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物流学苑

中国企业未来的M种管理理念

2006-11-12 21:24: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一. 驾驭电子商务



    拥有4万多名员工的跨国企业开利空调公司(Carrier Corp.)每年通过万维网销售渠道实现的销售收入高达10多亿美元。同时,公司每年通过万维网还节省了超过1亿美元的成本。这两组数字表明,电子商务可以带来两方面的底线收益:既创造新的收入来源,同时又大大降低了成本。



    尽管电子商务的种种价值尚未全部实现,而且在宣传上也难免有炒作之嫌,但是不可否认,无论是在中国还是世界其它地方,电子商务将成为企业发展的重点战略。在接受《远东经济评论》杂志采访的中国经理人中,80%的人认为,善于利用互联网的企业将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极大的优势。2/3的受访人相信,在线业务“5年内必然会为本行业的业务运作模式带来巨大变革 然而,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 Consulting Group)去年进行的调查显示,只有8%的亚洲企业全面实施了电子商务战略。调查报告的作者之一Jim Hemerling说:企业如果不加紧发展电子商务,就会被逼出局。然而,在这方面行动迅速的企业实在少之又少。电子商务的竞争已经拉开序幕。



    中国电子商务方兴未艾。过去一年的商业新闻中,到处充斥着所谓新经济企业破产和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消息。所有的幸存者都越来越把目光投向一个更为全球化的市场,你猜是哪里?几乎所有的人都一致认同,中国的电子商务最有前景。更有一些人认为,中国是全球互联网市场发展最快的国家。沃顿商学院华人全球企业论坛(Wharton’s Global Chinese Business Initiative)创始人兼总裁Ming-Jer Chen说:在中国,较量才刚开始。而且,由于吸取了西方企业的教训,中国企业有望大大缩短电子商务的周期。



    中国企业问题专家的意见——Jeffrey MacCorkle: 与在其它国家一样,电子商务在中国也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不过,我认为,电子商务不会成为中国最有影响的经营实践之一,因为中国还有很多其它基础领域仍有待在基本运作上加强。



    电子商务的立足点——电子商务并非立足于技术,而是与所有管理问题一样立足于基础因素,比如了解客户需求、如何满足客户等。哈佛大学教授Jeffrey Rayport指出,如果说在传统经营模式中,低劣的客户服务会产生破坏性影响;在电子商务中,它将是致命的打击。高级经理人若打算利用电子商务确立企业优势,就必须努力调整企业的业务流程,更高效地为客户服务。另外,企业只有真正明白保留客户才是实现利润的唯一途径,这样才有可能从电子商务中获益最多。它们必须加强后端基础服务能力才能保住客户。



    迫切需要职业经理。世界上最出色的电子商务企业拥有最出色的人才与经验,因此中国企业必须不遗余力地网罗这种人才。Ming-Jer Chen说:互联网企业能否在中国起飞,业务模式占10%,执行能力占90%。中国企业的当务之急就是吸引优秀的管理人才、对专业管理人员大胆放权并在世界范围招募人员。



    中国现存的障碍——中国企业普遍认为,中国有两大障碍限制了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网上付款机制和物流体系均不完善。中国企业正在不断努力解决这些问题,而且在未来几年内会有越来越多的解决方案。总部设在北京的一家咨询公司BDA(中国)有限公司的报告指出,货到付款的交付形式已经在中国出现,同时网上付款也在日趋简化。把这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还需要几年的时间,银行还有待进一步整合其网络。一旦这些步骤完成,基础设施方面的问题将不再对电子商务的发展构成阻碍。
二.知识管理

石油巨头德士古集团(Texaco)采用的信息系统可以使分散在150个国家的18,000位企业员工共享信息与知识。尽管这样庞大的信息库是众多企业梦寐以求的,但是其意义并不在于规模,而在于它使人员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尤其是他们可以交流经验,相互排忧解难。知识共享使企业的运作更加快速高效。这也是企业知识管理,或曰智力资本管理的现实目标所在。不论人们怎样称呼它,这是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理念之一。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就把它纳入了企业价值观之中:珍视全球智力资本及提供智力资本的人才……组织多元化团队充分发挥其价值。

 

 


知识管理热门的原因

 

 


