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卫:提高车辆装备水平是提升货运效率的关键
2013-6-22 8:49: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 本报记者 李卫卫
作为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运输行业一直以来都是支撑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和纽带。而道路运输装备作为推动道路货运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其现代化水平无疑也是保证物流行业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物流的发展离不开货运装备的现代化。
那么,目前我国道路运输行业的装备技术水平究竟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和差距?要通过哪些举措才能不断提升装备水平,使其真正成为物流运输行业高效、安全、绿色发展的助推器?针对这一系列问题,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汽车运输技术中心副总工程师、节能中心主任张红卫一一进行了解疑释惑。
提升水平 成效初显
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19.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到9.59万公里,公路网络不仅连接了全国所有的大中小型城市,更覆盖了全国99%以上的乡村,为道路货运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
同时,2005年以来,我国的道路货运量和周转量分别保持年均13%和31%的高速增长。2012年全国营业性货车完成的道路货物运输量达到322.1亿吨,实现货物周转量5.99万亿吨公里,分别占到综合运输体系的78.2%和34.6%。“这一组数据说明,随着我国公路通车里程的不断延伸以及高速公路网络的日益完善,道路货运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正在不断增强。”张红卫说。
在他看来,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我国道路运输装备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和运力结构的不断优化,在其中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
张红卫告诉记者,目前,交通运输行业在推动和引导运输装备现代化发展方面,可以说已经初见成效。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国从2010年开始实施公路甩挂运输推荐车型制度。到目前为止,已经组织实施了两批甩挂运输试点工程。同时去年和今年已经连续发布了两批推荐车型,涉及到40多家企业的70多个车型。“甩挂运输推荐车型的发布,已经成为道路货运车型标准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技术基础。”张红卫强调。
其次,从2010年开始实施的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准入制度,有力推动了货车技术的绿色发展,并逐步扩大了交通运输部在商用车管理方面的话语权。张红卫透露,截至到6月18日,交通运输部已经发布了23批,共计2万5千多种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达标车型。
第三,有力促进了城市配送车型的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为城市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张红卫介绍说,今年年初,经过几个部委多年的研究,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配送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针对城市物流配送车型的标准化工作做了明确的规定。“为此,交通运输部组织了《城市物流配送车辆技术要求》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目前,这项国标已经正式报批,不久之后就将正式发布实施。”他透露。
第四,有力提高了道路运输车辆的信息化水平,为实现车辆的动态监管和信息化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和装备基础。从2011年开始,我国要求运输企业必须为“两客一危”车辆安装符合相关技术要求的卫星定位装置,并接入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今年6月1日,又在九个省市强制推行与北斗系统兼容的车载终端,并且要求所有新进入运输市场的重型货车和半挂牵引车加装北斗兼容车载终端,并接入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督与服务平台。这些举措切实加强了相关部门对营运车辆的安全监管。
第五,重视技术研究,加大科技投入。张红卫说,近几年来公安、交通、科技等几部委已经共同完成了道路运输安全等项目的研究,目前正在组织实施全国性的基础研究与示范技术专项行动。这一系列的研究,为货运装备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进步很大 差距犹存
张红卫说,上述的这一系列举措和努力,使得近几年来我国整个道路运输行业的运力结构与车辆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改善。一方面,运力结构逐步改善,货车的大型化趋势逐步加强,货车专用化发展趋势明显,平均运能稳步提高。
据悉,2011年全国拥有公路营运载货汽车1179.41万辆,平均吨位达到每辆6.2吨,其中专用货车63万辆,专用载货汽车平均吨位达到每辆15.7吨。这一数据,比“十一五”末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另一方面,运输装备的标准体系初步建立,一系列急需的车辆产品技术不断出台、实施,整个车辆的产品技术标准不断提高。张红卫透露,目前交通运输行业已经建立了包括道路运输标准体系、汽车挂车标准体系、汽车维修标准体系以及集装箱标准体系等在内的18个标准体系,并以此为基数,搭建了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的道路运输服务体系。
