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了国庆节黄金周长假,
肇庆市的各个进出口企业和港口码头进入了
年底前的紧张“冲刺”阶段,西江沿岸各港口码头的装卸作业进行得热
火朝天。昨日在肇庆市最大的港口三榕港码头,工人们正在吊装集装箱。
“基础条件” 发展物流业条件已备
2003年以来,泛珠三角战略加快实施,肇庆市以加快基础设施为重点加速物流中心建设,促进肇庆与广西以及大西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打通与泛珠三角地区合作的“瓶颈”。其中西江黄金水道整治工程相继动工,肇庆市航道等级得到迅速提升。2005年,肇庆至虎跳门3000吨级航道整治工程顺利完成,西江南江口至肇庆段被交通部评为“全国文明样板航道”。据统计,目前肇庆市境内有通航河流41条,航道总里程1225公里,约占全省通航总里程的9%.
在这个背景下,港口物流业、现代流通业也开始在肇庆市加快发展,肇庆市物流总量呈快速上升趋势,2005年的物流总量约3792.3万吨,比上年增长15.8%,全市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53.6万吨,同比增长7.7%,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28471个标准箱,同比增长93.6%。比2000年增长5.3倍。当中以“两废”进口为先导的生产型、第三方港口物流在肇庆市发展较为迅猛。2004年,肇庆进出口货物量90.85万吨,同比增长72%.2005年废塑料、废五金进口66.18万吨,同比增长150%,两废关税收入5.67亿元,同比增长130%,全年进出口关税达到8.3亿元,增长88%。“两废”的进口主要集中在三榕港、高要港和马房港。
物流需求快速增长的同时,三榕港保税
物流园区、高要港、马房港和金利小五金物流园区初具雏形,其他如肇庆新港物流园区等处于设想和规划建设阶段。专家预计,未来五年是肇庆市物流快速增长的时期。“十一五”期末,肇庆市全社会的货物运输量将达到
5000—
5500万吨,年递增
6%以上,其中,港口吞吐量超过
1000万吨,年递增
13%左右。
“典型事例一” 世界物流名企看好肇庆
随着港口物流经济的发展,国际物流业开始登陆肇庆谋求发展。近年来,联邦
快递、
DHL等进驻肇庆,国际知名
物流企业日本丸红公司也看好肇庆物流业的发展前景,并于今年
3月
17日专门派出高层来肇庆市考察,寻找商机。在这期间,丸红公司还与肇庆市福加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就建立饲料与玉米的配送合作达成了初步协议。
据介绍,丸红公司排名世界企业500强第185位,在74个国家有124个办事处,主要以经营纺织、建材、粮食、重工业和能源工业为主。当天,以丸红公司负责粮食及物流的高级执行官冈田大介率领的考察团首次到肇庆进行实地考察。冈田大介在洽谈时决定与福加德建立饲料与玉米的配送合作,进一步加大原有的小麦贸易份额。同时,他对肇庆新港物流中心建设表示了投资意向。
丸红公司
台湾谷物贩卖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朝枝介绍,丸红公司考察团通过对肇庆的实地考察,认为肇庆区位优势明显,新港的发展潜力巨大。肇庆新港周边有很大的消费加工地,对玉米的需求量非常大,而且在肇庆地区利用玉米做饲料养殖家畜,再销往其他大城市,具有很大的竞争力。
而与丸红公司合作的福加德公司是广东省粮食行业最大的民营企业,2005年福加德公司采购和代理进口小麦占全国民营粮食企业实际使用配额的90%,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民营配额小麦进口和面粉出口企业。
“典型事例二” 马房港扩能挖潜出成效
四会马房港地处北江下游,毗邻珠江三角洲,是肇庆市“东引西联”发展战略的重要交通枢纽。原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内河小港,码头泊位只能靠泊500吨级的内河小船,装卸能力低下,年吞吐量只有数十万吨。根据开发西江战略决策,肇庆市大力整治通航秩序和通航环境,投入大量资金对港口码头泊位进行更新改造,疏浚港池。目前航道整治效果已初步显现。
据介绍,现在马房港以下航道水深基本能常年保持在5米左右,通航条件日益改善,码头的靠泊和装卸的能力大大提高,船舶进出港艘数和货物吞吐量逐年上升,去年已突破了100万吨的大关。而今年头五个月,马房港的集装箱吞吐量更是达2万5千个标准箱,比去年同期增长75%;今年上半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8.1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59%,两项指标均创下历史新高。今年五月中旬,肇庆海事局绥江海事处成功引领了一艘载重量达3350吨的海轮靠泊马房港,刷新了肇庆水运史单船到港载重量纪录后,近日,再有多艘三千吨级海轮进入该港。马房港货物吞吐业务和集装箱吞吐业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
据悉,四会市现已专门邀请广湾设计公司对马房港扩建进行可行性研究和专业规划设计,计划投入1.6亿元对马房口岸码头进行扩建,使港口堆场面积由原来8000平方米扩大到10万平方米,仓库面积由原来800平方米扩大到15000平方米,集装箱处理能力由原来6万TEU增加到30万TEU,年吞吐量由25万吨增加到4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