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上门”为何频涉刑事案件?
2013-8-16 9:31: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 本报记者 隋秀勇
近日,国家邮政局公布上半年邮政行业经济运行数据,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60.6%的增幅再创同期新高。近几年,在快递业高速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行业管理混乱、刑事案件频发等问题愈发凸显。
李某是某家快递公司的快递员,其将公司快件内的4部手机换成4块砖头发给了收件人,近日其因职务侵占罪获刑。这只是北京朝阳区检察院依法起诉快递人员涉及的刑事案件中的冰山一角。北京朝阳区检察院的调研报告显示,近3年该院受理20余起涉及快递人员的刑事案件,其中涉嫌盗窃、职务侵占等刑事案件激增。为何涉及快递人员的刑事案件频发?快递业要保持健康发展,规范上门服务,提高快递人员素质,刻不容缓。
以身试法是何因“从业人员素质低”被认为是造成快递员频频“铤而走险”的根本原因。而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问题原因并不是这么简单。
付出和回报反差大
8月10日,北京市气象台预报的气温高达35℃,辅之较高的相对湿度,整个北京市像一个巨大的蒸笼,热得人喘不过气来。
而北京一家快递加盟网点的快递员张师傅必须忍受着柏油马路的炙烤,挨家挨户地送快递。酷热的天气使他的脸上、脖子上、手臂上布满了汗珠,T恤的前胸和后背早已经被汗水湿透。“你们没有高温补贴吗?”听到记者的询问,张师傅苦笑地摇着头说:“向老板要了几回,老板没给。天气再热,也得把货送完!”而根据2013年北京高温补贴标准的最新规定,6~8月,室外露天作业人员高温补贴每人每月不低于120元。
就是在这样的天气里,张师傅每天早上7点钟就得赶到快递点,然后开始一天长达十多个小时的取件、派件工作。而且快递员是没有周六、日。“只要没有病到起不了床,就得骑着电动车满街跑。”张师傅告诉记者,虽然有保底工资,但是他的收入主要还是靠取派件提成,每送一票快件有1元的提成。这样,他基本每个月才能保障有4000~5000元的收入。
快递员不仅工作强度大,而且缺乏社会保障。记者采访多名快递员发现,像张师傅这样来自农村的务工人员,一般的快递加盟网点不会给他们上保险,“有的甚至连劳动合同都不签”。“劳动强度高、工资相对较低,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快递员得不到合理的回报而监守自盗,是造成涉及快递员的刑事案件频发的诱因之一。”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行业准入门槛低
按照我国对快递从业人员的相关规定,快递从业人员应该持证上岗。快递员需报名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考试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取得初级快递员资格的报考条件为,高中及以上学历,经过初级快递员的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等。
然而,一方面,快递业的迅猛发展,也使从业人员数量急剧上升;另一方面,工作强度大,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愿意从事这项工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这使快递企业在招募员工时降低了门槛。
北京一家民营快递公司的薛经理告诉记者,他们基本能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招聘快递员,偶尔在应对电商促销时会“放宽”标准。但对下面的加盟网点,他们就无能为力。记者从招聘网站上看到,大多数聘快递员的条件为身体健康、能吃苦耐劳等,对快递员的学历和是否获得从业资质鲜有提及。“而按照《邮政法》和《快递业服务标准》的相关要求,快递从业人员至少要达到高中以上学历。”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告诉记者,而目前我国的基层快递从业人员75%以上都是初中生。不过,徐勇特别提醒说,快递从业人员资质更多的是职业技能的考评,与快递员的盗窃、职务侵占等刑事案件的高发没有必然联系,更多的是与快递员的素质有关。“快递员素质偏低,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快递业还处于一个初级的卖劳动力的阶段。”中通速递华北管理中心副总经理司立垚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首先,快递从业人员,尤其是基层人员,缺乏职业荣誉感、优越感,且社会上对快递员缺乏应有的尊重。其次,现代服务业迅速的发展,人们使用快递频繁,快递业快速走向前台,曝光率较高。再次,行业处于高速、有待规范发展的时期,还有许多不规范之处。因此,刑事案件的发生,有其文化背景、人员素质背景,以及行业发展的背景,是由这些综合因素决定。
