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发展与政策论文

2003年中国物流业发展特点与2004年展望

2006-12-25 5:05: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中国从1978年引进“物流”这一概念以来,现代物流业发展已走过了二十多年的路程,但正是在这几年,特别是跨入新世纪以后得到了快速推进。得益于三个条件:一是中国已具备了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二是出现并快速增长着第三方物流的需求;三是涌现了一批敢于拼搏的物流理论与物流实践探索者。加入WTO以后,加速了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进程。
    即将过去的2003年,是中国物流业全方位快速推进的一年。我们给予这一年一个什么样的评价呢?我认为,可以归结为以下五个特点:
    一、中国物流业的发展进一步得到国内外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之一
    可以从六个层面来讲:一是国家领导人明确现代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与新的经济增长点,省、区、市领导明确现代物流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或新兴产业,现代物流业已进入全国与各地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二是国务院各部委,包括发改委、商务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质监总局、民航总局、国家工商总局、科技部、劳动部、教育部、财政部、税务总局等已把物流业的发展列入议程。三是现代物流引起了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的关注,全国政协组织专门小组,由石万鹏同志牵头,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与环渤海地区调研,就物流的行政管理体制与物流业发展产业政策向国务院写出了报告。四是著名经济学家开始论述物流与供应链,如刘国光、吴敬链、厉以宁、万典武、萧灼基、李京文、魏杰、樊刚、钟朋荣等都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了各自的见解。五是国外机构与著名咨询公司,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开发署、联合国工发组织、《财富》杂志、麦肯锡、摩根·斯坦利、埃森哲、美世顾问等等,都对中国物流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作出了客观的判断。六是经济界各行业协会,纷纷成立物流专业委员会对本行业的物流状况作出调研,并开始实际行动。如果说,前两年物流的“虚热”比较多一点的话,那么2003年是务实发展的一年。
    二、物流产业与全国经济一样快速增长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分析,1-9月份中国物流业的各种经济指标高速增长。这些指标已与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取得一致意见。
    ①1-9月,全国社会物流总值21.7万亿元,同比增长26.9%(按现价计算)。其中工业品物流总值为18.3万亿,同比增长26.5%;农产品物流总值为8635亿,同比增长4.8%;进口货物物流总值为2.4万亿,同比增长40.5%;再生资源物流总值为209亿元,同比增长18.3%;邮政物流总值为104亿元,同比增长4.8%。估计全年社会物流总值增长25%左右。物流总值的高速增长,表明经济增长对物流的需求越来越大,经济发展对物流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
    ②1-9月份,社会物流总成本为16693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运输成本为8228亿元,同比增长12.6%;保管成本为5380亿元,同比增长9%;管理成本为3085亿元,同比增长7.9%。社会物流总成本占社会物流总值的比重1-9月下降到7.7%(2002年为9.5%),说明由于物流运行条件的改善,社会物流总效益在提高。
    ③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据测算1991年为24%,到2002年下降到21.5%,预计2003年在21%左右,下降的幅度很小,说明中国经济运行仍处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轨期,由于体制因素特别是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商业运作模式根深蒂固,使中国物流业的总水平比较落后。
    ④1-9月,物流业增加值稳步上升,为5373亿,同比增长5.7%。物流业增加值占同期GDP的比重为6.8%,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0.7%。从物流业细分类增长情况看,配送、流通加工、包装等发展最快,说明物流增值服务在加速发展,代表了一个方向。
    ⑤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1-9月为2437亿元,同比增长9.7%,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例为9.2%,占第三产业投资总额的14.8%。其中仓储物流、批发物流、配送加工分别增长29.7%、23.1%和44%。与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相比,物流业的投资增长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速度低近22个百分点,比同期第三产业的投资增长速度低14.6个百分点。可以看出,物流业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虽然较大,但增长速度相对滞后,物流设施落后,加上管理落后,使物流效率相对较低。