知识管理现在已经成为一门方兴未艾的产业,各种书籍论著、刊物、会议、网站、顾问公司、培训课程,自然也少不了专门软件,层出不穷。这当然不难理解:谁不想得到所有企业的资讯?谁不想让员工更多交流呢?惠普公司(Hewlett-PackardLew Platt那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已经把这种流行的动机诠释得淋漓尽致:如果当初的惠普能够掌握和现在一样多的知识,我们的赢利会是现在的3倍。

 

 


现在的企业越来越清楚人力资产的重要性,越来越了解它对企业经营的推动作用。宏基集团创始人施振荣根据自己的互联网组织理论或称“iO理论对宏基进行了结构重组。他把企业分解成若干独立经营单位。各单位独立制订经营决策,但必须与其它单位分享知识和信息。施振荣说:企业的根本是人力资本。人才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管理大师的预测

 

 


Peter Drucker: “企业和经理人对信息的需求有可能发生迅速变革。过去,我们着眼于改善企业内部所产生的信息。企业收集的信息有90%以上都是企业内部的情况。现在,制订成功的发展战略越来越依靠外部信息,比如客户以外的人群、企业及其竞争对手尚未使用的技术、尚未开拓的市场等等。只有充分掌握了这些信息,企业才能在世界经济形势突变的情况下,做好迎接新变化和新挑战的准备。

 

 


如何掌握未来的信息?

 

 


大多数知识都是对过去的总结。研发、市场调研、数据仓库的应用,大部分这类活动都是基于已知的信息。然而,了解未来也是可能的,必要的。麻省理工学院讲师Claus Otto Scharmer认为,了解未来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但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了解过去的信息在相对稳定的行业中十分有用。但是当不同行业开始融合、行业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把握就显得格外关键了。知识管理大师Thomas A. StewartBusiness 2.0杂志中写道:掌握未来信息的关键,并不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而是对信息进行排列、发现其中的模式。对未来的研究与其说是制订计划,不如说是发掘可能性更恰当。

 

 


了解未来还包括研究客户的真正需求,而不仅仅是他们自称需要什么。了解客户的期望有助于提高客户对企业的满意度。但是,只有发现客户尚未满足的潜在需求——甚至连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需求——才能够推动真正的创新。比如,索尼的顾客当年绝不会对企业反映他们需要一部随身听。在新产品发明生产出来之前,消费者无法想象到这样一种产品。索尼正是发现了客户希望能随时随地听到音乐这一潜在需求,才得以完成了这一伟大的创新。

 

 


变知识为行动

 

 


常言说:知识就是力量。但仅有知识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利用知识提高效率、促进创新才是真正的力量所在。因此,仅仅给予员工知识,而不赋予他们应用知识的权力同样是没有意义的。

 

 


在实际工作中,知识总裁(CKO)或任何负责知识管理的人该怎么做呢?(Price WaterhouseCoopers,简称PwC台湾公司知识总裁Christopher Lin在接受《世界经理人文摘》采访时说:他需要设计并建立各种技巧和流程来创建、保护并运用已知的知识。但是,并非所有知识都是已知的,因此他还必须设计并创建一些环境和活动,鼓励对未知信息的探索与发掘。为了获取所需的支持,他必须广泛宣传知识管理的目的和把知识当作企业资源进行管理的本质,并把知识管理的理念引入企业其它项目计划之中。

 

 


需要注意的问题

 

 


只有创造信任的气氛,才能发挥知识管理的效用。德士古公司的John Old在接受Fast Company杂志采访时说:我有点担心信任问题。当我跟一个自己信任的人谈话或发电子邮件时,我并不担心隐私问题。一般来说,我对自己认识的人都很信任。只有对那些我并不真正信任的人,我才会要求保留个人隐私。

 

 


另外,没有合适的基础,知识同样毫无意义。老话说得好:企业必须了解自己的价值定位,以及为谁提供这种价值定位。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以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将自己的知识资源联系起来:稳定高效地服务全球客户;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做出迅速有效的反应;用更快的速度、更低廉的成本为客户提供创新的产品与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

 

 


最重要的是要记住:知识管理的目的不是管理知识本身,而是关注那些拥有知识的人才。

 

 



三. 客户关系管理


 


 





