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物流装备

许艳华:新能源车充电设施和商业模式待完善

2013-8-5 8:5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枭冬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其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到,要求把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新能源汽车产品发展放在同等重要位置。而从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看,虽然新能源汽车的续驶里程、成本、安全还有很多待攻克的难题,但充电设施和相关商业模式制约新能源汽车推广确是不争之实。为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许艳华,日前就此话题特别撰文发表了她的建议和看法。
    许艳华介绍说,2012年,国务院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其中,关于充电设施建设被列为重点任务之一,包括要制定总体规划、开展充电设施关键技术研究、探索商业运营模式等。但时至今日,规划任务并没得到具体落实,基础设施建设已明显滞后于新能源汽车推广需要。而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她指出,三大突出矛盾亟待解决。具体来看:
    第一,充、换电之争。许艳华指出,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主张换电为主,整车则主张充电模式。对此,她认为,电网意在通过控制电池和电力供应渠道两大关键资源,掌握面向电气化时代的能源供应主导权,此是权、利之争;同时,适应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智能化电网技术,或是应用条件还不成熟。而车企坚持充电模式的理由,是适合普遍车型的换电在技术上难以实现,安全性上难以保障,且从全球角度看换电模式并不成功。因此,车、网暗战不断,已然制约了充电设施建设和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
    第二,充电桩是集中建还是按需建的问题。数据显示,目前,已建成的约1.8万个充电桩中,55%是站内桩,因难以适应用户充电需要,利用效率极低。而按需建的问题在于其涉及诸多关联方,每一方都有各自的立场和利益诉求。加上从中国普遍居住情况和条件看,具备入户建这一条件的用户少之又少,试点城市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总体上仍存在难以满足用户便利充电需求的共性问题。
    第三,商业模式,这里仅指谁是充电设施建设和维护主体,谁是充电、结算等使用环节的运营和服务主体,以及各方利益所在和可持续盈利模式等。许艳华坦言,目前,充电设施建设主要由两大电网垄断,缺乏竞争机制,成本偏高,且持续投资动力不足。而与此相关的是如何提供有效服务,如何分享利益,都将成为是否能为用户提供最佳服务的关键,所以该问题也亟须得到重视。
    针对上述三大难题,许艳华建议:
    首先,对于充、换电之争,车企、电网各方应持积极姿态共同商讨研究,多做少争;有关政府部门也要不回避、不推诿。毕竟,这不仅仅是车、网之争,而是国家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的路线之争,关系甚大,要促进车、网共识。
    其次,对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及商业模式这一系统工程,有关政府部门要尽快组织进行综合研究、科学论证。不妨借鉴日、美等国经验,制定基于长远发展的、科学系统的总体规划方案及指导意见。
    再次,有关行业组织,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电力行业协会等要联合起来,与车、网等有关企业共同就关键性课题加强研究,并在相关标准制定方面加强合作,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走向快车道。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