此外,货物装卸固定装备的使用也已经逐步得到重视。“前几年,围绕着车辆的装卸和固定,车企和运输企业都缺乏认识,不利于货物的安全、高效运输。”张红卫表示,随着交通运输部门引导力度的不断加强,货物装卸和固定的标准化逐步开展,陆续发布实施了一批相关标准,并且目前正在设立专项课题,以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这些都有力提高了货物装卸效率与固定安全水平。
在看到这些成绩和进步的同时,张红卫还直言不讳地表示,我国在道路货运装备方面的问题仍然不少。
而在诸多的“差距和不适应”中,车型设计准入环节存在的,部分急需的货运车型受到诸多限制的问题,可谓首当其冲。张红卫说,现在运输行业普遍需要的大容积侧帘厢式车、专用的煤炭运输车,以及参照国外的中轴挂车,在我国的使用和推广还受到限制和制约。这些显然与现代物流发展的安全高效运输车型需求不相适应。
在车辆的生产制造环节,部分货车车型的生产一致性得不到保证,这也与现代物流发展的车型标准化、规范化管理需求不适应。据悉,目前市场上在售的车型中,有一部分在出厂时结构、技术参数、性能与车型公告的要求差距较大。这不仅影响了产品的安全高效使用,还扰乱了运输市场上的正常秩序。
在货车的使用环节,包括自卸车栏板加高、厢式车伪装成集装箱,以及用平板车装载散货等违法改装、违规装载现象还相当普遍,不仅损害了车辆的安全性能,更重要的是损毁了公路设施,加剧了市场的不公平竞争。这显然与现代物流发展的运输安全保障需求不相适应。
在物流配套装备环节,货物装卸与固定装置的标准规范及相关的产品缺乏、使用不规范,与现代物流发展的全方位技术匹配与协调应用需求不适应。张红卫进一步阐述道,现在参照欧美的发展经验和规律,货物运输到一定阶段,原材料等运输量将会逐渐减小,半成品、至成品的运输将会逐步增加,这使得低密度、大容量、标准包装运输的需求加大。因此,必须倡导运输行业向专用车运输转变。而在此过程中,标准货运托盘、快速装卸工具,以及有效的固定产品的适用范围都应该不断加大。
此外,在道路运输装备整体的技术能力方面,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也不小。这与现代物流发展对安全高效、技术先进、可靠实用、结构合理的运输装备体系的总体需求,也不相适应。
借鉴学习 找寻 “良方”
结合发达国家在道路货运装备产品技术与使用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张红卫也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和建议。在他看来,道路运输装备的发展目标可以概括为:将道路运输货车作为现代物流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引导营运车辆向大型化、标准化、厢式化和轻量化的方向发展,鼓励发展模块化尺寸厢式车、城市物流配送车以及多挂汽车列车等专用运输车辆和标准车型,重点推进干线公路营运货车的轻量化和车型的标准化,加快更新老旧车辆,促进高效、节能运输车辆的发展。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下一步在具体的工作中应该遵循以下几个重点与思路:
提高认识。从建设和发展现代物流体系的角度,审视道路货运车辆装备的发展,真正将货运车辆的发展需要放在支撑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定位上进行审视和研究。
理顺关系。要改革我国货运车辆的管理体制,确保先进、合理的运输需求可以不断刺激研发生产出高效、先进的货运车型及其附属装备,也确保在发现了货运市场出现违规车型时可以严肃处理相关的车辆生产企业。
完善标准。通过吸取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道路运输行业的设施和实际需求,确保先进、适用,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标准尽快得到推广和应用。
技术创新。光有标准和法规还不行,没有技术创新,大面积地推广先进车型是不现实的。所以,要跟踪车辆的技术发展,掌握先进装备的技术特点与应用现状,提出装备技术的应用需求和发展方向,并且要储备技术能力,推动货运装备的技术进步。
健全法规。要根据车辆装备现代化的应用和进展情况,在充分技术论证和统筹协调的基础上进行有关法规的修订和建设研究,以营造良好的车辆和运输的发展环境。
示范应用。对于先进的装备和技术,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验证示范,成熟后再推广应用,尤其是针对目前甩挂运输车辆、双挂列车、轿运车等对使用环境和条件有特殊要求的项目,更应加强有关试运行的管理和考核评价,不能盲目的推广和应用。
疏堵结合。科学制定相关的管理要求和鼓励优惠政策,确保各项要求能够得到有效实施,认真把关,将违规超限车辆严格按规定进行处理,清理出市场,对推荐鼓励的车型,给予应有的便利和优惠。“基于这些重点和思路,对于相关部门来说,目前有几项工作是亟待需要突破和解决的。”张红卫指出,这其中首要的就是要制修订制约和阻碍货车运输效率提升的有关技术标准。
他透露,目前交通运输部、工信部、公安部、国家发改委正在加强协调合作,一方面是对GB1589以及挂车系列型谱,轿车运输车等标准进行同步修订。另一方面也在完善货运车辆的结构和车型分类,制定标准车型技术要求。对于城市配送车辆有关技术标准下一步的推广应用也在做一些基础准备工作。同时,交通运输行业针对冷链运输车辆、危险品运输车辆的运营技术要求,也在积极开展之中。
再就是要完善和落定促进车辆现代化发展的引导政策。据悉,目前对甩挂运输车型、轻量化车型、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有关部门正在研究相关的鼓励政策。此外,还应严格货运车辆的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并且通过充分论证逐步修改相关法规,以破解双挂汽车列车在通行上的限制。张红卫告诉记者,目前交通运输部正在不断完善甩挂运输推荐车型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加快推进货运车辆的标准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