    三、涉及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八项工作快速推进
    1.政府推动力度进一步加大,物流发展的环境有所改善。
    在十六届三中全会文件中,再一次明确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性,在本届政府机构改革中,明确推进物流业发展是政府职能。比如,发改委抓物流发展产业政策,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听取了不少部委的意见,已上报国务院。又如交通部在2003年10月,确定上海交运集团、北京市大型物资运输公司、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汽车运输公司、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中国远洋物流公司、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和中海集团物流公司为道路运输行业发展现代物流的试点企业,等等。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和30多个城市作出了物流业发展规划并出台了必要的产业政策,规划的部分内容已开始实施,有些物流园区已开始招商引资,取得一定进展。总之,中国各级政府对物流业的推动力度是大的,但各地出现明显的不平衡。
    2.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开始步入快速道。据美国美世顾问公司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调查,2001年真正第三方物流市场的规模为400亿元,但以年30%速度上升,到2003年,真正第三方物流市场的规模已超过600亿元。第三方物流客户需求从更多行业、更多企业、更大范围释放出来,物流需求从进出口企业、中外合资与外商独资企业、连锁超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向传统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发展;从运输、仓储等传统业务外包向管理、配送等增值服务发展,有一部分开始要求全程物流服务,优化供应链管理已开始出现。物流需求的增长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扩张式发展,目前已有上万家,形成了四大板块:①从传统运输与仓储企业转型的物流企业,如中远物流、中外运、中海物流、中储物流、中邮物流、中铁物流(中铁快运、中铁现代、中铁集装箱、中铁联合)、招商局物流等;②中外合资与外商独资物流企业,如美国总统轮船、联邦快递、联合包裹、丹麦马士基,德国邮政,日本通运、九川急便等等,大田联邦快递、中外运敦豪、志勤美集物流、英运物流等都在中国迅速扩展业务;③民营物流企业,如天津大田、广州宝供、上海大通、北京宅急送、浙江炎黄在线等等;④工业与流通物流企业,如青岛海尔物流、上海百联物流、广东安得物流、北京物美物流等。从所有制讲,是三元组合,即公有制、民营与外资。到2005年,中国将形成公有制物流企业、民营物流企业与外资(含中外合资)物流企业三足鼎立的局面,2003年已出现这种趋势,并在加速。在物流市场上,竞争是激烈的,必然会优胜劣汰,在5-10年内,将形成10个左右全国公认的中国物流领军企业,并走向国际。
    3.物流市场开始启动。十六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这一市场体系要有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市场载体与市场中介组织,作为物流市场目前已有了一个初貌。这里我想宣布一个消息,两年来,各地已成立物流社团26个,这既反映了物流行业的出现与壮大,也反映了物流市场的迫切需要。另外,中国物流市场必须有一个法律规范,目前已有了一部分,但不完善;必须有一个运作规程,即竞争有序,也不完善;必须有一个市场多元化的组织结构,已开始形成;必须有一个市场监测与调控机制,即统计信息系统,刚刚起步;还必须有一个商业信用体系,即在供应链中的供应商、生产商、物流商、批发商、零售商、最终用户都建立起一种信用关系,目前严重缺失。总之,物流市场已引起广泛关注,但需走的路还很长。
    4.物流人才教育工程积极推进。2003年,已有47所大学设置了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专业,在校生约5000人。已初步形成从职业高中、中专、大专、大学本科到研究生教育的多层次物流教育体系。劳动部已发布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全国物流技术标准委员会已在全国启动物流师(包括高级物流师、物流师、助理物流师)的培训、考试与认证。在3-5年内,物流人才紧缺的状况将得到缓解。
    5.物流标准化建设有所突破。一是全国标准化委员会已批准设立全国物流技术标准委员会与全国物流信息标准委员会,秘书处分别设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中国编码中心,两个标委会已共同启动建立全国统一的物流标准体系。二是在科技部领导下,已完成全国物流标准化课题的重大研究。
    6.大力推进物流科技进步。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IT企业快速进入物流领域,如北京用友、招商迪辰、中软冠群、快步易捷、汇杰国际、甲骨文软件、北大方正、新加坡电脑、上海亿马等等,为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设计物流信息平台,已评选16个优秀案例,经过2003年运行,用信息化带动物流的现代化日益明显。二是物流设施的制造水平有所提高,装备水平有改善,今年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在上海举办的第四届亚洲物流设备展给人耳目一新,展出的中外合资企业与中国企业制造的物流设施相当一部分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引起了国内外客商的极大兴趣。三是科技部批准设立了全国物流行业的最高科技奖,即《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包括科技进步奖与科学发明奖。2003年已评出科学技术奖15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9项;科学发明奖1项,为二等奖。四是科技部把“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示范工程”作为“十五”重大攻关项目,今年有的已经完成,开始起到示范效应。到2020年的中长期科技规划,科技部已单列“物流科技”,正在作出总体安排。
