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M介绍
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包括设计、执行、监控和优化在内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法。
BPM包括设计、执行、监控和优化四个阶段,是一种不断迭代循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法,它既是管理准则又是技术平台。作为管理准则,BPM关注于战略性业务目标,指导整个组织的资源部署,使业务流程能更有效地实现客户价值。作为技术平台,BPM提供一系列软件工具来优化流程,使抽象的目标变得具体,联系业务数据处理,监控流程行为并实现自动化,根据不同的事件和结果进行实时的决策,从而提升业务流程的敏捷性。
BPM主要用途:
业务流程自动化:对 业务流程进行梳理、系统化设计;
整合应用系统:实现异构系统之间无缝交流;
企业流程建模分析:BPM的核心,在详细了解企业流程划分之后,用全局的视角,对一堆的流程进行梳理,并给出企业流程全局图。
监控企业活动:实现企业流程实时监控和持续改进。
BPM的特点
1、流程可视化(使用BPMN、UML等);
2、流程操作独立化,即能够象关系数据库系统操作表一样操作流程;
3、流程直接部署运行(从可视化的BPMN映射到WS4BPEL);
4、流程跨应用集成(与其它流程和Web服务);
5、流程监控。
BPM的三种类型
系统到系统的流程:涉及到多个应用之间数据结构的转换;
人到人的流程:最复杂的一种流程,与现实概念的业务流程定义最为接近;
人到系统的流程:人启动系统流程,创建事务。
BPM与工作流的关系
总的来说,BPM属于管理和组织层面,更全面。是工作流的发展和延伸,可以说工作流是BPM的一个子集。
工作流:描述人与计算机的一系列交互,在开发人员中经常被谈到。
BPM:范围更广,更多的用于业务人员,涉及更多的非技术问题;分析,组织的效率。
业务过程管理包括对业务过程的分析,计划,设计,实施,运行,监控,和仿真各个方面。相较于工作流,它更属于是管理和组织的概念;而工作流则侧重技术层面的实施和运行业务程。从这种角度看,工作流可以说是业务流程管理的子集。基于这两个概念,现在有工作流管理系统和业务过程管理系统之分.这两种系统的区别就在于工作流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