象自动报警,既为设备维护人员及时提供了准确的电机替换及润滑保养周期,又使6台卸船机上的36台主拖动电机损坏率从此降至为零。
在认真总结积累上述技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张涛今年又着手对卸船机功能包实时在线监测系统进行研究论证,如果该套系统能够技改试验成功,那就意味着卸船机核心部件的更换保养周期也被其牢牢掌控,这对于总体确保6台卸船机的安全平稳运行将产生深远影响。
为了加强整个卸船系统设备的信息化安全管理,张涛根据各种设备的运行特点,采用图形化界面,精心设计出一套全新的设备巡视系统,即《卸船机巡工信息管理系统》。此套系统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能够即时传递设备运行和维修信息,动态显示巡检人员的检查情况,并通过GPRS技术与局域网络成功对接,使设备生产保障和维修管理等信息让全港共享。
在信息化建设创新实践过程中,张涛通过自主研发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采取中央控制,信息传递及时,实现了卸船、装车的实时跟踪和信息确认,方便了全公司对生产信息和统计数据的实时查询和精细管理,同时注重结合信息化管理实际,积极牵头创建起设备运行安全、流程顺畅高效的卸船装车“一条龙”紧密协作通道,使公司生产经营由原来的粗放型松散管理模式逐步转向了集约型自主管理模式。
为了有效降低设备运行成本,确保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张涛还相继研究推出了多个节能降耗项目,包括《大型设备电气室换热系统研究》 《卸船机风光互补照明系统应用》《卸船机LED灯具应用》等先进节能技术,在实际运用中均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据统计,每年可综合节电73.24万KW.h,节约电费约80万元;每年节省标煤244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730吨。2012年,该项目获得交通部节能示范项目支持资金60余万元。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已派专人前来洽谈合作事宜,拟用此项专利技术开发节能新产品推向市场。
卸船机下料口缓冲装置,由于皮带机橡胶托辊布设之间距离狭小,以往时常被粉尘或积料堵塞,因此造成托辊严重损坏,年均损坏率高达50%以上。张涛对其实施技术改造后,托辊损坏率比原来下降了35%。仅此一项,每年可为公司节约生产成本400余万元。
设备安全管理无止境,技术自主创新不停步。日照港股份二公司全力支持职工队伍大胆开展自主创新,且对每一项成果都以其主创人的名字命名,大大激励张涛和他的技术团队,更加踏实地迈开了自主创新的步履,向着更深、更广的技术探索领域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