    7.物流理论研究与物流知识普及取得丰硕成果。一年一次的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以及已举办七次的“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以及在不少报刊上涌现了一批高水平的优秀论文。特别可喜的是对一些热点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如对物流园区的争论就非常能说明问题。一年来由中国物资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等出版部门出版了几十部优秀教材与科普读物,一些专著也出版发行。从2001年到2003年,全国已成立物流研究机构30多个。物流研究机构与相关行业协会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理论研究与调查分析。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研究制定了中国物流统计信息系统与中国采购经理指数系统,是一个重大突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编的《中国物流年鉴》与《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为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与企业提供了权威信息。全国有上百家新闻媒体积极参与了物流的新闻报导与知识传播。已有物流专业杂志或相关报刊20多种,为中国物流业的发展鸣路开道,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8.中国物流业按加入WTO承诺对外开放,物流界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加强。2003年,是中国加入WTO的第二年,在物流服务业方面,一切按承诺执行,不仅跨国物流公司已大部分进入中国市场,就连发达国家的一些中小物流企业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国外的IT企业,国外的物流装备企业也都瞄准了中国物流巨大市场。外国物流企业的进入并没有对中国物流市场造成巨大冲击,而是一种互补,利大于弊,民族物流企业要善于从外国物流企业那里学习有用的东西,加快自己的发展。2003年,一些主要发达国家的物流组织纷纷访华,希望在人才培训、学术交流、标准化建设、信息化推进等方面进行合作。国内派出的物流考察、培训团组也大量增加,引进了一部分职业证书教育项目,聘请专家到大学讲课,派出了学生到国外培养。派团参加了国际物流协会与国际采购联盟的年会。在中日韩三国间已连续三年举办物流装备与技术研讨会。今年中日韩政府会谈中,与东南亚10+3会议上,温家宝总理都提出要加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国际合作。
    四、一批物流理论家与物流企业家浮出水面
    2003年的发展,把物流企业家与物流理论家的重要作用逐步显现出来,一批物流企业家与物流理论家浮出水面。我在2003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上专门讲了物流专门人才,我把它分成两类,一类是物流理论人才,最高的是物流理论家、战略家;一类是物流实践人才,最高的是物流企业家、实业家。何谓物流企业家?这里先要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只有著名的物流企业,才能产生物流企业家;二是并不是物流企业的领导都能称得上是企业家。称得上企业家的人不同于一般的管理者与经营者。经济学家把企业家描绘成“在建立与发展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敢于承担风险和责任的人”,“凭借自己的洞察力和统帅力,善于从市场的不均衡状态中发现交易机会,从而给生产过程指出方面的人”,“能够创造性地、卓有成效地进行经营管理的人”。企业家是一种资本,是一种稀缺的战略资源,能称得上物流企业家的目前很少,但已涌现出一小批,他们勇于开拓创新,勇于在市场上拼搏,勇于总结经验与教训。当然,企业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动态的。谁要真正成为公认的物流企业家,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有过硬的指标,过硬的业绩。
    何谓物流理论家?这里也要先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并不是从事物流教学与研究的教授、研究员都能称为物流理论家,二是只有在物流理论的整体或某个方面有独到见解,建立了自己的体系的人才能称得上是物流理论家。由于物流学是一个新兴的学科,是一个边缘学科,物流业是一个复合型或叫聚合型产业,所以物流理论涉及的面很广,但已涌现出一小批,特别可喜的是涌现了一小批中青年学者,中国已形成老中青结合的物流学术研究梯队。
    五、中国物流市场无序依然严重存在
    和市场经济秩序混乱一样,物流市场仍显现出一种无序状况。特别表现于以下6个方面:
    1.政府主管乱。有的地方计委管,有的地方经委管,有的地方商委管,有的地方交通部门管。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与合作。
