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港口资讯

看好广阔经济腹地 14亿民资抢滩日照港

2014-4-9 9:51:00 来源:中国水运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2013年日照市港口建设投资共完成39.63亿元,其中民营资本完成14.55亿元,占全市港口投资总额的36.7%,占比首次超过三分之一。目前,日照市港口投资主体除国有企业之外,已经出现集体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等多种形式,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 
  民企抢占港口物流“高地”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转方式、调结构步伐加快,谋求产业技术升级、抢占港口物流优势成为石化、浆纸等行业的重要出路之一。在日照市“港口立市、工业强市”战略指引下,民营企业努力创新经营发展理念,探索出“前港后厂”、“两头在港(原料、成品),”的成功模式。
  岚桥集团是日照市一家由石化产业起家的民营企业,其下属的岚桥港务有限公司近10年来已经在港口建设中累计投入50亿元。其中公司投资建设30万吨级矿石泊位1个,是国内最大吨级专业矿石码头。
  “像大豆这样的大宗货品还受价格波动影响,相差几天市场行情就有很大区别,货主可能因此要赔很多钱,因此海上船舶的时间耽误不起。鉴于这种需求,我们想到投资建设港口。”谈及投资港口的原因,岚桥集团副总裁、日照岚桥港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林表示,由于岸线泊位不够,锚地船舶压港,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以一艘10万吨的散货船为例,航运船舶每天租金在10万元左右,在海上滞留一周就将造成60-70万元的效益损失。
  作为日照利用外资最大项目,亚太森博(山东)浆纸厂项目投入4个多亿进行港口设备购置以及装卸团队运营,他们在印尼等地有丰富的港口运营管理经验。企业资讯部经理许广利表示,在日照没有港口建设发展,也就没有企业发展。根据产业需要,森博在日照仍需两个生产泊位。
  致力构建港口物流产业链
  投资港口建设,除了满足原料和成品进出的便捷实惠,日照市广阔的经济腹地,市场对港口泊位、物流仓储、堆场等服务的需求,以及一定程度的利益回报,是刺激多种投资主体关注港口投资的又一元素。
  港口建设投资大,周期长、回报慢。到2009年,岚桥港务为两个5000吨级泊位陆续投资了5.7亿,这一年才刚开始产出,吞吐量只有10.5万吨。到2013年底,岚桥集团累计完成港口投资13.1亿元,吞吐量达737万吨。2014年30万吨级矿石泊位(水工按40万吨设计)投入使用之后,岚桥港务的吞吐量将直指2000万吨。以港口为载体,岚桥集团正在逐步形成集港口装卸、仓储物流、船舶代理、外轮供应于一体的港口物流产业链,致力于构建港口物流产业的战略发展布局。
  “目前30万吨级矿石码头主体基本建设完成,预计今年年底完工。通过油品码头和1.8公里的管道,岚桥港和岚桥石化厂区实现原料及产品互相传送。去年,油品输送量在200万吨左右,物流成本优势更加明显,经济效益大大提高。”田林告诉记者。
  “2013年,岚桥港吞吐量816万吨,营业收入2.08亿元,利润6500万元。2014年预计完成投资14亿元,完成吞吐量达2000万吨。”田林向记者表示,虽然近期内港口业务营收与投入比例较低,岚桥集团依然将继续向港口建设注资,“做大做强是我们港口公司的目标。”
  民资看好危化品仓储
  从2013年日照港口投资情况来看,在危险化学品经营领域,民资与国资已呈平分之势。
  禹龙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汽油、柴油、燃料油及化工品中转储运的企业,位于岚山港区内东侧。2013年该公司投资1.2亿元,主要用于罐区工程(三期)建设,拟建设储罐30座,总库容达166000立方米。
  在一期和二期项目中获益匪浅的禹龙石化副总经理王刚告诉记者,“现在我们有拥有5000吨、10000吨等多个不同罐容的储油罐。但由于土地等条件制约,罐区规模发展还跟不上业务需求。上海、宁波等许多客户与我们联系仓储业务时,我们未能将全部业务揽下。”记者了解到,目前在日照,持有部分资金、已做好做好扩张建设生产准备的多家企业,对进一步投资港口罐区建设跃跃欲试。
  除了当地企业,跨省、跨境企业也看好在日照的港口投资建设。在新联油品的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郭仁杰看来,日照市尤其是岚山区港口油品集疏运体系相对完善,鲁南、江苏等广阔腹地,具有油品运输相当的区位优势。因此,在全国皆有投资项目的新联油品,选择在日照市投资建立自己的第一家港口经营企业。
  让民资拥抱春天
  港口设施,一直以来都是国有资本为主的建设领域。如今,在不少港口中已经开始闪现出越来越多民间资本的身影。这些民资的试水,在加快沿海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与国有港口间实现了互补经营。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国家逐步放开民间资本投资领域的限制,由此不难想象,让民资拥抱春天已经不是梦想。
  多年来,民间资本一直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由于体制上障碍,在一些国有企业项目上,民间资本苦于投资无门。与此同时,部分国有企业项目建设资金不足的状况屡见不鲜。最终结果导致民间资本“报国无门”,而一些急于建设的项目却“嗷嗷待哺”。
  可喜的是,已有越来越多的地区正在深化对民间资本的认识,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逐步拓宽,由此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以港口为例,民资进入港口使得港口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形成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了港口资源的整合,提高了港口的综合服务功能和水平。而投资者也因此获得了较为丰厚的回报,可谓两全其美。
  如果说,前几年国家对民间资本投资领域的放开是“小步慢跑”的话,那么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民间资本投资的阐述就是“加速跑”。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制定非国有资本参与中央企业投资项目的办法,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这犹如春风吹拂民间资本市场,让民间资本立刻活跃起来。相信,民间资本拥抱春天指日可待。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