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14年,
上海振华港机(集团)公司(ZPMC)跃居世界港机业“龙头老大”。
在全球“港机版图”70%的疆域、51个国家和地区的码头上,几千座高悬着“ZPMC”品牌的“钢铁巨人”巍然屹立。
惊变的数字述说着这部崛起的传奇。自2002年以来,ZPMC产值连续4年以50%的高速增长,2005年完成15亿美元,而2006年,将剑指22.5亿美元,跃居中国重型机械行业之冠。
ZPMC的异军突起,印证了集团总裁管彤贤的一句话——
没有自主创新,就没有振华的今天
组建伊始,ZPMC十多名骨干就立下铮铮誓言:未来,世界上凡是有集装箱作业的港口,都必须有上海生产的集装箱机械!强大的信念支撑着ZPMC技压群雄,将各国竞争对手远远抛在了身后。
只是,成功并非一蹴而就。一拔又一拔科研人士,高举自主创新的大旗,忍受艰辛与寂寞,绞尽脑汁才攀上了一个又一个“世界顶峰”。
全球40英尺集装箱占到集装箱总箱量的6成,而常规起重机一次只能吊起一只。“能否将过去发明的‘双小车’与‘双40英尺’结合起来,造出世界上效率最高的集装箱岸桥?”管彤贤敏锐地感觉到,振华港机的机会来了。2003年底,集团组织精兵强将成立了科研团队,展开攻关。
然而,一次吊运两个重达80吨的40英尺集装箱,必须兼顾两辆集卡,相比应对一辆集卡作业,远非简单加大荷载和改进吊具那么简单。
科研人员独辟蹊径,改进起重机起升结构和吊具上架,运用两套起升机构、特别设计的差动减速箱,以及两只可随时分离、独立作业的吊具,这使得起重机的每只“大手”都相当灵敏,无论两个40英尺集装箱是高低不平、还是呈“八”字形放置或纵向倾斜,吊具都可灵活自如地将集装箱抓起。
原创点子在2004年底设计成功,2005年实现了产业化。梦想终于成真,它成了全球最能干的“港口大力士”。阿联酋迪拜港去年一举订购了10台,创下了每小时装卸104箱的世界纪录,其效率竟是常规起重机的2倍!
全球轮胎吊(RTG)有6400台,过去都是采用柴油机为动力,装卸时噪音大、冒黑烟、成本高,成为各大码头经营者的一块“心病”。“能否用超级电容来替代柴油机?”ZPMC科研人员又开动起脑筋。
ZPMC设计的超级电容最大可达10万法拉,可实现大电流、快速充放电,使RTG能有效地储存集装箱下降时的位能,供起升加速负载使用,并且通过安装节能控制系统,实现了RTG柴油机的间歇式工作,使RTG节能高达30%,而且大大改善了排放和噪音,正日益成为21世纪RTG更新换代产品。2002年该技术一亮相,全球集装箱码头一片叫好声。
原创性已渗透到振华港机的每一项产品、产品的每一个制造细节。有自主创新做“护身符”,ZPMC所向披靡。在港机市场竞争中,就连强劲的日本对手对ZPMC也丝毫不敢掉以轻心。
近20余项世界领先的集装箱起重机技术;100余项专利发明;55项科技成果奖……而这些都来源于ZPMC的自主创新。目前,这在我国机电行业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对此,振华港机总裁管彤贤一语中的:“没有自主创新,就没有振华的今天。”
自主创新成为企业的灵魂
ZPMC的技术能领先世界,首先源于它有着世界同行中最强大的一支研发队伍,在全集团2000名管理人员中有800名是研发人员,其中主要研究人员300多人,高级工程师200多人。
“集团组建时,第一件事就是为员工买房子。因为创新首先需要人才。”管彤贤介绍,一系列向一线倾斜的分配制度,使得集团凝聚力高涨。
为调动开发人员科研创新的积极性,ZPMC还连出“高招”。董事会把每年产值的2%作为科技开发基金,有上亿元之多。在双40英尺箱起重机项目研发中,振华港机不以年龄划线退休,留住有本领的老同志,调动快退休工程师的积极性。已经70多岁的老专家邬显达亲自上阵,绘制图纸和制作模型。
ZPMC还网罗了上海“同盟军”:上海市60余所高校、80所国家级科研单位、100余所研发中心,还有153位院士……强大的科研实力为ZPMC攻克科研难题提供了智力支持。如用超级电容做成的绿色RTG场桥,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做了寿命实验,用GPS和差分装置做成了场桥高精度直线行走和箱位管理,而且集团还与上海同济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合作进行了降噪音、防地震研究和结构优化等产、学、研相结合的项目。
点点滴滴汇成“创新之海”。“振华港机是改革开放的一个产物,我们从来不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创新已渗透到我们生产的各个层面。”管彤贤如是说。14年来,集团认真学习各种国际标准,著名的美国AWS焊接标准和AISC钢构规范均由公司译出在内部出版,使用后产品高起点进入国际市场。自主创新就必须勤奋。码头夜晚灯火通明,晚8点钟之前,办公楼灯光闪烁,科技工作者和工人们都在忘我地工作。一位法国人曾在考察ZPMC后说:“我看有机会可以考虑让你们接管法国码头。”港机人的勤奋得到了国外友人的高度赞扬。
在ZPMC,只要你愿意,“原创思维”可随时迸发,这不仅仅是技术中心、总工程师的工作,“原创”成为企业的灵魂、企业的文化、企业的第一要务。而一支充满活力的研发队伍、全新的研发机制和充分的研发投入,则让一个个原创的点子变成原创的技术、原创的新品、原创的市场。这或许就是ZPMC能抢占全球市场“半壁江山”的奥秘所在吧。