规范上门是关键
在快递从业人员素质短期内无法提升的情况下,要减少盗窃、侵占、诈骗、故意伤害等刑事案件的发生,快递企业需要提高招聘员工的准入门槛、加强快递员入职后的管理,以及加强企业包括“上门寄递”在内的快递操作全流程的监督和制约。
一是建立诚信体系。快递业需要建立黑名单制度,有前科的或者是不诚信的快递从业人员,五年或十年之内不能从事这个行业。二是快递企业要提高员工待遇,完善企业内部的快件操作规范和监管制度。三是应用现代技术。如,派件人员携带GPS,安装摄像头等。四是及时、定期排查人员队伍,发现有前科的人员立即清出员工队伍。在安保方面要有专人负责。五是加大对快递从业人员违法的打击和处罚力度。
面对涉及快递从业人员刑事案件的高发,北京朝阳检察院根据分析近3年受理的20余起涉及快递人员的刑事案件,建议相关部门在加强管理时,除了建立快递从业人员黑名单制度,一些相关场所还要对进入小区的快递加强登记管理。
对此,徐勇认为,登记管理对减少涉及快递从业人员的刑事案件会起到一定作用,不过,推广起来却有一定难度。暂且不说小区物业是否愿意配合,快递员进入小区登记,必定会降低取派件效率。他建议,快递员可以佩带设置二维码的胸牌,对每个小区可以安排固定的快递员。如果派送人员有变动,进入小区时要有相关证明。
加强对快递从业人员的管理,对那些敢于触碰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的人,清除出快递队伍,是必要的,也是应该的。不过,在司立垚看来,这是被动的保障快件行业安全的措施。主动安全防护措施是,随着快递行业不断的规范和发展,行业的标准和法律体系的逐步健全、完善,和诚信体系建立,快递行业存在的丑陋的现象自然会有大的改进。因此,减少与快递员有关的刑事案件的出现,需要分主动和被动的措施,以及结合行业发展的不同时期,提出符合这个行业实际的要求。
提高素质是根本
目前快递行业入行门槛相对较低,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快递招工难导致的。但是快递员在外代表快递公司的品牌和形象,快递公司必须对其行为负责和进行必要的约束和规范。“即使快递员日趋紧俏,快递企业也要把好用人关。从源头上,保障入职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司立垚指出,快递公司在入职录用时,也必须严格审查应聘者的学历以及是否拥有职业资格认证,登记详细身份背景资料,坚持坚决剔除有前科的、不良习好的人员。否则,不仅害己更害人。员工入职后,进行相应的企业培训,快递企业需要加强入职人员的入职教育、职业教育、个人准则教育,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在把好用人关的同时,必须与提高员工的薪金待遇,提高员工的社会保障水平结合起来。近几年,我国就业压力一直高居不下,但快递企业则遭遇“用工荒”。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自相矛盾的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无论是当地的劳动力、外来务工人员,还是刚刚走出校园的学生,大部分人不愿意进入快递业,待遇低、工作强度大是重要原因。因此,提升快递从业人员的素质,需要与提高工资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挂钩。“在降低劳动强度方面,一是要提高快递企业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如逐步用汽车取代电动车,作为快递员寄递快件的工具。二是实施轮班制,一天双班。”此外,徐勇还建议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员工拥有使命感和荣誉感、满足感。靠事业留人,靠企业文化建设留心,靠待遇保持人员队伍稳定。
当然,提高快递从业人员素质,仅仅靠企业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行业协会和政府应该强化对快递从业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并从宏观层面完善适应现代快递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培育体系和机制。司立垚认为,除了对触犯法律的人绳之以法,发挥法律的震慑作用之外,国家邮政局和行业协会还应正确引导快递业发展,为快递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