    2.市场准入乱。由于还没有制订物流企业标准与物流企业分类标准,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物流企业没有依据。一些企业变更为物流企业也没有依据,所以一下子冒出许多名不副实的物流企业,他们在物流领域的仓储与运输环节无序竞争。
    3.培训市场乱。由于物流人才短缺,培训市场容量较大,所以各种行业组织,各类学校与研究机构,以及企业纷纷举办培训班、论坛、证书班,鱼目混珠,有的质量低劣。
    4.统计数据乱。由于物流统计信息系统还没有完全启动,各种数据五花八门,给政府决策部门增加难度。
    5.各种活动乱。一些组织不是脚踏实地的抓物流业的发展,而是喜欢大哄大嗡,做表面文章。不仅是培训班多如牛毛,高层论坛、研讨会、展销会、洽谈会同样很多、很杂,缺少品牌。
    6.基本概念乱。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但理论又常常落后于实践。在物流理论的发展中,出现了各种基本概念,而这些基本概念在“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还没有进入,所以各说各的,造成了一定的概念混乱,不利于物流业的运作与发展。
    对于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总体上是健康的,目前也有不少争论,有不少批评,如言必称大,行必建园,改必换牌,缺乏实事求是,各城市的趋同性也十分明显,缺乏自己的特色,这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作出必要的调整,但没有必要停留我们的步伐。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刚起步时带有一定的必然性,需要一个过程,但从总体讲,是发展中的问题,也只有在发展中才能解决。
    对于2004年中国物流业的展望,我认为有以下六个方面将特别受到关注。
    第一,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处于快速增长期。物流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成正比,中国经济发展目前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时期,所以2004年中国的物流业正处于快速增长期,据统计,全社会物流总值1991年至2002年年均增长20.4%,而进入2000年以来,增速上升到25%左右。物流增加值1991年至2002年,年均增长11%,2004年将超过11%。全社会物流成本1991年至2002年,年均增长14%,2004年将回落到10%左右。全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已从1991年的24%下降到2002年的21.5%,2004年将又所下降,但下降幅度很小。全社会物流成本占全社会物流总值的比例,已从1991年的17.1%回落到2002年的9.5%,2004年将进一步回落到9%左右。
    第二,2004年中国物流发展的环境将在四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国家发改委有望出台中国物流产业发展大纲。二是国家有望出台一个物流产业发展政策,虽先集中在市场准入,税收政策、土地政策、交通管制、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等方面。三是物流标准化将进入实施阶段,虽先在物流企业标准、物流企业分类标准、托盘标准、信息化标准等方面入手。四是地方政府所制定的物流发展规划大部分将进入实施阶段。
    第三,东部地区经过三年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明年将逐步实施西进,中西部将会有一个较快的启动。区域物流,包括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物流的合作发展将有一定实质性时展。随着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内地与港澳更紧密关系的实施,物流业发展将越来越受到关注。
    第四,物流作为一种新的经济运行方式,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组成的一种新的物流服务行业,是中国经济发展新的生产力,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2004年,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总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有可能接近800亿元。
    第五,2004年是中国加入WTO的第三年,外资将把物流行业作为新的投资热点,加上中国政府对物流基础设施与技改投入的增加,将带动中国民间资本对物流业的投入。国外物流企业将进一步进军中国物流市场,明年中国物流市场的竞争将加剧,但市场秩序将有定程度改善,但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变。
    第六,2004年,生产与流通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商业运作模式不可能一下子改变,但在四个方面会有所动作,一是工业企业在实施ERP时,开始向上下游企业延伸,重视供应链的设计与实施;二是采购环节将突出出来,电子商务将会有一个较快的发展,特别是钢材、石化、家电等产品;三是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将有一个更好的投资环境;四是企业外包的形式、数量、内容将都会有所改变与扩大。
    总之,2004年仍将是物流业发展全面推进的时期,推进的速度与推进的质量要靠政府、企业与行业协会的共同努力。
    以上意见未经讨论,只是我个人的一些观点,仅供参考。
   
   
    本文为丁俊发在“第七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上的讲话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