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真是养不起货车了。”记者“十一”回老家期间,不少从事货运的个体车主向记者诉苦说。眼下,随着油价上涨和治理超限超载,有个体车主甚至语出惊人———“搞个体货运,不超载就赔钱!”真相确实如此吗?记者就此对货运市场展开了采访。
家住
盐城滨海县一个小镇上的葛志明从事货运业已有近
8年光景
,目前拥有三辆大、小货车。他向记者介绍说,
10年前,柴油每升不过
1块多钱,而今已涨到每升
4块多,运价却一直涨不上去!葛志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时下“滨海-
南京”线的运价为例,每吨普通散货运价一般为
65元左右,用核载
26吨的斯太尔车运送,运费为
1690元。其中,公路收费站
5个,每个每次收费
50元,这样来回行程的过路过桥费耗去了
500元。目前的汽油价格为
4.70元
/升,来回路程约
500公里,燃油费约
900元。再加上司机的工资(一般每天
60元)、养路费等费用,车主的利润也就不过运费的
10%了。
个体老板身处养货车难的窘境,不少具有一定规模的货运企业同样不乐观!南京四通物流公司的陶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以前每天都有15辆车子发往外地,现在为了不产生太大的亏损,基本上不对外地发货,只在市内短距离送货。”尽管如此,陶经理依然每天为柴油价格高居不降而犯愁,他说,如果油价再上涨,公司可真的要扛不住了!南京威天货运有限公司办公室的孙主任也向记者坦言,相比10年前,运费价格的确上涨了不少,“但是运费的增长远远比不上货运成本的增长,尤其是现在连油源都紧张,一次只能加100块钱的柴油,即使这样,车主谁也不敢提价,因为市场竞争激烈,你不运别人也会抢着运。”
面对成本与利润倒挂的现状,不少货运车主在压力之下想出各种“歪招”。据介绍,一般情况下车主会采取四种方式尽可能挽回些利润:一是到外省注册车牌;二是用套牌车、报废车营运;三是伺机超限超载;四是压缩人工成本。而采用较为普遍的做法就是加入“外籍车”,因为缴纳的税规费比本地车少,成本低,有价格优势。比如车辆加入安徽籍,全年养路费若一次性缴纳,只需按10个月计征,每月160元/吨,而江苏车辆每年则要多缴数千元。另外,不少车主则冒着被罚的风险超载运输,“宁肯被罚也要超载”的做法固然偏激,但却反映了一些车主的焦灼心态。至于人工费,正常情况一辆大货一般配备两到三名司机,如今不少车只配备一名司机,这也造成司机疲劳驾驶,事故频发。
在南京桥北站物流中心,有关人士向记者介绍,货运业如果没有20%以上的利润,考虑到运输风险等问题,便必须另谋生路了。而据记者了解,不少势单力薄的个体车主已无奈地选择卖车退市。据悉,目前江苏省仅南京市货运车就有3万多辆,从1万余名车主登记中可以分析出,多数货运车是传统的“一家一车”模式。在货运市场培育之初,即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个体货运风光一时。而今,在现代物流业日渐兴起的时刻,货运业非但没有崛起做大,反而面临“生死劫”。
那么,江苏省货运业究竟路在何方?成本上涨后把运费提高,是否可以使诸多
物流企业的日子好过一些呢?记者就此采访了南京财经大学崔有新教授。崔教授认为,这个看起来很容易的决定,对江苏省物流企业来说依然难以取舍,因为一个物流公司多数依靠着一个大型企业,一个企业在年初预算物流成本时往往会提出比往年低的目标,这就决定了公司开出的价格不会提高,在至少同样运量的情况下,货主甚至会压低运价。而面对燃油涨价,物流行业出现中小物流企业走向“蒸发”、大型物流企业“头痛医头”的现象,只能说明物流企业应对能力的脆弱。崔教授认为,我国现代物流从启蒙到现在,虽然一直很喧闹,但在观念上仍处于“传统物流”的水平,大多数企业对物流的概念仍停留在运输和仓储的集成上,企业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运用能力、物流的专门知识、物流的统筹策划和精细化组织与管理能力都明显不足。 “如果说今天物流业的困境可以归罪于油价的话,那么,当明天又一个未知数来临时,我们能归罪于谁呢?因此,重新刷新企业对现代物流的认识,提高企业的组织管理能力才是治根之本!”
作者:刘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