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国际物流论文

全球外包环境下中国的机遇-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2006-12-25 3:42: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内容提要】比较优势的作用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跨国公司的全球资源战略成为外包的驱动因素,物流外包作为服务外包一个重要内容的同时,跨国供应链的发展成为外包的实现手段。中国的机遇不仅在制造业外包领域,而且服务业正在发生区域转移。研究外包发展趋势,抓住服务业外包的机遇,是中国及各个区域提升产业结构、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新方向,而企业和政府均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在新一轮的外包浪潮中赢得主动。
    比较优势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中国的改革开发,使要素投入方面的比较优势得以发挥,全球制造业大量向中国转移,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的产品迅速占领国际市场。从家具到电子产品,从服装、玩具到网络设备,中国制造的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具美国商业周刊的报道和有关统计,中国个人电脑产量超作全球总产量的40%,(联想收购IBM之后这个比例会大幅度上升),中国生产的家具占美国卧室家具市场总市值的一半。跨国公司已经将电信设备、石油化工制造中心转移到中国,全球制造业500强几乎都进入了中国,其中包括人们非常熟悉的微软、摩托罗拉、通用汽车、通用电气、杜邦、宝洁和西门子等品牌。与此同时,亚洲内部制造业也在重新分工。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地的传统制造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亚洲其他地区转移,中国是这些产业的最大接受者。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主要是改革开放的成果。由于对外开放,中国在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投入方面的明显竞争优势发挥出了,成为吸引跨国公司在中国设厂的主要因素。较低的要素投入价格,直接导致产品的低价格优势。按照商业周刊的报道,中国产品的平均价格,比美国同类产品低30%到50%,中国产品售价甚至比美国的原材料成本还要低。美国的服装、鞋、电子产品和塑料产品生产商早在几十年前便关闭了在美国本土的工厂。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美国来中国的人们,已经很难在百货公司的货架上买到送给中国人的不是中国制造的礼物。不仅日常用品如此,网络设备比美国同类产品低30%,电路板的售价比美国低一半,家具的价格甚至比在美国本土购买木材的成本还低。
    因此,按照经济学的解释,比较优势理论发生了作用。从比较优势的理论出发,影响比较优势的决定性因素,主要是要素成本、要素质量和制度费用。中国的要素价格的比较优势明显,特别是劳动力价格,来自与中国劳动力的无限供给。不仅普通产业工人的劳动力价格具有明显优势,高级设计师的劳动力价格同样具有比较优势。尽管中国设计师的工资水平在快速增长,但也只相当于硅谷同行的10%到20%;如果在未来5年里,中国的工资水平能以年均8%的速度递增,届时中国普通工人每小时的工资也只能达到1.3美元而已,而美国是21.4美元。同样,在土地、资本、服务价格方面,中国也具备明显的价格优势。
    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驱动外包
    制造业跨国公司在全球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竞争的发展,制造业全球化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跨国公司正在采取控制两端、中间环节全部外包的战略。所谓控制两端,主要是控制技术和市场,中间的生产环节全部则全部外包。耐克运动品公司就是一个早期的例子。在珠江三角洲,有大量的工厂在生产世界品牌的产品。比如,中山的华锋锁业是全球最大的所类生产厂家之一,但所有生产的产品,全部是接受国外的订单。在中山的爱浪音响,同时生产七个国际品牌的音响产品,大多数是国外的订单。跨国公司在外包的过程中,还有的是控制总装与营销,将零部件加工外包。总结跨国公司外包的驱动因素,有比较优势、区位优势、技术优势、国家政策、社会压力等等,而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则加快了转移速度,使营销全球化更加简捷与快速。不仅制造业的环节已经外包,近年来,跨国公司内部的研究与开发活动也在国际化,虚拟制造成为制造业全球化的重要模式。
    从跨国公司的微观分析,企业的采购已经转化成为跨国公司的全球资源战略。传统的采购的概念(Purchasing or Procurement),是指从外部供应商获得原料、产品和服务的过程,而战略外包( STRATEGIC SOURCING),是选择获得原料、产品和服务的方式方法。战略外包从将供应商视为购买单位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角度选择和发展供应商,通过物流和供应链有效运作,支持企业的战略目标。战略外包与传统采购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下表所示:
    传统采购 战略外包
    组织定位 后勤支持 战略管理
    范围 窄 宽
    高管关注度 低 高
    员工层次 普通职员 专业人员
    文化 事后反应 事前反应
    购买程序 繁琐的 简单的
    与供应商关系 敌对的,无弹性的 合作的,有弹性的
    计量标准 价格 总成本和质量
   
    从上表可以看出,传统采购与战略外包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成为驱动全球外包的微观因素。
    物流外包与供应链
