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业救命稻草:老旧船舶提前退休?
2013-7-24 10:07: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本报实习记者王宝强
近几年来,我国船舶工业一直深陷低迷。这种状况在今年仍然持续。针对目前造船企业“无工可开”的情况,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自去年就开始研究“振兴船舶工业未来三年行动计划”。该计划一项重要内容是将15年以上船龄的老旧船舶提前报废。据悉,关于航运振兴规划,发改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去年就已基本达成共识,可至今仍未出台。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老旧船舶提前实施报废这项救市政策,业界观点各有不同。那么,这项政策是否有利于振兴船舶业?
三部委船舶工业“救助计划”得到了航运界的大力欢迎。他们认为,受前几年航运高峰期运力盲目扩张的影响,加之货主船队迅速增加和船舶大型化发展等因素,运力严重过剩的状况在近两年内无法得到较大改善,航运市场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航运企业的经营仍然异常困难。而促进航运市场尽早复苏的关键在于维持市场供需总体平衡。在目前运输需求难以大幅增长的情况下,提前淘汰老旧船舶是提振和维护航运市场有序发展的有效手段。
据了解,按照我国现行的法规规定,从事沿海运输船舶的强制报废年龄,集装箱船、杂货船是34年,散货船、矿砂船是33年,油轮、化工品船是31年,客轮是30年。这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报废船龄最高的国家。对此,河北远洋运输集团董事局主席高彦明指出,应尽快降低我国沿海运输船舶的强制报废年龄。“船舶报废年龄如果降低,将有效减少老旧船舶的市场保有量,对缓解目前的航运业的萧条现状有不小的作用。”
高彦明认为,目前航运业大萧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前几年航运市场的“泡沫繁荣”带来了“天量”的新造船,而大量的老龄船又没有及时退出市场,使全球运力激增,超出正常需求35%左右,造成运力“灾难性过剩”,供求关系严重失衡,使航运市场长期陷入低迷。“扭转航运业的低迷,淘汰老龄船或许是突破口”。
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董事长李绍德也持同样观点。他表示,对20年以上的老旧船,国家如果给予政策支持,鼓励提前报废,既有利于提倡绿色运输、减少碳排放,也有利于造船工业的发展。
不过,也有不少业界人士持不同意见。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由于造船行业投资大,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解决就业和税收问题,显著拉动地方经济增长,不少地方政府不顾市场需求,大力发展造船业。最终导致产能过剩,整个航运界陷入低迷。政府救市政策的出台,从某
种意义上讲,或将进一步加剧产能
过剩。“政府若出台政策,通过行
政手段强制老旧船舶提前报废,短
期内肯定会改善航运业的颓势,加
速航运业的回暖迹象。然而,这或
许会让更多的船企建造更多船只,
产能过剩能否得到真正改善尚未可
知。”
该人士告诉记者,拆旧造新的
“救助”计划,只是人为加速船只
更新换代,通过制造需求来缓解船
企的生存压力。航运界的不景气会使相当一部分船厂面临倒闭的困境,这是市场对产能过剩的一种自发性调节。从长远讲,这可以推动船企的创新能力和转型升级速度。
不少航运公司也认为老旧船舶的提前报废有待商榷。“才15年的船就拆了有点可惜,虽然有国家补贴,如果购买新船,船东还是要支付大笔资金,成本高于旧船。”一家航运公司负责人表示,老旧船舶提前退休短期内确实可以缓解航运业的颓势,从长久看,效果如何还很难讲。
大连海事大学港口与航运研究所所长孙光圻告诉记者,老旧船舶的退市对扭转整个航运业的颓势是有利的,但对中小船厂的影响比较大。“中小船企船舶数量少,其中有些还是从国外进口的老旧船舶,受影响会比较大。如果购置新船,所需资金不菲。”他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放松对中小型船企的贷款限制,同时在税收方面予以一定的支持和优惠。
日前,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局长宋德星公开表示,有关部门仍在牵头研究促进航运业发展的相关指导性意见,计划下半年上报国务院。目前交通运输部与财政部准备成立一个调研小组,对国内外相关船员、船公司的相关税收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并促进国家有关部委出台减免船员税费等政策。推动航运业发展的相关意见主要是从长远角度出发,包括运力结构的调整,老旧船淘汰专项资金的加大力度,以及海员、船公司相关税收的减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