    去年9月11日上午,惠普公司(Hewlett-Packard)的一位经理人听到世贸中心与五角大楼遇袭的消息。《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的报道称,她一路跑回自己的办公室,准备接待因电脑系统被毁蜂拥而来的客户。不到几分钟,她便从公司信息库中调出了世贸中心所有惠普客户的姓名与电话号码。她还从自己的电脑系统中找出了这些客户办公室里的所有电脑、服务器和打印机的清单,以及离他们最近的惠普经销商或存有备件的仓库地址。所有与客户的谈话纪录、新设备订单和紧急送货计划全都储存在系统之中,可供全美各地的办事处查询。


 


 





    其实,还有几十家电脑供应商、保险及金融服务企业也采取了与惠普公司相似的措施。它们的行动充分体现了一条基本的管理原则:了解客户。只不过这一管理原则已经变成了一种现代管理手段,被称为“客户关系管理”,简称CRM。据AMR Research调查公司预测,CRM软件与服务提供商今年的销售收入将达到100亿美元。不过,到现在为止,CRM依然是炒作成分过多。亚洲企业并未如预期的那样迅速跟进。有的是由于经济衰退,有的是由于企业掌握的有效客户信息不足,还有的是对CRM本身及其所需要的技术还不够了解。


 


 





    从客户的角度看企业。从根本上看,客户关系管理符合企业的经营规律:满意的顾客才能成为回头客,回头客才能带来利润。人人都熟识那条著名的帕雷托定理:即一般企业80%的利润都来自20%的客户。哈佛大学研究人员的调查发现,只要在被感知的客户关系质量方面稍做一些改进,就会产生巨大影响,几乎可以使每位客户产生的销售收入增加一倍。CRM系统为企业储存这类信息提供了标准模式,从而实现企业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在员工与客户交流时将这些信息提供给他们使用。企业资源规划之类的系统着眼于节省支出,CRM则通过鼓励客户购买为企业增加收入。CRM的关键在于整合全部客户记录。如果一切信息都记录得有条不紊,企业就能够用客户的眼光来看企业。 Amazon.co.uk的执行董事Steve Frazier说:“客户服务的基本准则就是要自问:“‘我能否使用一切手段做成交易?’还有‘怎样才能令客户满意?’答对这两个问题,你的客户服务就算做到家了。”


 


 





    中国企业问题专家的意见——Jeffrey MacCorkle: 随着中国客户对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也逐渐认识到了解客户需求的重要性,因此客户关系管理的作用将越发突出。这部分要求中国企业应该认识到,争取客户与服务客户的成本跟其它投资或服务成本一样。只有通过降低成本或增加顾客的消费,才能使客户的投资回报率提高。


 


 





    对CRM进行风险管理。企业应用CRM,常常会造成部门之间的混乱或者难以在核心员工中立稳足跟。这种失败的实例屡见不鲜。Gartner Inc.对一千多家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最后作出预测:在未来5年内,将有55%的CRM项目无法达到既定目标。CRM软件销售商Agillion Inc.的技术执行副总裁Michael Rourke说:“绝大部分企业实施CRM的方式都不对头。” 归根到底,道理只有一个:只有在提供优质服务的企业中,这种服务改进技术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怎样才能在实施CRM时避免失败呢?一定要防患于未然,警惕常见失误。不要考虑“我们能得到什么技术?”而应当换个角度自问:“我们需要什么才能够按我们需要的方式做业务?挑选合适的领导来协调各部门的关系,一起做正确的事。很好地沟通公司的目标,仅仅由高层管理人员达成共识是没有意义的,基层员工的态度对项目的成败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要试图把太多过于复杂的系统全都整合在一起。最后,一定要确保那些技术人员所建立的系统的的确确是企业所需要的。Senn-Delaney Leadership Consulting Group咨询集团的Larry Senn说,很多问题都是因为缺乏规划和交流造成的。


 


 





    虽然不乏成功的事例,但是更多的网上零售商都无利可图,一步步走向失败。无论它们采用什么样的一对一营销工具,无论它们给电子邮件用户邮箱里塞进多少目标邮件,它们就是无法说服客户购买。麦肯锡咨询公司(McKinsey)的Singer说:“从实际效果来看,一对一营销是一个大失败。” 实际上,不管企业在一对一营销方面投入多少硬件,建立了多么庞大的数据库,这一理念本身存在着一个重大的缺陷:电脑硬件永远无法取代面对面的交流。首先,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客户是人。他们行为不定、难以捉摸、变化莫测。所以,在多数情况下,世界上所有的数据挖掘、点击跟踪等分析工作还不如直接询问客户的需求有效。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