    由于分工的发展,物流成为独立的产业。物流服务外包,产生的物流产业创造GDP,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从国外发展的过程分析,专业化外包形成物流产业的迅速发展。物流外包主要指第三方物流服务外包。第三方物流外包是对非传统物流服务的购买行为,通常是多项物流活动的采购,涉及计划,运输,仓储,信息,技术,特别服务等内容,每一项都包含多项服务的内容。第三方物流外包可能是对多种或综合服务的采购,经常涉及计划、控制和实施过程的采购,通常涉及长期业务关系。第三方物流服务基本的价增值来自于管理信息和知识。
    从物流发展的历程分析,第三方物流外包是经济发展一定阶段的结果。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物流主要强调运输效率,在50年代,强调物流成本、客户服务。到60年代,产生了综合外包的需求。70年代物流强调的运作整合和质量,80年代强调财务表现和运作优化,90年代强调客户关系和企业延伸。进入21世纪,物流进入供应链时代,物流发展成为供应链整合管理。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更名,成为全球物流进入供应链时代的标志。
    供应链,英文称为Supply Chain,是指参与某一特定产品的生产、销售、配送过程的,由零售商、分销商、承运人、供应商、仓储设施构成的网络。 供应链管理包括了对涉及采购、外包、转化等过程的全部计划和管理活动和全部物流管理活动。更重要的是,它也包括了与渠道伙伴之间的协调和协作,涉及供应商、中间商、第三方服务供应商和客户。从本质上说,供应链管理是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供给和需求管理的集成。 按照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的定义,供应链管理是联系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主要功能和基本商业过程、将其转化成为有机的、高效的商业模式的管理集成。它包括了上述过程中的所有物流活动,也包括了生产运作,它驱动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营销、销售、产品设计、财务和信息技术等过程和活动的协调一致。
    由于链管理扩展了企业的边界,企业将供应商、分销商、物流商、客户进行协同整合,成为企业以取得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 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使很多企业取得了竞争优势。戴尔依靠直接送货迅速成为第二大的计算机系统供应商;惠普通过物流模式设计将激光打印机的成本降低了25%;Intel通过提高包装密度将每年的运费成本降低了1亿美圆;福特与供应商的供应链协作和通讯每年节约成本30亿美圆。跨国公司的物流和供应链服务外包,直接驱动了企业的财务指标,财务指标与供应链绩效直接挂钩,供应链管理成为企业收益、利润、资金利用率等主要财务指标的驱动因素。
    中国及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制造业外包仍具潜力
    从外包的发展趋势分析,承接制造业外包仍是中国区域发展、招商引资的重点。从理论上分析,影响比较优势的主要变量-中国的要素价格,在一定时期内仍具备比较优势。而要素质量的提升,具备很大的潜力。开发智利资源,培育高质量的要素队伍。同时,中国应通过制度的改进大幅度降低制度成本,包括政府管理经济成本和企业管理的制度成本。因此,制造业外包是没有完结的趋势。
    2005年,发达国家所占全球制造业的份额将由1970年的86%下降至67.6%;而发展中国家所占份额则从1970年的10.3%上升至30.6%。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报告,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世界90%的消费品产自美国,尽管这个数字如今已经降至75%,但美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产品制造国。许多跨国公司在中国生产产品,已经不单是满足中国市场的需要。他们看好的,不只是13亿人口的庞大购买潜力,更有中国市场的辐射作用和全球分工角色。因此,中国发展制造业远没有过时,制造业仍是极具发展潜力的领域。
    从产业转移的趋势分析,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的产业,将是我们引入的重点,包括汽车、医药、航天航空工业。中国的汽车工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比如,本田汽车正在扩大中国产能,广本30万台发动机项目已经上马。东风本田12万台CRV项目也进入实施阶段。通用汽车、福特和大众等厂家正在扩大中国的产能。零部件生产企业也在承接国际业务。万向集团零部件产能的提高。
    中国承接下一轮制造业外包,采取什么对策?笔者认为,首先,应瞄准提升技术含量的产业。要调整技术引进方式的重点,从进口生产线和进口设备,即以硬件为主转移到以技术许可、顾问咨询、技术服务等软件为主的轨道上。应加大投资员工培训和管理软件,把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到员工培训和企业管理软件上。另一个主要对策,是完善供应链,发展产业簇群。珠江三角洲的区镇经济,已经形成了典型的”一镇一品“经济。东莞虎门、厚街的特色镇经济,中山的小榄五金、古镇灯具。沙溪牛仔布、火炬区日商汽车零部件产业,都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典型。由主导产业带动区域经济。
    由此可以引伸到产业园区如何良性发展的问题。以广东的产业园区为例,部分产业园区建设缺乏相应的规划或是规划起点低,导致园区整体发展水平低。园区产业特点不鲜明,同构现象严重粗放式的发展,使产业园区整体经济及土地资源利用效益低下。单一的投融资模式,使得园区建设后续投资乏力,影响了产业园区设施配套的标准。因此,应采取如下措施,调整各地的产业园区政策:促进产业集群建立作为产业园区发展的目标;设立投资门槛,综合利用园区各类要素,实现产业园区由“比较优势型”园区向“竞争优势型”园区转变;分析国际产业投资的趋势,预留合理的园区储备土地,以承接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进一步深化园镇互动战略,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园区;建立民营科技园,推进民营经济向园区化发展。