自主创新 为中华民族增光
今年6月13日上午9时30分,胡锦涛主席在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市长韩正等陪同下,兴致勃勃地参观了ZPMC长兴基地,管彤贤向主席作了详细汇报。
主席饶有兴趣地问:“你们对手是谁?”管彤贤说:“世界上所有生产起重机的企业。今天我们的产品远销美国东、西海岸,甚至起重机故乡德国汉堡、布莱梅。”主席又问:“港机厂前身是什么?”管彤贤回答:“是十几个有报负、敢于与强手争锋的人,通过自主创新,将原来‘世界名牌’改成了‘中国制造’。”
振华港机的工人们还为主席演示操作了一次吊起2个40英尺集装箱的桥吊。江面上,码头岸边正在装机的“振华1”号轮和将驶向瑞典的“振华4”号轮整装待发。主席惊讶地问:“机器这么大怎么装?”“赶潮、压平……”管彤贤一步一步为主席详细讲解,主席频频点头。随后,主席还兴致勃勃地观看了ZPMC创新成果展。
看完后主席很高兴,他当场指出:上海振华港机公司自主创新搞得好,希望同志们要继续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特别是我们港口机械的科技前沿,大力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把我们的企业做得更大、更强,为我们伟大的祖国,为中华民族增光!
主席视察ZPMC,反复强调要自主创新,这是在全国再次发出的一个动员令!在场的技术人员和港机工人激动不已。
“自主创新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在主席的动员下,近日,ZPMC又捷报频传,港机产品将首次跨入俄罗斯港口;今年上半年,公司共完成桥吊类总装123台,累计完成全年目标产值22.5亿美元的50.36%,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将生产出世界首台一次吊3个40英尺集装箱的桥吊……
相关链接
压倒对手的六大核心竞争力
——水边安营扎寨。长兴基地3.5公里岸线,江阴基地近900米岸线,使ZPMC得以利用浮吊在驳岸边进行大型钢结构件的拼装,翻身作业,方便水运。而国外对手,因未料到岸桥会发展得如此迅速,多在陆上安营,如今要跟上振华脚步,已经望尘莫及。
——拥有大型承重码头。长兴和江阴基地分别拥有1200米、300米的承重码头,不仅利于安装“巨无霸”起重机,而且其前沿有足够水深将起重机整体运向世界各地,这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拥有13艘整机运输巨轮,可将产品整机运往世界。目前,全球同行中拥有6-8万吨级整机运输船的只有振华一家,越洋整机运输能力是振华港机挫败国际对手的一大法宝。
——形成国际标准的“中华牌”高质量机电配套件体系。发展国产机电配套产品是公司成立时确立的方针,它对降低成本、保证短周期交货和做好售后服务有重大意义。14年来,振华优选民营企业中有实力的专业厂进行指导、扶持,已有20多项产品与进口名牌媲美。
——“七事一贯制”指挥体系和强有力的质量管理体系。“七事一贯制”指挥体系即将经营、设计、制造、安装、调试、整机运输、售后服务七个环节由一个指挥部指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得应变能力与抗风险能力增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公司拥有600名专业质检人员,成为强有力的质量保证基石,他们从源头抓质量,做到产品“不欠债”离岸。
——坚持自主创新,领先于国内外同行。公司拥有近百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机型、新配套等成果,而且居于同行业前列。同时,也煅炼出一批敢于与强手争锋的高科技人才。
大力开发五个市场 培植新经济增长点
——集装箱机械市场。目前,振华港机占世界市场70%份额,预计,今后这个市场年贡献产值不过20至30亿美元。船舶大型化促使港口不断添置新装卸机械,目前世界在用的有4000台岸桥和6500台场桥,每年有200台岸桥和400台场桥定期折旧更新;由于技术进步,特别是自动化而必须更新设备,估计今后10年仅能保持住这个产值和市场份额,因此必须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
——散货装卸机械市场。这一市场主要是指煤炭、矿石港口装卸机械和堆场机械,目前约占公司总产值的10%。公司正在稳步扩大此市场,计划承揽散货系统和开发国外市场。随着石油价格上涨、煤炭提上重要日程,这一市场显得日益重要。
——海上重型机械市场。它是前景最为看好的一个市场,估计世界每年有500亿美元市场需求。公司正在建造两艘全回转巨型浮吊,起重量分别是4000吨、7000吨,是海上油田保驾护航不可或缺的设备,引起世界同行瞩目。
——大型钢构桥梁市场。这个市场每年至少有百亿美元产值。
——港机配件市场。公司在向国际市场提供集装箱机械的同时,也扶植国内中小企业生产起重机专用机电配套件,以取代名牌进口机电配套件。目前,国产机电配套件质量可与国际名牌媲美,拟进一步将它推向世界。