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应提升国际竞争力
2015-12-15 14:20:00 来源:中国民航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一个世纪以前,商业航空跨越大洋横空出世,航空改变世界,从此人类社会进入现代航空时代。航空运输是现代交通运输的主要形式,具有快速、机动、国际性的特点,是现代旅客运输尤其是远程、国际旅客运输的重要方式,对国际贸易中的高价值货物运输至关重要,航空运输推动全球化贸易和旅游发展的作用功不可没。航空运输业服务于全世界每一个国家,在全球经济产出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2014年全球有超过33亿人乘坐飞机旅行,超过5000万吨货物通过飞机运输。全球商业航空公司超过1000家,提供航空服务的飞机超过2.6万架,定期航班民用机场超过4000家,民用航线超过5万条连接全球的大大小小的城市。
在当前全球民航市场中,亚太、欧洲和北美是全球三大区域市场。随着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航空市场格局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欧美成熟市场发展缓慢,亚太、中东、拉美、俄罗斯作为新兴市场潜力十足。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航空大国。未来二十年,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的民航大国,中国的航空公司和中国的机场将担起重任,中国必将涌现出一批世界级的航空公司和国际化的航空枢纽。
然而,当前我国的民航业国际竞争力较弱,中国民航的国际航空运输周转量2013年只排到全球第六,2014年只排到全球第五。中国航空公司集中度较高,中国四大航(国航、南航、东航和海航)及其关联公司占全国9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四大航国际竞争力一般。我国低成本航空发展滞后,所占市场份额只有7%左右,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同时,我国的航空枢纽全球竞争力也显不足。北上广三大机场旅客吞吐量位列全球前列,但国际旅客吞吐量和货运吞吐量相对比较落后,难以担当全球国际航空枢纽的定位。全国机场的功能布局不合理,缺乏国内、国际、客运、货运的专业化合理分工。
以国际化视野研究和发展中国民航产业,以中国民航国际化发展带动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是全民航人的责任和愿望。
赵巍博士是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的青年骨干教师,长期处于民航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参与主持过多项民航科研项目和民航企业横向课题,同时发表过数十篇民航经营发展的学术论文,并且有多篇论文得到全国著名媒体的广泛引用。赵巍博士还是中国民航管理学院广受学员欢迎的专业课教师之一,同时受邀在国内外多个学术论坛进行专题演讲。她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一直坚持自己勤学勤思的特点,对民航,特别是中国民航的全球竞争力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赵巍博士的新作《竞逐九天——全球视野下的民航产业分析》是对其近几年学术研究和实践的阶段性总结。
该书基于全球航空市场发展的大格局,详细分析全球航空公司和机场的经营发展现状与特征,剖析最新的全球民航业发展实践,归纳航空公司的运营管理模式和机场的战略定位与经营,展望全球民航乃至中国民航的发展趋势判断,解析中国民航发展的路径建议,对发展中国成为民航强国引发有益思考和探索。
希望该书的出版对于中国民航业的正确的定位、开放的发展、有效的竞争,在国际市场上由民航大国成功的转型为民航强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希望中国民航航空公司和机场为主体的中国民航业管理人员,能够从展示全球视野的角度,把握航空市场格局与发展趋势,把中国民航的航空公司与机场建设成为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金牌企业。该书的出版对于中国民航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陈淑君 作者系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