    在发展制造业外包方面,还鼓励对外直接投资,以此推动我国制造业全球化的步伐,使企业实现国内、国外双向的发展。政府应继续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主动承接转移。充分利用国外的行业组织,形成商业配对模式,用国外在国内的机构,包括使领馆、协会等,研究行业协会和行业发展趋势,使企业获得供需双方的平台。政府还应降低制度费用,提高管理效率。
    中国区域发展的机会-承接服务业转移
    如果说中国承接制造业转移仍有很大空间的话,承接服务业的转移,则是提生整体区域竞争力、发展价值增值的产业的选择。
    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过程,可以提供一个典型的案例。在20世纪80年代初,制造业开始从香港转到深圳,之后开始从深圳转向东莞,然后再转移到珠三角西部地区。90年代末,开始从珠三角向内地转移,昆山成为新的制造业中心,出现了“昆山现象”。
    进入21世纪,比较优势的作用,使发达国家的服务业转移开始向中国转移。国际服务贸易有四种形式,本别是跨境服务、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移动。跨国公司在追求市场空间和追逐低成本的规律作用下,逐步走向全球化经营,并以离岸业务、直接投资、外包为基本形式,进行国际间的地理转移。
    按照经典的区位理论认为,产业分布分别具有市场指向和劳动力指向,前者是对更大的市场空间的追求,使产业布局呈现接近市场地区的趋向;后者是对质量保障前提下廉价劳动力的追求,使产业呈现接近劳动力供给地区的趋向。再国际服务贸易的四种普遍形式中,除了“境外消费”以外,“跨境服务”、“商业存在”和“自然人移动”具有追求外部市场的共同特征,中国作为最大的新兴市场,应该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服务业国际转移的三种形式(离岸业务、直接投资和外包)除了同样具有追求外部市场的特征之外,还显现出对低成本劳动力的亲近;如果把低成本劳动力与较高的劳动力素质相联系,我们可以认为,中国的“人力资源”是又一个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因素。
    中国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机会在哪些领域呢?我们认为,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首先,可以承接为制造业配套的高端服务业,包括研发中心、创新中心、服务中心、新技术应用等方面。比如,RFID无线射频标识技术近两年来迅速兴起,RFID的物流应用正在开始普及。中国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还包括专业服务业,包括引入会计、审计、税务、管理咨询、律师、资产评估、环境评估、房地产评估、工程咨询等专业中介服务机构。
    现代物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服务,也是引入国际服务产业的重要内容。由于存在着规模庞大的制造业,所以,大力发展为制造业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将是发展的重要方向,与物流业相关的仓储、通讯、道路等要求形成网络,这将势必带动城市的数字化取向与大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相适应,应引进从事综合运输的国外机构,包括物流配送商、综合代理商等。供应链管理服务将研发、供货、生产以及销售一体化,成为全球经济产业链中重要环节。未来的竞争不是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区域之间的竞争,是供应链的竞争。供应链取代物流,不仅是理论的发展,更是时代的变革。研究供应链发展趋势,分析一个地区所处的区域、国际环境,建立供应链服务基地,涉及到由供应链带动产业链、提升区域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对企业来说,供应链的绩效推动企业财务表现。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与企业的绩效密切相关。比如,好的供应链战略可以使戴尔公司的现金周期缩短到-16天,完全实现用外部资金周转和盈利。从产业角度分析,供应链使产业之间的产业链更加通畅,使产业效率提高。对于区域经济,供应链涉及招商引资环境和配套能力,产业链的形成是区域制造业形成规模的重要因素,供应链则决定制造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引入国际服务业的另外一个内容是信息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包括标准化的数据管理、数据服务(包括空间信息服务和商务信息服务)、电子信息传输(EDI)、电子商务平台等。
    国际服务业还包括知识产业,包括文化产业、教育产业和科学技术产业。
    由于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与影响,政府的行为,直接决定引入产业的导向。引入国际服务业,政府应在不同的领域,采取相应的对策。首先,是打破服务业的行业垄断。打破行业垄断,要使国企在垄断性的服务行业退出,并引进国际服务业资本的行业,主要的领域之一是交通运输业,包括各种运输方式和城市交通(地铁)的建设和经营;之二是各类知识产业;之三是除新闻、广播以外的其他传播行业;之四是根据WTO规则对外开放的其他服务行业。其次,政府应主导和扶持某些服务行业,采取主动引入的策略。其中包括教育和技术外语及外贸人才的培养、会展业和文化产业(图书馆、文化站、文博业等)、环境产业(治理、技术研发、产品应用等)。第三,政府应遵循市场规律对行业间的资源配置进行引导,并形成国际化的制度环境。政府应在金融、保险、交通运输和物流等领域制订出一整套符合国民待遇的制度和法规,如,税收制度、行业准入制度、产权交易制度、人员上岗的行业标准(包括对外语能力的严格要求)等等。第四,政府应鼓励和发展城市的数字化建设,为引入国际服务业提供空间。城市数字化包括政务信息、城市空间信息(交通、通讯、各种基础设施、地理、环境和生态等)和商业信息(企业信息是最重要的)等的数字化和社会共享,这是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根本前提之一。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